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棲印象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用於創作上謹慎求好。

    在人生,可使不得啊!



  毛姆《剃刀邊緣》裡的主人公萊雷,是個並不出色的平凡人。參戰後返國,大家出力奔波為他找到了好工作,但他無心就業,總是拒絕。

  他喜歡看書,對心理學、哲學、神學都感興趣,因為他認為自己懂得不多,但是他不想上大學,更不想就業--也許從摸索中,他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只是他也不知道自己想要找的是什麼。

  深愛萊雷的伊莎貝爾只希望他工作能趕快穩定下來。那是結婚最重要的基礎。但萊雷對就業或結婚都不明確表態。經兩人協商後,伊莎貝爾終於同意讓萊雷花兩年的時間去「尋找什麼」,雖然她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非去尋找什麼不可」。

  萊雷前往巴黎;因為那裡沒有熟人,可以一個人徹底好好思索一番。

  兩年過去後,伊莎貝爾再度逼婚,萊雷也同意了,但希望婚後去周遊世界,這讓渴望安定、拒絕貧窮的伊莎貝爾無法接受,「要它就沒有我」的情況下,兩人終於解除婚約。伊莎貝爾接受了追求者格雷,萊雷則繼續他的「生之探索」……

  繼《嘔吐》後,最近又開始讀長篇小說。然距離上次長期浸淫在大部頭裡,起碼已過了四、五年之久了。我饑渴。非常饑渴。我喜歡這種饑渴。像窒息的人渴望呼吸一般。

  過去一年,我將自己放逐到異鄉,多少懷抱著和萊雷一般的想法。小說裡,萊雷沒有經濟上的困頓與危機,而我卻因此被迫在一年後「逃」回台北。

  回台,偶爾有工作可做,但心情上卻不想工作。因為一切都不確定,時時感到恐懼害怕,這不是一個你力求穩定便得安定的時代。

  在時時面對校方與家長的「威脅」下,我自承不是優秀的老師,在以業績考量的前提下,我真的不想也不願「一個人」為學生的成績好壞品格優劣、甚至學生的粗心大意負起「完全」責任--又不是政府官員呢,下台以示負責?在「英世代」的工作經驗確如一朝蛇,這行業啊,於我就像蛇窩。

  很想認份的工作,卻逃不開內心底愈來愈加深的徬徨疑惑,與強烈的不安定感--工作不是認份就能得穩定。教職也不是懷抱愛心耐心認真用心就能保住飯碗。

  「金錢有如第六感,沒有第六感,其他的五感也就隨之變得遲鈍起來。」(毛姆.《毛姆寫作回憶錄》)

  毛姆的這番體悟雖不是定論,在大部分時間裡卻也是事實。

 

  -2012-03-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