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未始不可徹底做一個弱者,
 探索弱者的世界,
 追求弱者的人生真相,
 一樣可以不朽。
 

         ─ 鍾肇政致鍾理和函


     鍾肇政,早期有筆名鍾正、路加等,小說家,台灣大河小說的首創者。吳濁流創辦《台灣文藝》時,最主要的夥伴,七○年代接掌《台灣文藝》,主持《民眾日報》副刊,獎掖提攜後進不遺餘力,於戰後文學運動之推展卓具貢獻,公元一九二五年出生於桃園龍潭,畢業於彰化青年師範學校,雖與葉石濤同齡,卻是自戰後開始學習中文才投入文學創作,是典型的戰後新生一代的作家。 
    五○年代開始投稿,作品以小說為主,兼及翻譯,出版的第一本文集,即為譯作理論集《寫作與鑑賞》(一九五六)。六○年發表長篇小說《魯冰花》,從此步入長篇寫作的階段,成為戰後台灣小說界傑出的長跑選手。其後,陸續完成的長篇小說有二十二部,短篇小說集有九本(短篇散佚不少),堪稱戰後作品最豐富的本土小說家。
    鍾肇政一輩崛起的五○年代,可以說是台灣文學最艱困的年代,一方面需要克服社會的遽變,諸如語言的轉換、社會價值觀的適應等,另一方面,代表白色恐怖統治號角的反共文藝當道,缺乏本土作家和台灣文學成長生存的善意空間。鍾肇政卻在台灣文學艱困的年代裡,綻露他的台灣作家使命感和文學運動家的本色,創辦了一份可視為本土作家精神堡壘的「刊物」──《文友通訊》。試圖藉此集結戰後新生的本土寫作者,獲得互相取暖的鼓勵,並共商推展台灣文學的大計。雖然《文友通訊》只是一份油印的簡陋刊物,參加的也不過九人,但它活躍了鍾理和最後幾年的文學生命,促成李榮春、廖清秀終身致力於文學創作,指引鍾肇政去寫以台灣開拓史或台灣人生存奮鬥史為背景的、台灣史詩一樣的大河小說,以及打開討論台灣文學創作疑難,尋求台灣文學發展方向的議題....等諸多重大的文學貢獻,恐怕也是當時參與其事者始料不及。鍾肇政是這份刊物的靈魂人物,由他負責召集、聯絡、謄寫、印製、寄發,他這種文學運動動力火車頭的精神,也成為他持續一生的重要文學家性格之一。
    《文友通訊》有限的幾篇有關台灣文學的討論文字中,曾經論及作為台灣作家的使命之類的嚴肅問題,主要的當然是因為反共文學把文壇搞得漫天迷霧,身為台灣作家,既不能也不願參與其中,那麼到底台灣作家的方向又是如何?經過簡短的討論,他們終於認識到自己是台灣文學拓荒者的角色,雖然日治時代,台灣新文學已有過一段輝煌燦爛的歲月,但戰後的政局、時局則把台灣文學摧殘成一片荒原,有使命感的作家,必然要有從荒原上重新墾拓的決心和意志才行,鍾肇政又是當中最有毅力的墾拓者。
    從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四年,鍾肇政陸續完成了「濁流三部曲」──《濁流》、《江山萬里》和《流雲》,首開台灣大河小說寫作的先河。這部作品描述作者自己的日治時被殖民的成長和生活經驗,可以說是台灣知識份子的殖民地傷痕文學。小說的時代背景和鍾肇政自己在日治下受教育,由公學校而私立中學,升學考試失敗,而任公學校助教,終戰前進入彰化青年師範就讀,畢業後隨即因「學徒動員令」被徵服「學徒兵」,經歷美軍大轟炸,迄日本戰敗,於戰後自修「國語」,旅任職國民小學的經歷,非常貼近。這是一段台灣青年歷經「皇民化運動」和「大東亞戰爭」的黯淡、徬徨,也充滿苦悶和挫折的成長歲月。雖然,戰後的台灣作家有不少依據類似「日本經驗」寫成的小說,「濁流三部曲」也有被視為偏重個人經驗的自傳性、私小說的說法,但毫無疑問的,這是第一部全面性反映日治下台灣人生活經驗的作品,特別是記錄了做為一個台灣人在日治下的心靈傷痕,它是一部具有全面性反映時代意義的作品,則無庸置疑。
    一九六七年開始,他又陸續以十年的時間完成了「台灣人三部曲」──《沉淪》、《滄溟行》和《插天山之歌》。這部以台灣被日本殖民統治五十年的歷史為背景寫成的史詩,抵抗是它的主題。三部曲的第一部是寫一八九五年淪日之際,農民為保鄉衛土揭竿而起的英勇抵抗運動。第二部是寫一九二五年,台灣總督府公佈「退職官拂下無斷開墾地」條例,在中壢引發的農民抵抗運動。這也是農民組合出現後,全島峰起雲湧的一連串農民抵抗運動之一例。第三部寫戰爭末期,統治者加強內部彈壓,進行嚴密思想管制之際,知識份子所受的壓迫和抵抗。三部作品分別以三個抵抗運動史上的重點事件,串接出台灣人抵抗運動史的變貌,但更根本的則是,它把台灣人意識逐漸形成的軌跡,透過不同層次的抵抗運動記載下來,成為記錄台灣人心靈變貌的史詩。
    「台灣人三部曲」不僅是台灣小說史上的創舉,它開啟了以台灣歷史為素材而寫的大河小說的先河,同時,這部作品也因為以探討整體台灣人的命運為主題,接續了日治時代反帝、反封建的寫實文學香火,為戰後台灣文學本土化最有力的實踐行動。從整個戰後台灣文學史觀察,鍾肇政還是最有實踐能力的小說家,雖然他和滔滔而言的理論家不同,顯少為自己的文學呼口號或插旗幟,但他以作品代替文學發言,數十年來都是以作品內函的進階、變貌,表達他的文學意見,無論是寫「濁流三部曲」或者「台灣人三部曲」,甚至後來的「高山組曲」和《怒濤》,都表達了不同階段的文學見解。基本上,他的一連串作品,就是記錄這五十多年來台灣人的精神史的史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ly 的頭像
    fly

    無 酒 館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