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內費提提王妃頭像﹝Temple of Abu Simbel﹞


  舊王朝時代到了第六王朝,埃及遭逢重大危機,導致統一的國家分崩離析,因而
由中央集權制度成為封建制度,直到西元前約 2134 年才由底比斯的門圖霍特﹝Mentuhotep﹞將埃及再度統一。這段時期是所謂的「第一中間期」,其藝術特點是將藝術「民主化」,地方的統治者以及有能力的人,可以舉行類似舊王朝時代專屬於國王合適的葬禮;在色彩的發揮上更自由,也更精緻;在建築上則出現了廟宇。 

中王朝時代

 


建築

 

  中王朝時代的建築大部分是用磚建造,因此有很多已經損毀了。經由遺跡考察,此一時期仍有類似舊王朝期代的金字塔形建築,但規模已經變小,有些會在平頂墓﹝Mastaba﹞上面加上金字塔,形成平頂墓金字塔的形式。

  除了這個改變,也有沿著尼羅河兩岸的山崖開鑿石窟墓穴﹝Rock-cut tomb﹞。石窟墓穴中較著名的是屬於第十二王朝法拉王阿曼連罕一世﹝Amenemhat I﹞的,這座墓穴可分三個主要部分,即門廊正廳神龕。牆上都畫了壁畫, 天花板上則用許多幾何圖案裝飾,內部之石柱形狀與以後的希臘多利安﹝Doric﹞柱式石柱類似。

阿曼連罕一世石窟墓穴
﹝Rock-cut tomb of Amenemhat I﹞
第十二王朝,約西元前 1937 ~ 1759 年

哈山﹝Beni Hasan﹞,埃及

說明:
  阿曼連罕一世在建了這座石窟墓穴之後,他將首都從上埃及的底比斯遷移到下埃及的孟斐斯﹝Memphis﹞,於是他又在薩卡拉﹝Saqqara﹞附近為自己興建了一座金字塔。

  在這同一個時代,綜合廟宇與陵墓功能的陵廟也開始出現,因此又多了祭祀殿以及神殿,此時期神殿的特徵,是在神殿門口矗立一對象徵太陽的方尖碑﹝Obelisk﹞。

森烏塞特一世方尖碑
﹝Senwosret I ﹝Kheperkare﹞ Obelisk﹞
第十二王朝,約西元前 1925 年

紅色花崗石,20.41 公尺高,亞圖姆﹝Atum﹞神廟前

開羅近郊的哈里奧波里斯城﹝Heliopolis﹞,埃及

說明:
  亞圖姆﹝Atum﹞神被視為是哈里奧波里斯的地方神,也是太陽神。


雕刻
  在舊王朝及之前的時代,雕像大小大多與真人接近,大概在五、六十英寸左右,但到了中王朝時代,重要的雕像大小都縮減到四、五英寸,譬如《阿曼連罕三世祈神像》﹝Praying figure of Amenemhat III﹞之黑曜石雕像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這個雕像只有四英寸高,因為石質堅硬,需要有高度的雕刻技巧才能做到。我們來觀察它的面部輪廓、線條,如眉頭、眼睛、鼻子、嘴唇部等顯現表情的地方,發現都十分生動,這充分表現出當時雕刻家的高超技法,較舊王朝的《邁瑟林諾斯和它的王后》﹝Mycerinus and His Queen﹞雕像已進步許多。

阿曼連罕三世祈神像
﹝Praying figure of Amenemhat III﹞
第十二王朝,約西元前 1820 年

黑曜石,110 公分高,底比斯的卡納克﹝karnak﹞城出土

埃及博物館,開羅,埃及

說明:
  阿曼連罕三世統治埃及有四十五年之久。他是位喜好藝術的君王,自己也有很多創作。許多晚期的希臘人都很喜歡他的作品。他有一個圓臉以及一個渾厚的嘴唇,尤其是嘴唇旁邊的肌肉和 突出的下額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繪畫

 

  中王朝時代的繪畫色彩較以往鮮豔,人物造形及線條還很簡略,並且有大眼睛、尖鼻子與瘦長身軀的特徵,同時畫面上沒有景深的設計,好像都在同一個平面上。當時畫家常採用以線條畫形的手法,從一件現藏於開羅埃及博物館的石版畫《家庭和樂圖》﹝A Warm Family﹞可見一般。

家庭和樂圖
﹝A Warm Family﹞
第十一或十二王朝,約西元前 1980 年

石版畫,阿曼連罕王的墳墓出土

埃及博物館,開羅,埃及

說明:
  石版畫中的人物從左邊開始,依序為母親、兒子、父親和媳婦。中間餐盤上至放了肉、蔥等食物。


新王朝時代及以後時期

  新王朝時代,亦即第十八、十九、二十代王朝,古埃及的國力達到高峰,其領土一度東抵幼發拉底河,西至利比亞;因此得以接近當時愛琴海和近東的青銅文明,視覺藝術出現了一些異國的主題。所謂酒足飯飽,情色隨至,宴會是第十八王朝喜愛的主題之一,其中的活力甚至到達放縱的地步。在底比斯的一處陵墓殘片中,展現出一群彈奏樂器的女子和兩個身體彎曲正在跳舞的女孩。

宴會中的餘興節目
﹝Entertainment in Banquet Scene﹞
第十八王朝,約西元前 1430 年

彩繪‧石膏,出土於西底比斯﹝Western Thebes﹞ Nebamun 王的陵墓

大英博物館,倫敦,英國



建築

  古埃及藝術最燦爛的時期是在新王朝時代。舊王朝時代的建築特色是興建金字塔,廟宇是附屬於金字塔的建築;但到了新王朝時代,祭祀殿及專門敬拜與供養神的神廟卻日漸擴大。陵墓改以鑿山為洞的形式,有的深入岩石達一百多公尺,希望以深藏隱密的方式防止盜墓者入侵。

  鑿山為墓比興建金字塔可省下更多的時間、人力與物力,因此就可在墓穴外面興建大型的廟宇。這種廟宇在死者生前是做為祭祀其信仰之神的場所,死後則成為祭祀自己的祭祀殿,因為有雙重的用途,所以建築規模都十分雄偉壯觀。

  建於西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的哈塞布蘇﹝Hatshepsut﹞女王陵廟是這一時期的建築代表。這座廟宇共有三層次,以斜道連接,最後一層通往山岩,也就是墓穴所在之處。廟宇的面寬為列柱形式,內有相當精美的裝飾,描繪女王的各種戰功。

哈塞布蘇女王陵廟
﹝Funerary temple of Hatshepsut﹞
第十八王朝,約西元前 1490 ~ 1468 年

德爾巴赫利﹝Dier el-Bahari﹞,路克索﹝Luxor﹞,埃及

  另一種廟宇為專門祭祀諸神之神廟,如路克索神廟﹝Temple of Luxor﹞。這種神廟的特色是正門有如塔門﹝Pylon﹞,兩旁並築有高牆。進了塔門之後是一處庭院﹝Court﹞,接著是柱廳﹝Hypostyle hall﹞,柱頭則多飾以紙莎草花﹝Paparus﹞或植物。到了最裡面是一間規模較小,且內部陰暗的聖殿﹝Sanctury﹞,貯藏神像、聖船及神器。

路克索神廟
﹝Temple of Luxor﹞
第十九王朝,約西元前 1260 年

路克索﹝Luxor﹞,埃及

  從路克索神廟正門處有一條大道通往卡那克神廟﹝Temple of Karnak﹞,大道兩旁有俗稱斯芬克司的獅身人面像夾道。卡那克是一群建於不同時代的神廟與其他宗教性建築的總稱,主要的建築是阿蒙大神廟﹝Temple of Amon﹞。這座神妙裡有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多柱廳。廳寬 338 英尺、長 171 英尺,殿頂﹝今已不存﹞由 134 根布滿浮雕和銘文的巨柱支撐。這多柱廳的浮雕裝飾可上溯第十九王朝的塞提一世﹝Seti I﹞和拉姆西斯二世﹝Ramesses II﹞。

卡那克神廟
﹝Temple of Karnak﹞
約西元前十六世紀開始建造,歷經 30 位法老不斷增修。

路克索﹝Luxor﹞,埃及

 


雕刻

 

  這一時期最著名的雕刻手是以開鑿山岩的方法而成。埃及最後一位以武功著名之拉姆斯二世﹝Rameses II﹞,在尼羅河岸為自己建立著名於世的阿布辛貝爾岩廟﹝Temple of Abu Simbel﹞之前,就依著山崖雕成約 60 英尺高的本人雕像。岩廟內部也有以自己肖像裝飾的巨形石柱,此種運用自己肖像的手法在後來的希臘建築中也常常看到。

阿布辛貝爾岩廟
﹝Temple of Abu Simbel﹞
第十九王朝,約西元前 1295 ~ 1186 年年代

阿布‧辛柏爾﹝Abu Simbul﹞,埃及

  至於小型的雕刻,從法老王的肖像雕刻中可以發現,過去注重形式的莊重肅穆表現,逐漸銷聲匿跡,轉而重視寫實的表現,譬如著名的《內費提提王妃頭像》﹝Head of Queen Nefertiti﹞,整體自然而流暢;不僅在以往法老王的雕像上有不同的風格,甚至出現細小手足、細頸長臉、扁平胸部、纖細腰身以及微凸的小腹。

內費提提王妃頭像
﹝Head of Queen Nefertiti﹞
第十八王朝,約西元前 1360 年

石灰石上色,約 48 公分高

  因此我們可看出,此一時期之雕刻在造形上已較古代與舊王朝時代之雕刻生動,動作姿勢亦較前複雜,並已日漸趨向柔和寫實,同時裝飾性的鑲嵌方式,可能已廣泛為藝術家所使用。


繪畫
  在埃及繪畫中,最好的作品多屬於新王朝時代。在此一時期中,前期的作品多使用鮮艷的色彩,背景常呈現藍色調,人物方面稍微僵硬了些;到了後期則姿態變得優美生動,色彩則變得柔美起來。

  埃及的繪畫,常以浮雕的方式呈現。線條優美、描繪生動;有些更附有象形文字的說明。浮雕通常加上彩繪,裝飾在宮殿、廟宇、陵墓之中。在埃及人的繪畫觀念裡,認為繪畫必須把每一事務盡可能清晰且永久地保存下來。

  因此,他們將每樣東西以最能表現它的角度畫出來。以人像為例,頭部可以從側面看得清楚﹝包括鼻、耳、口﹞,但是眼睛則應從正面看才不失真,因此就把一隻正面的眼睛畫在側面的頭上。上半身則以正面表現,下半身則是以側面表現即可。

  而在形象的配置上,也常以較大的圖形表示較尊貴的身分,因此在這樣一張圖中,常常包含著很清楚而生動的故事。如十九王朝一貴族墓室的壁畫《獵鳥圖》﹝Fowling Scene﹞。

獵鳥圖
﹝Fowling Scene﹞
第十九王朝,約西元前 1450 年

壁畫,取自於底比斯 Nebamun 王的陵寢

大英博物館,倫敦,英國

說明:
  埃及畫家在處理人物時,仍以體積之大小顯示其重要性。在這壁畫中,主要人物特大,右側為其妻子,頭上頂看香油,下方為其女兒,皆側面、大眼、尖鼻、全肩顯露、線條分明。色彩極為鮮艷,背景以藍色為主,缺乏景深,且無空間。主角右腿前方有一獵貓協助主人狩獵。尤可注意者為魚、鳥等物皆細膩寫實,甚為生動形似,幾可媲美今之一流動物畫家,由此可知古埃及畫家對自然及動物觀察之深刻。

  古埃及藝術風格是由一套非常嚴格的法則所構成。當時想成為一位藝術家就要從極年輕的時候開始學習;除了學習繪畫之外,他還得練得一手好字體,以便在石頭上明確地刻下象形文字之圖案與符號。我們看到坐姿雕像的雙手必須放在膝上;男人的膚色要比女人的更黑;每一位埃及神的容貌都有一定的形式,譬如:太陽神霍勒斯﹝Horus﹞必作鷹隼狀,或有鷹隼之頭;死神阿奴畢斯﹝Anubis﹞必作狐狼狀,或有狐狼之頭。

太陽神霍勒斯﹝Horus﹞

說明:Horus 是鷹頭神,埃及的國王法老都將自己視為 Horus 在地上的化身;因此 Horus 是埃及中的重要之神之一。而且,法老會為自己取一個 Horus 的名字。

死神阿奴畢斯﹝Anubis﹞

說明:在木乃伊化儀式中,豺狼相貌的神祇。在儀式中看守著通往地下世界的門戶,他手上握有國王及皇后的權杖。

  埃及的藝術家不會被要求創作出任何不同的東西,也沒有人要求他們的作品要有「原創性」;相反地,他如果越能使一件雕像與大家欽慕的昔日紀念像相似,便越能被視為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所以三千多年來,埃及的藝術,因為其特有的自然環境,王權保護以及宗教的介入,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到哪裡可以親眼目睹埃及藝術的精華

  要看見埃及藝術與建築的精華,你必須旅行到埃及,到著名的金字塔所在地吉薩〔Giza〕和薩卡拉〔Saqqara〕,並且看看國王山谷〔Vaney of the Kings〕充滿繪畫雕刻的墓穴、路克索〔Luxor﹞ 的卡納克 〔Karnak〕神廟、以及在南方的阿布辛貝爾〔Abu Simbel〕的拉姆斯二世〔Rameses II〕巨大雕刻。傑出的收藏可以在開羅的埃及博物館,和路克索博物館看得到。

  然而自從十八世紀起歐洲人開始攫取埃及,以及十九世紀晚期的美國入侵,有很多埃及文物,包括整個建築與墓穴就這樣被搬走了,所以在很多地方可以看見極好的埃及藝術品。

  譬如在歐洲,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埃及文物非常豐富,巴黎的羅浮宮亦然。在慕尼黑,有一個小而傑出的博物館,獨獨致力於埃及藝術品的收藏。在義大利的杜林〔Turin〕,你也可以發現令人驚訝的收藏。在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和波士頓的美術博物館也有重要的收藏。事實上,幾乎在美國的每個博物館中都有某些古埃及的作品值得一看。



      感謝 視覺素養學習網 圖文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