目前分類:轉載 (16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或許是在我部落南邊面海的海平線上經常出現由東向西,或是由西向東航行的不知名的大船吧,像是幽靈般的神祕、忽隱忽現在我兒時肉眼目視到距離,我非常難以理解自己對這些大船行駛在海上的吸引力,它們莫名地掐住我當時清純的心靈到未知的世界神遊,是造成我靈魂游牧的元兇。在我的想像,原來蘭嶼島以外還有更大的世界,遠離蘭嶼就成了兒時的第一個願望。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言

文人的飲食充滿各式各樣的風味,和作品之間保持著微妙的溫度感。文人的餐桌也絕非等閒,將食物在體內中過濾之後,方有作品的產生。在《文人的飲食生活》中,作者嵐山光三郎蒐錄近代日本四十位知名作家對飲食的體驗,從料理深入追究文人的嗜好,可以看到作品中至今為人不知的另外一面。文人是從五官感受世界,再將感覺顯現於文字的能手,對食物的挑剔和感覺自然也與常人不同,在吃的嗜好,和作品的生理有直接關係。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作為一個來自台灣南部偏遠漁村的貧農子弟,
而又長期寄居台北都會的戰後代作家,
他的散文世界中則流露了對土地、故鄉與人情的高度眷戀,
對於愈趨萎靡的現代物慾社會,表現出頑強而辛辣的抗拒、針砭。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一部好電影、一本好小說、一幅好的畫,並不是看了美麗的詞藻、色彩線條就滿足了,一定很想在這些感官形式背後與作者發生共鳴,知道他為什麼這樣畫、這樣寫,對人生的觀察有何心得。能進入作家的內心層次才是欣賞藝術的最高境界,否則停留在感官形式外表的接觸則談不上深度的欣賞。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木心語摘:


  那口唇美得已是一個吻

  人自有了鏡子才慢慢像樣子起來

  好看的人,咬指甲時尤其好看

  傲慢是天生的,謙虛只在人工。

  把小說當哲學讀,把哲學當小說看──否則沒有哲學沒有小說可讀了。

  智者無非是善於找藉口使自身平安消失的那個頑童。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阿里山達邦村「庫巴」-男子聚會所(月影 攝)

【楔子】

            阿嬤帶他去果園,告訴他:「這些都是你的。」
            天真不懂事的他說:「這是我們的。」
            他又説:「等妳老了,我叫媳婦揹妳。」
            阿嬤說:「如果你媳婦不揹,誰揹呢?」
            他回答:「我偝。」

                                         ──節錄自影片《水蜜桃阿嬤》片段的對話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曬鼻子
 
果戈理,《狂人日記》 ◎ 莊裕安


陰雨連綿,突然想到,如果鼻子也能像果戈理,取下來曬幾天。

初春的聖彼得堡升天大街,甚至還有個準確的日子,3月25日。理髮師雅可夫列維奇切開早餐的熱麵包,看見一團白色而結實的東西,定睛一看是鼻子,而且是八等文官科瓦廖夫的。科瓦廖夫一個禮拜上兩次他的理髮店,他習慣用左手的拇指與食指捏起八等官的鼻子,右手才容易修他上唇的鬍髭。但他怎敢扯下官人的鼻子?一陣慌亂,他只想把鼻子快快丟進伊薩基耶夫橋下。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拓蕪。(黃子明攝)
槍桿變筆桿 張拓蕪八十歲開始寫部落格 

【中時電子報守寍寍/台北報導】


  他只有讀過四年書,卻有深厚的文學涵養。他當了二十九年的軍人,最後是以作家而出名。他四十五歲中風,四十七歲卻拖著半殘的身子開始散文創作。他是張拓蕪,明年將歡度八十大壽;別人都已經在享清福,他卻還在繼續寫,現在是中時部落格最年長的作者。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參觀林耀堂先生的版畫展已是多年前的事,記得還特別買了紀念瓷杯呢;不過在網路上再度與這些畫作重逢,林先生為文人以畫作傳及這些持續創作不輟的文壇前輩們,又再一次令我感動不已……
說是一種回憶的重溫麼?倒不如說,因為有他們在前面穩穩地走著,讓我們相信持續努力便能看見光的所在
……

-960617-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節慶(地點:萬華車站)

國家文藝獎得主  廖修平:這是一個沒有夢的時代
 
  
中時電子報李維菁/台北報導  (20070614) 
  


    七十歲的廖修平投身藝術創作已經大半個世紀,他的藝術生涯走遍了日、法、美,學生也布滿各國。看盡了形形色色的人,溫文謙沖的他,平常看似沒有什麼可激起他的情緒,沒料到他談起台灣當前的藝術狀態,一反常態地揚起了聲音:「這是一個沒有夢的時代!」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大家都沒有夢了,這個環境以及這裡的人都不作夢也不鼓勵別人作夢!」廖修平說:「這裡成了一個沒有理想的地方。」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圖:陳澄波  淡水中學  1936

  要是現在讓唐璜和加彭尼〈註1〉兩人會面的話,兩人究竟會談些什麼話呢?隨時代的不同,有的道學家必會認定,前者是老是玩弄女人的敗家子;後者為強盜集團的首領吧!這樣評斷是否正確呢?當然持有這種見解的人,他們必定自認是正確的評斷,甚至強調,這看法具有康德式的普遍性。但它果是真理嘛?

  唐璜對這種批評,為表示他的不服,就在一個盛夏的某一天,造訪了正在半睡中的加彭尼,而將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加彭尼從朦朧的夢中被叫醒,極不高興地吼著說: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間
 
  台灣的文化力在哪裡? 

        ──龍應台vs.林懷民
 
宋小海、李應平/整理  (20070604~5)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思沙龍」,以「你所不知道的」為主題,深入探索全球議題。五月十二日,「你可能不知道的台灣」首次聚焦本土,深度探討兩岸、文化、人權、經濟的議題。林懷民與龍應台以「台灣的『文化力』在哪裡?」為題對談,剖析台灣在華人世界裡,究竟有什麼缺陷又有什麼特點和優勢?我們對自己認識又有多少?台灣的「文化力」究竟是什麼?它可不可能超越政治的封鎖,讓台灣與國際接軌?在這場趣味盎然的對談裡頭,兩人相互激盪出許多引人深思的智慧火花。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吵鬧的人總是理直氣壯。

其實,不是知識份子難道就不怕吵嗎?《水滸傳》裏的魯智深總是大英雄了吧,卻也聽不得垂楊樹頂群鴉的聒噪,在眾潑皮的簇擁之下,一發狠,竟把垂楊連根拔起。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奚淞學佛路  《學佛人的心境》 

◎ 圖‧口述/奚淞   整理/翁瑜敏


    我知道,我與所有人一樣,承擔了貪瞋癡的無明,雖然它很頑強,但因為對佛教的一種體驗,我不會有那樣的無力感。
    所謂「千年暗室,一燈能明」,於我,佛陀就是點亮燈火的人!
        我對佛教的嚮往很久了,是種不知不覺的喜歡。但畫觀音是起緣於母親突然病重、病逝所帶給的震撼及傷害。現代文明往往將事情的表面美化,而忽略了背後的痛苦,因此現代人在面對死亡時,常會有種過度的驚嚇。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學的技藝 
        
      ─從《關山奪路》談創作的瓶頸/王鼎鈞



    這些年,我一再告訴朋友們,我移民出國以後,一度喪失了文學創作的能力,幸虧佛教的教義啟發我,我才突破瓶頸。我的回憶錄第三冊《關山奪路》,醞釀了十三年才動筆,有人問為什麼要那麼久,我說這十三年是我的「漸修」。

    朋友們對我的這一段歷程有興趣,一再要我說給大家聽聽。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千山千水千才子

前言:

這篇對話錄,是應《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囑咐而作。相對於王鼎鈞先生而言,我既是晚輩且寫作成績太少,所以,說是對談,是門面話,其實是請益。從這次請益過程中,我進一步領悟到什麼叫做「長者風範」與「器識」。刊出時原題〈千山千水千才子〉。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奚淞畫作《釋迦下山》,油畫,麻布,162×112cm,1999年 

        就以我經常在新店山頭散步所得的經驗,

        我在《釋迦下山》一作中,把畫面處理出呈對角斜線狀的山林之光,

        使修行沙門的前途泥徑,照耀成一片黃金。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慨人喪失主體性馮內果對於人性的看法極為悲觀,認為人類常有自毀的傾向。而他有一種極為獨特而且古怪的念頭,相信人類擁有無止境「創造」毀滅自己的能力。對於馮內果來說,縈繞其心揮之不去的陰影,正好也是二十世紀全人類所面臨的一些問題:諸如,人口爆炸、環境汙染、種族歧視、資本家的貪婪、機械至上、毒品氾濫、全球戰爭,和種族滅絕等,不一而足……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闆是不是有精神病!?
邱永林 心理師 / 聯合心理諮商所

企業老闆也是人,當然也跟任何人一樣,有罹患各式心理疾病或人格違常的可能。事實上,許多企業負責人由於工作壓力繁重、時常必須承擔風險,因此比一般人更容易產生煩躁易怒、疲憊不堪、心情沮喪、猜疑心重、挫折感強等情緒困擾。這些情緒如果無法得到適當的排解或是抗壓技巧不夠,長期累積下來,罹患憂鬱症、躁鬱症等心理疾病的機率自然大增。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台灣從戰後到解嚴,長達半個世紀年的戒嚴統治,對思想的箝制可謂嚴酷,壓制越深,反彈越大,解嚴後民間釋放的能量相當驚人,文學作品的心靈更是騷動不已,邊緣的聲音越來越淒厲。在白色恐怖時期,人們的心靈遭漂白,作為文化復興堡壘,以護衛傳統道德與儒家思想為己任,然教條式的宣導並未深入人心,表現在作品中的思想自是蒼白化與貧弱化,道德淪為口號,然農業社會,美好的田園仍讓文人的理想有所寄託,作家將人性的光輝寄託在鄉土人物身上,作家所信奉的寫實主義美學,向以生活為美,作家為時代的良知,彼時作家常有高度的使命感…‥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