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形容小孩子天真無邪,乾淨得就像一張未被污染的白紙,但是這張白紙本身的「紙質」優劣,卻全得仰賴造紙的人。
現在的小學教育裏有叫孩童背誦「弟子規」,這種作法其實已經是「亡羊補牢」,要知道嬰兒一出生就已經開始向外界學習、觀察和模仿,尤其是出生到三歲的這個階段,這段時間他吸收到什麼,未來就會成為他人格裏真正的教養。所以,「弟子規」不是教小孩子背讀的,而是叫大人本身做出來給他們看。
有人形容小孩子天真無邪,乾淨得就像一張未被污染的白紙,但是這張白紙本身的「紙質」優劣,卻全得仰賴造紙的人。
現在的小學教育裏有叫孩童背誦「弟子規」,這種作法其實已經是「亡羊補牢」,要知道嬰兒一出生就已經開始向外界學習、觀察和模仿,尤其是出生到三歲的這個階段,這段時間他吸收到什麼,未來就會成為他人格裏真正的教養。所以,「弟子規」不是教小孩子背讀的,而是叫大人本身做出來給他們看。
舜王捕魚
舜王年輕時,有一次在家鄉看到一群人捕魚,有年輕的、有年老的。魚多的地方都被年輕人佔去了,老人鬥不過年輕人,也不願意爭執,就到比較遠的、魚少的地方去工作。舜看到這種情形,他也去捕魚,實際上他的目的不是捕魚,而是去感化這一群年輕人。
圖:藥師琉璃光如來
幾年前,因父親罹癌,經由學長介紹才知道原來佛經上有《佛說療痔病經》(痔,在古時候意指腫瘤,即今癌症),誦讀此經咒,能幫助癌病患減輕病苦,早日痊癒。今聞有酒友家人罹癌,特將此經轉貼酒館,祈願大家都能平安健康!
與此相反,在死亡之道知之甚少而且甚少練習的西方人,由於一般人臨終時死得不甘情願,以致形成「中陰得度」儀式中所提示的不良後果。就以美國來說,由有機械主義傾向的醫學所做的每一種努力,莫不悉設法延擱,故意干擾死亡的程序。垂死的人,一旦到了醫院之中,往往就不能死在他們自己的家中,甚至不能在正常、平靜的心態中逝去。死在醫院裏面,也許是在某種鴉片的麻醉影響之下,或者是在促使垂死的人儘可能執著生命不放的某種針劑的刺激影響之下,只有造成非常不良的死法,就像士兵在戰場上面受到砲彈震驚而死一樣。甚至,正如正常的生產過程會因不良的醫術而導致流產的結果一樣,正常的死亡歷程也可因為不當的處置而招致可悲的後果。
對世間一切人事物的控制與干涉,這種念頭要淡忘、消除,對於我們修學的功夫就不會造成障礙。凡人對一切人事物都會想控制、干涉、佔有,這全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總說,其實只要稍稍有這個念頭在,都是自私自利。所以要把自私自利破除,對一切人事,無論世法、佛法,決定沒有干涉、控制的念頭,我們就得大自在,得真解脫。千萬不能管人家的事情,不然自己就掉到火坑裡了。不管事,才能往上升。千萬不要執著「我有權利來管」,你有權利是墮落,管得不好就一身罪業,到三途地獄去了。
《印光大師文鈔》舉的例子,曹操愛管閒事,墮地獄,變畜生,這是因果報應書上記載的。《安士全書》也提到這個公案,這是過去不曉得哪個朝代的人殺豬,這個豬毛刮了之後,肚子上有幾個字:「曹操七世身」,曹操投這個豬胎已經第七次。這是從地獄出來之後,投畜生還債。你殺多少人,殺人要償命,決不是隨隨便便殺了就沒有責任。欠錢的還錢,殺人的償命,因果通三世。成了佛還是要還債、還是要還命,不能說成了佛就沒有因果。釋迦牟尼佛有馬麥之報,釋迦族遭琉璃王毀滅,這都是顯示給我們看,善因得善果,惡因必受惡報。
(節錄自《華嚴經》12-17-0417)/圖:長壽佛
更多故事說法:淨空法師說故事
何謂「厭怪」?「厭」是個破音字,不能念「厭」,要念「壓」,跟鎮壓的「壓」是一個意思。這是用外道一種邪術、法術來鎮壓,這一類的事現在很少有。
從前蓋房子蓋的不高,樓房大概都是磚瓦木材建造的。主人對磚瓦匠一定很客氣、很好,否則他會作怪,他雕些木頭小人放在屋樑柱角上,人住在房子裡面就會不安,常常覺得這裡不對,那個地方也有問題,這是屬於「厭怪」。古時候有這種事情,現在一些沒有開發的地方,很落後的地方,可能還有這一類東西。
唐朝時候,龐蘊居士家裡相當富有,他學佛開悟後,把家裡面的金銀財寶裝在一條大船上,划到長江中心,把船砸沈,全部沈到江底,什麼也沒有了。別人看到了,問他:「你這些家產都不要了,為什麼不拿去做好事,救濟別人?」他說了一句話:「好事不如無事」,無事是真正的好事。龐蘊居士表演給我們看,這是教誡世間急功好利這一類的人,因為他們做好事,都是為了希求好果報。
今天社會為什麼這麼亂?李炳南老居士說得好,社會上好人太多了。我們聽了不懂,好人多不是好事嗎?他後頭加了一句話,「好人好事」(「好事」的「好」念去聲,喜歡之意)。每個人都好事,都搶著做好事,麻煩大了!
真正的好事,佛教給我們隨緣而不攀緣,永遠保持心地清淨平等。清淨、平等、慈悲心,你做的事樣樣都是好事,真正的好事。如果心不清淨、不平等、不慈悲,對喜歡的人就慈悲,對不喜歡的人就沒有一點慈悲,這個慈悲不是真的,這是佛家講的「愛緣慈悲」,這樣做好事,不是真正的好事。我們要懂得佛的真實義,開經偈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才是佛的好學生,才能真正依教奉行。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19-12-129)
看一個修行人,他修行有沒有功夫,不要看別的,看他的色相,心地清淨還是浮躁,都能從面相觀察得出來,古人常講:「學問深時意氣平」。
《了凡四訓》有一個故事,有一個落第的秀才,以為自己的文章寫得不錯,而沒有被錄取,大罵考官眼睛瞎了,不認識貨。正好有個道士在旁邊聽到了,於是說他的文章一定不好。這個秀才很不服氣說:「你沒有看到我的文章,為什麼說我文章不好?」道士說:「看你心浮氣躁,怎麼能寫得出好文章?」
所以,有學問的人心清淨,他就能看得出來你是不是真有修行,你修行的功夫都在你面相與身體上。從身體體質,乃至一舉一動,都能觀察到你修行的功夫,豈能欺瞞人!這只能欺瞞那些愚痴的人,真正有學問的人,你怎麼能騙得過他?有學問的人尚且騙不過,有修行功夫的人,你就更沒有法子欺騙他了。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30)
轉載自:淨空法師專集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