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微暈的室內,坐著三名神態寡鬱,無精打采的女郎。儘管三人打扮冶豔,眉宇之間仍掩藏不住倦怠、無望的情緒。詩人波特萊爾(Baudelaire)聲稱這幅畫在安靜中散發罪惡氣息,將觀賞者一併帶入哀傷的地獄。

    ─ 摘自《世界名畫之旅3》(文庫出版)   

西元1832年,德拉克洛瓦隨法國使節團暢遊摩洛哥。半年後,在返國的途中順道在阿爾及耳逗留了三天。歸國二年,將他當時在坊間見到的「Harem」嵌入畫中。
當時的歐洲正掀起一陣東方熱,相繼發生拿坡崙遠征埃及及希臘獨立戰爭,使得藝術也一齊轉向東方,誕生許多洋溢異國情懷的作品。在這麼多作品中,仍以德拉克洛瓦的最為突出,因親身體驗了北非阿拉伯世界的風情,重拾歐洲失落多時的真實與高尚品格。「阿爾及耳婦女們」在散發誘人的成熟果實香味之餘,又叫人有不敢任意摘取的氣派。

究竟德拉克洛瓦所找到的「真實與高尚品格」是什麼呢?時隔百餘年,當地是否還保存著呢?


關於德拉克洛瓦

尤金‧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 1798年4月26日生於沙朗通‧聖莫里斯。從兒童時代起,德拉克洛瓦就生活在充滿藝術氣氛的環境裏,並且受過多方面的教育。他的父親C.德拉克洛瓦是律師和外交官,曾任法國駐荷蘭大使和馬賽總督;母親圖瓦-奧邦對音樂的愛好也直接影響了幼年時代的德拉克洛瓦,音樂在他的生命中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東西。在當時音樂家中他最喜歡F.F.蕭邦和G.羅西尼。並與蕭邦有著深厚的友誼,把蕭邦稱為“我所看到的真正藝術家的典範”。

德拉克洛瓦不但尊重當代進步藝術家,而且極為推崇古代藝術大師。他之所以能進入藝術之門,得力于他的舅舅J.-H.裏茲內爾的幫助。作為J.-L.大衛的學生的裏茲內爾發現了他的藝術才能,鼓勵他於1816年進入美術學院P.蓋蘭畫室學習。在那裏他認識了浪漫主義的先驅T.熱裏科,並深受其影響。他與歷史畫家A.-J.格羅和保皇派畫家F.熱拉爾交往;他博覽群書,特別喜歡但丁、W.莎士比亞、G.G.拜倫和W.司各特的作品;他為J.W.von歌德的《浮士德》作的插圖深受老年歌德的贊頌;他盛贊米開朗基羅、提香、倫勃朗、D.委拉斯貴支,特別崇拜魯本斯和康斯特布爾;他與詩人C.波德萊爾有著親密的友誼,對W.A.莫札特的天才贊嘆不已。只要拿起畫筆,他的浪漫主義激情就像火山一樣迸發出來,發出巨大的叫嘯,他畫畫就像獅子吞食獵物一樣,一氣呵成,所以人們把他叫做“浪漫主義的獅子”。

在表達感情的深度與力量方面,除去倫勃朗外,沒有人能與他相比;在表達運動的激烈和氣勢方面,除魯本斯外,很少人達到他那樣動人心弦的程度;在把抽象的冥想和寓意的東西變成藝術形象上,除米開朗基羅外,沒有人具有他那樣的才能。


資料來源:《世界名畫之旅3》(文庫出版)、藝術在線中國藝術網 

 


 阿爾及耳的婦女和德拉克洛瓦另一幅代表作「領導民眾的自由女神」(取材於西元1830年的法國七月革命)的確相去甚遠。前者是一群抱怨被奪去自由與身體的「閨房佳麗」(Harem,回教國家的閨房妻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