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岡倉天心的「茶之書」(五南出版)

  

  ■有「序」為證
 
    喝一口岡倉天心的茶 
 
  周渝/文  (20090114) 
    


     岡倉天心的「茶之書」是本很有名的書,原著為英文,一九○六年在美國出版,二十年後才陸續翻譯成日文,而且有好幾種日文譯本。據我所知,國內有兩個譯本,都是由日文再轉譯過來。很高興五南出版社這一次很慎重地請林國裕先生直接從英文來翻譯,好讓台灣讀者多出一種選擇。

  

     很多人都將這本書當作講日本茶道的一本書,可是我覺得讀者在閱讀之前,要有一個心理準備:假如你想要從這裡面知道如何去進行日本茶道,當然是不可能的;甚至只是想要獲得茶道的知識,也會讓你看得有點兒迷迷茫茫。岡倉先生當年寫這本書時,承認了日本傳統文化背後的主要淵源是中國文化,包括其美學、修養、世界觀、宇宙觀等,都可以在這個影響日本人民生活與美感的各個層面的茶道世界中,明顯而深刻地呈顯出來。東方有一個隱含的傳統思想,就是即使是一個很小的事物都可以反映整個大宇宙。

    ●

     茶從中國傳到日本後,也演化、發展了好幾個世代,形成其特有的茶道。岡倉先生寫這本書,是要把日本文化的精華,以及其從中國所吸收到的特殊哲學與美學介紹到西方。當時西方的白人世界因為對東方不了解,充滿了對東方文化的歧視與偏見,視其為落後或怪物的象徵,岡倉先生就用充滿熱情又尖銳的文字為這個文化理想做辯護,也對西方文化做了相當程度的批評,所以本書是一本思想之書(二十世紀初的日本,社會的各個層面,充斥著西化的熱潮,而中國的知識分子,也醞釀著一個橫掃整個世紀的西化潮。能為東方理想與東方價值用英文來做有份量辯護的,真是鳳毛麟角,在中國,只有大約與岡倉先生同時期的辜鴻銘與後來的林語堂)。

     他對西方的批評,直到現在依然有著深意,因為現在整個亞洲包括日本在內,都已相當西化,接受了西方世界從工業社會以來資本主義的整套價值觀。岡倉先生對此提出了相當尖銳的觀察與批判,並且傳達了一個完整的東方世界的理想與實踐做為對照,也應能刺激我們好好思考這本書對我們自己有什麼意義。

     既然這本書可以刺激我們思想、讓我們再反省我們所處社會時代對應於東西方文化的意義,那麼所謂的導讀,就不是把我個人的意見提出來,以告訴讀者從哪個角度來閱讀。或許,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問題,與讀者們一起對於書中的一些想法,做更進一步、更深化的思考。

     書中有一個很大的特點,亦即指出茶道的追求到最後是一種人格的完成,而他所標舉出的那種帶著高度美感的人格,又是透過美學的完成、美感的實踐來成就的。其實,人格的完成本來就是古老傳統中國及日本在過去所有教育、教養中所追求的一個目標。岡倉先生在第一章中講到茶道是一種唯美的宗教、一種倫理的幾何學,在最後一章中也提到,活的生命要美,死也要死得美,整個生命的完成是在一個和宇宙極端協調的世界中,在這種和諧的高度美感中來完成自我。我這裡要提出的是,岡倉先生是從千利休這位偉大的茶人身上看到了一個唯美而崇高的答案,是我們東方教養最終目標中的其中一種形式,我想每個讀者都可以思索,這是我的答案嗎?或是問問自己,對於自我生命的完成,應進行如何一種實踐、尋求怎樣一種答案?

    ●

     岡倉先生認為日本禪宗茶道的美學,基本上其骨子背後所依據的哲理、美學及睿見基本上都是來自道家的思想,這個部分在他的「禪與道」那章中解釋得很清楚。他引用了幾段「老子」的重要思想,來表達他對於在「道」之中所實現的,與「禪」其實沒有什麼差別這種想法。我們也可以在中國歷史中找到很多資料,看到禪宗的形成受道家的影響非常之大,而直指「當下」的生活禪與其中醞釀發展出的工作倫理與專業倫理,已脫離了原始佛教的傳統,這是一個頗值得研究的大課題(依據我的揣摩與設想,日本人民傳統的耐心、細心、敬業精神與專業倫理,應是與從中國打下深刻基礎而傳至日本再發展的禪有根本的關係),這裡暫不多言。但我不知道日本重要的茶人與茶學者們對這個看法是否認同,就我所知,日本茶人們仍然非常推崇這本書,但就這一點我卻沒有聽到過任何意見,對此我相當感到好奇。站在一個中國人的立場,我覺得「老子」是一本比較容易讀的書,語言直截而深刻,反而所有佛教典籍是比較難唸的、比較複雜,不論是佛經或禪宗的文字都不簡單。我認為「老子」中的許多見解早就存在於漢民族的基因中。

     以岡倉先生的立場,他認為茶道中「禪」的美學實踐就是「道」的一種實現,對此我可以有相當的認同,但我不知道日本的禪宗界或茶道界會怎麼看。中國的道家傳統有很多廣泛的影響,不論是兵家、權謀、數術,當然還有主要的文學、藝術、養生術與醫學。書中也提到了日本的柔道,「柔」這個字的觀點就是來自於「老子」中以柔勝剛、以虛待實的想法,道家的這些思想影響了中國的各方各面,岡倉先生認為道家是儒家主張的反面,他也提到了,你要了解道家,就不能不了解儒家,反之亦然,對於中國文化而言,它們是一個對立面,都很重要。

    ●

     但我要問的是,岡倉先生認為茶人在茶道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一種萬物和諧的絕對性美感,是非常了不起的,值得我們深切體悟;但對一個真正道者的最終追求是否還有其他形態,我們也可以再深思與參悟。我所了解的「道」是有兩面的,一方面因為萬物都有道,所以可以去找尋人與天地萬物之間的和諧關係,但另一方面,這個關係也不是那麼簡單,「老子」中也提到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所以天地同時也有另一個對立面是非常殘酷的,設置了我們的生存競爭。我所了解的道家應該是主張和平與和諧,可是它可能還具備了另一種精神,就是隨時準備戰爭、準備反擊,為了得到主體的獨立與解脫,他絕對不會臣服或受制於任何事物。當然,岡倉先生不會欣賞這種想法,他是一個非戰的和平主義者。

     但在這本書中我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異議,岡倉先生認為從茶道中可以看到東方的民主。就我認為,民主至少牽涉到一個社會關係與權力關係。在茶道中,那些武士、貴族、平民們洗手、躬身進入茶室、喝一碗茶,大家都一樣,確實是體驗了一種佛陀主張的平等心,但等他們走出茶室,武士仍然是武士,貴族、平民也依然是貴族、平民,社會關係沒有任何的改變,政治制度的階級禮法還可能更加鞏固,這是民主嗎?這裡我提出個人不同的看法,也請讀者想一下。

     道家與儒家的關係是對應的,道家站在一個批判的立場,就像禪宗對傳統佛教的關係。岡倉先生繼承了道家的敏銳與不滯於物、不礙於過去傳統的批判性,對於西方文化的強勢與東方文化受到壓抑的情況,除了為東方辯護,也對西方做了相當的批評。可是我總覺得,以他敏銳的批判性,他不應只是對西方文化批評,而應該還有能力對日本文化本身做一種深刻的反省,可惜這一段還沒有看到,可能是因為這並不符當時寫此書的目的。他所呈現出的茶道理想與我們目前現實所看到的茶道是有距離的,我必須要指出日本的茶道有著儒家封建倫理的因素,而且將這種封建倫理的禮治發揮到極致(在我看來,延續至今天的日本茶道,恰恰是封建倫理與禪道理想的一個妥協產物,它形成於日本十五、六世紀,從戰國時期轉化到幕府時期。當時的幕府大將軍或相當於大將軍的號令者,從足利義政、織田信長到豐臣秀吉,十分需要一套標榜風雅的儒家禮法──有別於在當時已存在的武士道禮法──來馴化武士與廣大百姓、來禮治天下,而繁複的茶道禮法的建立,正十分有助於這個目標的達成。所以,尊重傳統的日本茶道至今呈現的,一方面是規矩嚴格的封建禮法,另一方面卻是日本茶聖千利休的極簡樸的草庵茶理想,而岡倉先生在書中所闡述的,當然是傾向後者),而若按照他的講法,道家對此恰恰是採取批判的角度,但這個部分卻沒有出現在本書中,或許他沒有寫出來,恰好成了本書的殘缺之處,需要我們讀者自己來完成。 岡倉天心的「茶之書」


     (本文為五南出版社新書「茶之書」的導讀)

   延伸悅讀:日本茶聖千利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ly 的頭像
    fly

    無 酒 館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