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柏拉圖曾說:「埃及的藝術一萬年來都沒有一絲改變。」這正好說明埃及文明的保守與嚴謹,埃及的信仰與藝術觀念在西元前 3000 年便已成形,經過數千年的持續發展雖沒有重大的革新,但持久力卻影響到希臘與羅馬的藝術。
 


古埃及地圖﹝請點選放大﹞


古埃及歷史年表

  西元前 5000 年前後,除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外,在尼羅河流域的埃及也出現人類另一個文明,其興盛期前後發展超過三千年以上。關於這段發展的歷史一直到西元前 304 年,才由希臘將軍托勒密在埃及自立為王之後,要求祭司兼學者馬內托﹝Manetho﹞寫成一部《埃及史》。不幸的是,這部當時最完整的埃及史在西元前 47 年,被凱撒大帝進攻埃及,焚燒亞歷山大城圖書館時燒毀了。

  雖然這部埃及史已經燒毀,但由於當時有些其他著作引用了這本書的一些內容,使後來的學者還能略知古埃及歷史的一些片段。直到目前,研究埃及的學者仍然大致沿用馬內托對古埃及史的劃分,分成好幾個統治時代,但是對許多歷史事件的確實年代,仍然不清楚,對於劃分的適當性,也有不同的意見;不過,從古埃及歷史年表確實可看出埃及人對歷史的連續性及對法老的重視。

古埃及歷史年表


新石器時代,約 5450-3850 B.C.

前王朝時代,約 4500-3100 B.C.
Badarian, ca. 4500-3800 B.C.
Naqada I, ca. 3850-3650 B.C.
Naqada II, ca. 3650-3300 B.C.
Naqada III, ca. 3300-3100 B.C.

古埃及文明的興盛期前後發展遠超過三千年以上。前王朝時期的埃及可分為上埃及與下埃及兩個王國,上埃及的國王穿戴白色的王冠,而下埃及的國王穿戴紅色的王冠。


早期王朝時代,約 3100-2750 B.C.
Dynasty I, ca. 3100-2900 B.C.
Dynasty II, ca. 2900-2750 B.C.
p

上埃及與下埃及這兩個王國在經歷多年的激烈爭鬥之後,終於在西元前 3100 年由上埃及的國王納爾邁﹝Narmer﹞統一了整個埃及,並且建立了第一個王朝。這時期已經出現象形文字。


舊王朝時代,約 2750-2250 B.C.
Dynasty III, ca. 2750-2675 B.C.
Dynasty IV, ca. 2675-2565 B.C.
Dynasty V, ca. 2565-2423 B.C.
Dynasty VI, ca. 2423-2250 B.C.

從第三王朝至第六王朝止。這時是古埃及最富裕,最富創造力的時期,建了許多金字塔,故又稱為「金字塔時代」。


第一中間期,約 2250-2025 B.C.

Dynasty VIII, ca. 2250-2213 B.C.
Dynasty IX-X, ca. 2213-2025 B.C.
Dynasty XI, ca. 2122-2025 B.C.

中王朝時代,約 2025-1627/1606 B.C.
Dynasty XI, ca. 2025-1979 B.C.
Dynasty XII, ca. 1979-1801 B.C.
Dynasty XIII, ca. 1801-1627/1606 B.C.

從第十一王朝至第十三王朝止。在這時期,埃及有很多外族移入。其雕刻藝術在這時期發展達到最高峰。


第二中間期,約 1648-1539 B.C.
Dynasty XV, ca. 1648-1540 B.C.
Dynasty XVII, ca. 1627/1606-1539 B.C.

新王朝時代,約 1539-1070 B.C.
Dynasty XVIII, ca. 1539-1295 B.C.
Dynasty XIX, ca. 1295-1185 B.C.
Dynasty XX, ca. 1185-1070 B.C.

從第十八王朝至第二十王朝止。西元前十六世紀驅逐統治二百年的外族,進入新的王國,國勢因而穩固壯大,這時期繪畫的發展達到鼎盛。


第三中間期,約 1070-653 B.C.
Dynasty XXI, ca. 1070-945 B.C.
Dynasty XXII, ca. 945-718 B.C.
Dynasty XXIII, ca. 820-718 B.C.
Dynasty XXIV, ca. 730-712 B.C.


後期王朝時代,約 664-332 B.C.
Dynasty XXV, ca. 775-653 B.C.
Dynasty XXVI, ca. 664-525 B.C.
Dynasty XXVII, ca. 525-404/401 B.C.
Dynasty XXIX, ca. 399-380 B.C.
Dynasty XXX, ca. 380-342 B.C.
Dynasty XXXI, ca. 342-332 B.C.

從第二十五王朝至第三十一王朝止。於西元前六世紀後,古埃及王朝因為腐敗,遭波斯帝國統治,成為帝國的一部份。


希臘羅馬時代,約 332-30 B.C.
Macedonian Period, ca. 332-305 B.C.
Ptolemaic Period, ca. 310/305-30 B.C.
Roman Period, ca. 30 B.C.~ A.D.395

西元前 332 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結束埃及的王朝。亞歷山大大帝死後,托勒密將軍統治埃及,埃及進入托勒密時期,直到最後一位統治者克麗奧佩翠女王自殺,最後被羅馬人所滅,成為羅馬帝國的一省。



古埃及的藝術特色

  當古埃及藝術家安置神殿的樑柱或做墳墓壁室時,絕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在創造歷史。對他們來說,藝術創作與美學理論並沒有什麼關聯,而是把造型模式當做是一種實用的方法,以做為政治跟宗教的象徵。

  我們來看一件大約在西元前三千年埃及早期王國時代的石碑《蛇王碑》﹝Djet's stone stela﹞。這塊石碑是一件平面浮雕,上方刻了一隻鷹鳥,以側面站立,代表保護王室的神;下方長方形的空間中有一些柱子,象徵國王的宮殿;柱子上端有一條蛇,代表王朝的國王。這個浮雕造型非常簡化,已經有了象形文字的雛形。

蛇王碑
﹝Djet's stone stela﹞
約西元前 3000 年

石灰石,54.9 公分高,阿比多斯﹝Abydos﹞出土

羅浮宮,巴黎,法國

  我們知道當人類發明了文字之後,就可以把許多經驗累積起來,所以古埃及人的藝術在表現的形式上開始有了一致的、延續與累積的「風格」。在藝術領域裡,若能找到一種準確而且可以持續一致性地表達的方法,就可以形成一種「風格」。

  埃及是人類藝術史中最早形成「風格」的文明之一,在《蛇王碑》裡所使用的線條呈現出一種數學般的準確性,又有一種幾何化的傾向,這些特性在我們接著要談的古埃及建築、雕刻與繪畫中都可以看到。

  古埃及的藝術大部份是為墳墓而做。當時人們相信將逝者的木乃伊和大量的食物、僕人、以及他過去曾擁有的財物,一起放入墓穴,便可以保證永生;所以認為墳墓內的藝術越寫實,越能夠確定逝者永遠會被伴隨他在墓內的人和物所供養。所以這些藝術不但看不出陰鬱或死亡,正好相反,它們是如此的自然與樂觀。

  古埃及的浮雕和繪畫若是初看第一眼,不會覺得很真實。不論是人的頭部、肩膀、手或腳,總是那麼呆板地在側面或正前方特定之處,以呈現細節的方式,吸引人的注意力。但是這種寫實主義,是先將人體各個部份最明顯的特徵強調出來,然後再把它們聚集在一起;因此最後展現出的人形是把一個一個寫實的分離部份加起來的總和。一旦你了解埃及藝術中人形的基本公式,你就不會在乎它看起來與真實人體不太吻合的突兀,反而會被其所表現的栩栩如生動作而感動。

國王向艾西斯女神奉獻
﹝The king sacrifices to the goddes Isis﹞
第十八王朝,約西元前 1300 年

霍朗赫布﹝Horemheb﹞國王墳墓內壁畫

西底比斯﹝Western Thebes﹞,埃及

說明:

  艾西斯﹝Isis﹞被描寫為戴著兀鷹頭飾的服裝,有一對角中間夾著太陽圓盤。偶爾,她會戴著有羽毛的南北雙王冠,或一對公羊角飾。

  在埃及歷史上,艾西斯﹝Isis﹞是一位最偉大的女神。她喜歡幫助人們、並像一位堅強充滿愛心的母親,因此被認為是愛妻與慈母的象徵。艾西斯的這些特質吸引了從西方的基督徒,並將她的一些特質影射在聖母瑪莉亞的身上。艾西斯哺育霍勒斯﹝Horus﹞的景象,毫無疑問地,也激發了許多聖母與聖嬰的畫像靈感。

  霍勒斯是一位鷹頭的天神,埃及的國王法老都將自己視為霍勒斯在地上的化身;因此祂也是埃及中的重要之神之一。

  另外,埃及因歷史悠久,社會組織嚴密且崇尚秩序,反應於藝術上又時時顯得凝重、嚴肅,於是形成拘謹的風格。為了讓作品具有魔法般的功能,藝術家所做的就是複製現實裡最具特色的那一面,但又不全面的抄襲它;特別是,在為了追求永生做準備的環境裡,一切作品都用來表現現實的過渡以及它的永恆性,因此發展出了一套複雜的「技術意識型態」系統,其中應用了像是在圖像旁使用象形文字以辨識圖案的概念化、理想化之方法。

  或許是為了研究方便,埃及古物學者把藝術分為四個主要的歷史分期:舊王朝時代、中王朝時代、新王朝時代及後期王朝時代。以下將根據這四個時期來介紹古埃及的建築、雕刻及繪畫三部分。

舊王朝及之前的時代


建築
  尼羅河流域與兩河流域不同,它的西面是利比亞沙漠,東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亞沙漠和飛流直瀉的大瀑布,北面的三角洲地區是個沒有港灣的海岸。在這些自然屏障的懷抱中,古埃及人不需像兩河流域的民族興建城堡以保護其統治者,可以安全地棲息,無須恐懼被四周其他民族入侵,因此當時貴族與有錢人蓋房子是以舒適為原則,多用木材、茅草、土磚及灰泥,牆壁上經常畫了許多圖畫做為裝飾。

  古埃及人將很多精力集中在興建墳墓與廟宇,材料則是以石、磚為主。在當時,拱門﹝arch﹞結構已經出現在建築中,但並不普遍,主要運用柱子與橫樑﹝post and lintel﹞的縱橫式結構。

  古埃及的建築有四種主要形式,包括金字塔﹝Pyramids﹞、陵寢﹝Tombs﹞、廟宇﹝Temples﹞、雕像與紀念物﹝Statues and monuments﹞。

  金字塔是舊王朝時代建築的代表。因為埃及人重視死而復生的觀念,歷代法老王為了完美保存死後的世界,便在生前花費不可計量的人力與財力,加上數十年的時間,以便在死去之前能夠看到自己建造的巨大墳墓。金字塔的底座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狹窄,到了塔端就成為尖頂,形似漢字的「金」字,所以中文將 pyramid 譯為金字塔,但據說在古埃及文中,它是「高」的意思。

  金字塔是經過多次改良和重新設計才漸趨完整的。在第三王朝前,法老王的陵墓都是坪頂造型,方形設計,以日曬磚當作材料所蓋成的,內部分成好幾個墓室,埃及人稱之為 Mastaba。不過,真正被認為是第一座金字塔的陵墓則是為第三王朝卓瑟王﹝King Zoser﹞而建,由當時著名的建築師尹姆霍特普﹝Imhotep﹞設計並經過五次的修改,以堅硬的石塊取代日曬磚,興建而成的六層階梯式金字塔﹝Step pyramid﹞。

卓瑟王之墓園
﹝Necropolis of King Zoser﹞
第三王朝,約西元前 2650 ~ 2575 年

薩卡拉﹝Saqqara﹞,埃及

說明:
  右方為梯形平頂形金字塔,由建築師為尹姆霍特普﹝Imhotep﹞負責建造的。

  接下來第四王朝的國王:古夫﹝Khufu﹞、卡夫拉﹝Khafra﹞、孟考拉﹝Menkure﹞,更陸續建造出令人驚嘆不已的陵墓巨作。古夫金字塔是其中最大最高的,地基為長寬各為 230 公尺的正方形,高 146.5 公尺,用石灰石塊建成。

吉薩金字塔群
﹝Giza pyramids﹞
第四王朝,約西元前 2575 ~ 2467 年

吉薩﹝Giza﹞,埃及

說明:
  這三個巨大的金字塔位在吉薩。最大的是古夫金字塔,在最右方。卡夫拉金字塔在中間,孟考拉金字塔在左面。另外那三座小金字塔是屬於孟考拉的皇后。

  埃及金字塔外觀極為龐大厚重、線條簡單,但內部卻甚為狹小。雖然每一座金字塔的內部因實際需求,設計各有不同,但作為一座陵墓,基本上大約還是可以分為四個主要部分:

    • 祭祀廳:供祭祀之用。
    • 假門:死者靈魂可由此門出入,以享受祭祀。
    • 雕像廳:死者雕像放置之處。
    • 墓穴:放置死者屍體之處。此一部分多在地層下。

雕刻
  隨著埃及的統一,雕刻與浮雕成為埃及的新統治者法老宣揚自身權力的工具之一。

  在浮雕方面,除了前述的《蛇王碑》之外,最著名的莫過於《納爾邁石板》﹝Palette of Narmer﹞。納爾邁原來是上埃及﹝南埃及﹞的國王,在經歷多年與下埃及﹝北埃及﹞的激烈爭鬥之後,終於在西元前 3100 年統一了整個埃及,並且建立了第一個王朝。這塊石版就是用來紀念納爾邁王的勝利。

納爾邁石板
﹝Palette of Narmer﹞
第一王朝
約西元前 3000 年

石板,希拉孔波利斯
﹝Hierakonpolis﹞出土

埃及博物館,開羅,埃及

說明:
  這塊石板的正面﹝左上圖﹞,刻的是一位戴高帽子的上埃及人,正在敲打戴矮帽的下埃及人;右上角之霍勒斯﹝Horus,保護國王的天神﹞右腳正提看一個人的腦袋,左腳則踏在六根尼羅河三角洲之植物上,每一根植物代表一千個下埃及人的俘虜;最上方有兩個人面牛首的哈梭﹝Hathor﹞,代表歡悅喜樂之神及西方之皇后,兩者之間即為納爾邁的宮室;最下部分描述下埃及人戰敗逃走之情形。

  石板另一面﹝右上圖﹞的下方,有一頭牛正在衝撞一面城牆,這頭牛即是納爾邁的化身;中間部分可能在描述雙方交戰的情形;上方右側有兩排仰臥的人群,代表被殺死的下埃及人,納爾邁則立於左方注視這個情景。

  從藝術面來看,直得注意的地方是製作這件浮雕的藝術家,將重要人物的體積加以放大,又以鳥瞰之方式處理兩排被殺的下埃及人。

  古埃及人對死者雕像之重視,主要源於埃及人相信死者之靈魂係附著於死者之雕像上,對於重生之關係極大,故絕不可缺,亦需精美,所用之材料包括泥、木、金屬等,但以石材最為普遍。因此在雕刻方面也留下了一些重要的藝術品。

  《拉何泰普和內弗萊特》﹝Rahotep and Nefret﹞是一對夫妻神似肖像的坐像。拉何泰普是位古埃及的大臣,內弗萊特則是他美麗的妻子。坐像的眼睛是內鑲的黑色石英水晶,所以從任何角度看都覺得在眨眼睛。這對夫妻的膚色差別是坐像的另一大特色,當時的埃及人是崇拜太陽的,因此男主人的皮膚呈現深褐色,然而女主人因身處貴族之家,不會見之於陽光,所以肌膚勝雪,兩者正好形成強烈的對比。

拉何泰普和內弗萊特
﹝Rahotep & Nefret﹞
第四王朝,約西元前 2580 年

石灰石上色,湄東﹝Medum﹞出土

埃及博物館,開羅,埃及

  稍後還有《書記官坐像》﹝Seated Scribe﹞,以赭土畫皮膚,以磨亮的石頭做眼睛,把一位文字紀錄者全神貫注帶有幾分警覺的神情刻畫的十分生動。其製作工夫雖然不如《拉何泰普和內弗萊特》的坐像來得精緻,但仍然非常仔細。

書記官坐像
﹝Seated Scribe﹞
第四王朝,約西元前 2600 年

石灰石上色,53.3 公分高,薩卡拉﹝Saqqara﹞出土

羅浮宮,巴黎,法國

  古埃及的雕刻家對於人體結構已理解得十分透徹,甚至還懂得如何表現女人薄薄的緊身裙下柔軟豐滿的形體。在美國波士頓美術館,《邁瑟林諾斯和它的王后》﹝Mycerinus and His Queen﹞的米色曼吉尼﹝Menkaure﹞與皇后像。

邁瑟林諾斯和它的王后
﹝Mycerinus and His Queen﹞
第四王朝,約西元前 2520 年

板岩,142.3 公分高,吉薩﹝Giza﹞出土

波士頓美術館,波士頓,美國

說明:
  邁瑟林諾斯﹝Mycerinus﹞是第四王朝的一位法老,他的之鬍鬚係參加儀式時所戴之假鬚,皇后的頭髮也是一頂假髮。這件雕像有似古埃及石像僵硬、不生動與非立體之特徵,不以摹寫客觀對象為目的。因此它最重要的意義是在顯現法老與王后,彷彿脫去了塵世間的羈絆,平和、安祥、滿足的僵立在一種永恆的靜溢之中。

  埃及另一個很有名之石雕是位於卡夫拉﹝Khafra﹞金字塔前方,靠近尼羅河的斯芬克斯﹝Sphinx﹞獅身人面像,牠的面貌係依據卡夫拉國王的長像而雕成。在埃及斯芬克斯是一位尼羅河谷的守護神,但是在古希臘的傳說裡,斯芬克斯卻是一個具有女性臉孔與雙乳、獅身、蛇尾,一對老鷹翅膀的妖魔。牠在底比斯城﹝Thebes﹞常出謎語給過路的人猜,如果不能回答出來,就把他給殺了,後來謎語終於被路過底比斯的伊狄帕斯﹝Oedipus﹞所解開,斯芬克斯於是就從雅典衛城﹝Acropolis﹞跳下懸崖自殺。

斯芬克斯獅身人面
﹝Sphinx﹞
第四王朝,約西元前 2500 年

20 公尺高

吉薩﹝Giza﹞,埃及



繪畫
  古埃及人偶用紙草繪畫或書寫,但大部分繪畫均在墳墓或廟宇內,如在王朝之前時代,約西元前 3600 年的《吉伯來繪布》﹝Gebelein Painted Textile﹞。這是在一個陵墓中發現,以亞麻布製的衣服殘片,上面描繪尼羅河上的生活,有河馬、船和許多黃褐色划槳的人。

吉伯來繪布
﹝Gebelein Painted Textile﹞
約 西元前 3600 年

顏料‧亞麻布,2 x 1 公尺,烏爾出土

埃及博物館,杜林,義大利

  此一時期之繪畫有很多是畫在浮雕上面,尤其在兩件物體之間的空間常夾以象形文字,使人產生幻覺上的景深。

  至於繪畫的題材多選擇與神話傳說、慶典、日常生活情形相關的事物,其中對動物的觀察特別細微。我們看看現藏於開羅埃及博物館內,主題為《鵝》﹝Geese of Medum﹞之繪畫,為壁畫之一部分,其動態、造型及羽毛均顯示古埃及畫家對動物畫已具相當深度之造諳。


﹝Geese of Medum﹞
約 西元前 2755 ~ 2255 年

繪畫

埃及博物館,開羅,埃及




    以上感謝 視覺素養學習網 資料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