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在腳邊的死亡陰影

  ※  點選圖看仔細

想解讀這幅畫所包含的「內容」,無論如何必須要有些註釋才行。

「荷爾拜因到底在畫面上畫了些什麼,至今還不十分清楚,每一次見到這幅畫,就發現某些新的東西。」——倫敦國家藝廊的研究員艾利斯坦.史密斯以這句話做為談話的開端。至目前為止,已經研究清楚的部份有下列各點:

一、以複製品而言,在畫的左下角有模糊的一五三三年的年號。放置在畫面中央的架子上方,有表示月日的計測器,指著四月十一日,且在其右方的多面體計時器正指著上午十時半,畫中的二個人就是在那一天那個時間會面。

二、左側的男子為名叫丹迪比爾的法國外交官,他右手所握住的短刀柄上,刻著二十九歲的字樣。右側的男子為他的朋友塞耳普,是法國教會使節,放置在他右腕下的書上寫著二十五歲。地板上畫著與威斯特明斯達教堂相同的式樣。在當時,丹迪比爾是以大使的身份留在倫敦,因此,這幅畫所描繪的是塞耳普訪問滯留在倫敦的朋友家的情景。

三、在架子的上層,擺設著與「天」有關的天體儀、計測器、計時器、測分儀等,下層則擺著與「地」有關的地球儀,數學書籍、魯特琴、魯塔的讚美歌集、木管長笛,全都是與當時有關的學問和技藝的象徵。斷絃的魯特琴暗示著「空虛」,因此這幅畫是在表示「知」的虛幻無常。

史密斯說:「此外,這幅畫還隱藏著另兩個重要的象徵:一個是左上方簾幕的陰影中,可看見小小的基督像;另一個就是橫亙在兩人的腳中間的白影。這必須站在畫的右手邊來看才會明瞭,請站過來。」於是在史密斯的引導下,我站到畫的右側,往下看那道白影。

真的,在兩人的腳中間,浮現了一個蒼白的骷髏頭。



死亡舞蹈之旅


漢斯,荷爾拜因的本來面目並不為人所熟知,出生年份亦不確定,不過可確定的是他自十七、八歲起,七十餘年是在巴塞爾度過,且在這段時期建立了自己畫風的基礎。

荷爾拜因為何在「大使們」這幅畫上,繪了一個費解的頭蓋骨呢?於是,我到畫家年輕時所住過的巴塞爾去仔細採訪。

在巴塞爾的美術館版畫室內,我見到了荷爾拜因離開巴塞爾之前所製作的木版畫集「死亡舞蹈」。這部作品是他告別學徒生涯,邁向大畫家的路途上,極具轉捩點意義的一幅繪作。

「死亡舞蹈」這個主題,自約十四世紀的法國北部始,至中世紀末期,流行於歐洲各地。如同這個名詞所表達的意義一般,「死亡舞蹈」是描繪死者不斷的誘惑陽世間的人,將之引領到死亡世界的情景。陽間的人,如:教皇、皇帝、樞機主教、國王等,從身份高的人到身份低的人,從聖職人員到世俗中的人,如:小丑、小販、乞丐等等,包含所有的階層都交互登場,寓意著「死亡籠罩著所有的人」。

為什麼如此令人費解而不吉利的主題,會在那時候流行呢?

巴塞爾美術館版畫部門的負責人保羅.丹拿爾先生回答我這個問題:「可以用兩個理由來說明:其一,在中古社會勢力快速發展的多明尼哥修道會,在其傳教活動中,以死亡的懲戒來勸誘人們。先將死亡的恐怖擺在眼前,再導之以只有信仰才可得救。另一原因就是,黑死病使得這種教義得以急速的廣泛發展。」


隱藏的二幕戲劇


回到巴黎之後,我去拜訪美術研究者巴爾鐸夏帖斯先生。像荷爾拜因的「大使們」中的骷髏一般,扭曲描繪的手法,稱為「扭曲的遠近法」,他是在這個領域的研究者當中最卓越者。為什麼荷爾拜因要使用扭曲的遠近法呢?巴爾鐸夏帖斯先生說:

「這幅畫是一齣二幕的戲劇。畫面上可見到二位人物,左邊的男子代表世俗,右邊的男子則呈現出聖職的權力。我們看見了架子上,偉大的人類知識與技藝的結晶。這是第一幕。懸掛這幅畫的房間,出口在右手邊。離去的人看這幅畫時,骷髏於此時浮現。在那時,其他的形象全部消失,全都成為虛幻,只有簾幕陰影處掩藏的基督像和腳邊的死亡身影,企圖告訴我們兩項才是真實永恆的。」

「荷爾拜因是使用當時的最新技術,將中古世紀的精神描繪出來。這幅畫的主題也是與『死亡舞蹈』相同。不過,他雖然使用了扭曲的遠近法,但他也意識到他是個近代人。荷爾拜因是位處在中古時代與近代交會分界點上的畫家。」巴爾鐸夏帖斯先生繼續說。

與伊拉斯莫斯和湯瑪斯.莫爾交往的荷爾拜因,是比任何人都更加客觀且冷靜的正視死亡的人文主義者。他將死亡的身影,做如此理智的控制而加以描繪之方式,令我有所感觸,好像有某些東西在心中一閃而過。

荷爾拜因於一五四三年客死於倫敦。根據資料顯示。他好像也是黑死病下的犧牲者。



上圖:斯克茲--愛德華六世肖像1546 ( 正面 )                 下圖:斯克茲--愛德華六世肖像1546 (站在圖右手邊)   



扭曲的遠近法

「ANAMORPHOSIS」通常皆譯為「扭曲的遠近法」,這是以嚴密的幾何學原理為根本,加上遠近法的透視基礎,扭曲地向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向繪畫的技巧,也可說是遠近法的正經八百的兄長和同腹而生的頑皮小弟。

所謂的扭曲,並不是任意的加以歪扭,例如,要複製畫作時,為了求得準確無誤,而在原畫上覆以細密的網格目,而另在相對襯的網格目內描摹之方法,亦有人使用。在要複製的一方的網格目,順著垂直方向拉長數倍,所得的結果,當然要比原畫來得縱長。若是使網格目歪斜,使它做球面式的投影,結果就產生了複雜的「扭曲」效果。不過,不管在任何情形下,「扭曲」都是有規則可循的。使用「扭曲的遠近法」的作品,乍看之下彷彿是情感奔放式的幻想的產物,實際上,卻是經嚴格的理性運作下的作品。

因此,在十五世紀的義大利產生了近代的遠近法之後,不久就誕生了扭曲的遠近法,就不值得驚訝了。最初嘗試「扭曲的遠近法」的是雷歐那多.達文西,爾後,十六世紀以降,大為流行。於一五五八年出版的巴爾巴羅的「遠近法提要」中曾有如下的敘述:「與一般觀賞畫的方式是完全不相同的,必須要由特定的方向望過去,才能清楚的看出畫家意圖表現的主題。」


── 以上摘自《世界名畫之旅4》(文庫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