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滿懷著信心,從巨輪蓬萊號的甲板凝視著台灣的春天。這寶島,在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之下,表面雖然裝得富麗肥滿,但只要插進一針,就會看到惡臭逼人的血濃的迸流!


  ──摘自「送報伕」



  

  楊逵,本名楊貴,小說家。日治時代農民運動,文化運動的戰將,為文化協會會員,也是農民組合的重要幹部,擔任農組特別活動隊、政治、組織、教育等重要工作,是一位將文學作品中的理想,到現實中去追求實踐的行動派作家,同時又是能把農民、勞工運動的目標,經由文學作品去宣揚、討論的實用文學主義者。一九三四年,「台灣文藝聯盟」成立,楊逵出任其機關刊物──《台灣文藝》編輯委員,次年,自行創辦《台灣新文學》。雖然自一九二七年,應農民組合召喚,中輟日本的學業返台後,即未離開社會運動的行列,卻同時又是文學陣營裡不可缺少的一員。

  楊逵,公元一九○五年,出生於台南大目降,即今新化。十一歲時,曾親睹噍吧哖事件反抗軍民被屠殺的慘狀。一九二四年,因拒絕與童養媳結婚,自台南州立二中退學,東渡日本,次年考入日本大學專門部文學藝能科夜間部就讀,日間當送報伕、泥水工賺取生活費及學費。這段經驗成為他日後寫的成名作──〈送報生〉主要的依據。楊逵於東京就讀其間,曾組織文化研究會,參加勞工、政治運動,因參加朝鮮人的集會被捕。楊逵旅居東京期間,適值日本共產黨成立不久,勞工運動、農民運動蓬勃展開,種下了他思想上走社會主義路線的因子。楊逵晚年接受訪問時,自稱「人道的社會主義者」,雖不諱言自己是社會主義的信仰者,但也暗喻了他對社會主義的思想或某些作為,持保留或批判的態度,才會把自己冠上「人道的」以示區別。

  在日治時代,楊逵因參與社會運動,有十次被捕的經驗,著名的竹山、朴子、麻豆、中壢農民運動引起的抗爭事件,幾乎無役不與,他的文學,可以說是誕生於這些運動的縫隙中,不妨看作他運動生涯的副產品,不過,也因為有這些運動經驗和思想為骨幹,他的作品另有一種結實感,是別人所不及的。楊逵也是以初作即轟動文壇的作家,〈送報伕〉首先經賴和推荐,刊於《台灣新民報》,可惜只刊了一半,後半即被查禁,後來再被選入東京發行的《文學評論》,得到第二獎(第一獎從缺),不久即加入「台灣文藝聯盟」陣營。

  〈送報伕〉是根據他的留學生打工經驗寫成的。描寫派報社老闆剝削報童,暴露資本家猙獰、殘忍的面目,剝削壓榨勞動人民至不恤人生死的地步,令人髮指。繳完身上所有的錢當保證金的報童,事後方知,送報沒有酬勞,只能靠推銷報紙才有收入,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代,訂報是奢侈品,飢寒交迫的報童,無異被設陷走進絕境。耐不住飢寒的,平白把保證金送給老闆。能相濡以沫互相扶持的,只有熬過來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報童。最終是報童聯合起來,團結對抗老闆,終於逼使資本家妥協讓步。這篇小說凸顯了尖銳的階級對立意識,要勞動人民團結站起來對抗資本家剝削的意識,也很明確。明顯地站在階級鬥爭的運動觀點寫小說,雖然不是楊逵文學唯一的特色,卻是日治時代台灣小說最傑出的例子。


  文學創作是楊逵社會運動的延伸的說法,十分普遍,小說除了〈送報伕〉,尚有〈無醫村〉、〈泥娃娃〉、〈模範村〉、〈萌芽〉、〈鵝媽媽出嫁〉等重要作品,過去曾以《鵝媽出嫁》、《羊頭集》及前衛的《楊逵集》等文集出版,完整的「楊逵全集」,包括部分日文作品的發現翻譯及散文、書信、評論及詩等,將於近期陸續出版。

  除了延長他的社會主義思想運動的戰線之外,楊逵文學作品的另一個特色,應該是批判性的寫實主義風格。在這些作品裡,楊逵大都能牢牢地站在被殖民統治下,受剝削、受壓迫的人民的立場,據理力爭。譬如:〈無醫村〉,在悲哀之餘,激憤地指責殖民政府政策失當,衛生機構不是為人民作事。〈泥娃娃〉批評日本軍方的專橫跋扈,諷刺這一切終將被時代淘汰。〈鵝媽媽出嫁〉則揭穿大東亞經濟共榮圈「共存共榮」的經濟理想,不過是軍國主義的日本,用來掠奪殖民地物資的謊言和藉口。楊逵有不少作品,在戰前都未能順利發表,戰後楊逵又動手做了不少修改,現在恐怕很難想像它的原始風貌,不過,楊逵站在農工勞動人民的立場,反殖民統治的態度,社會主義的理想,反壓迫、反剝削的精神,仍然是構成他的作品的重要骨架,其勇於向統治者的不公不義挑戰,不妥協,與整體台灣文學的發展是同軌並行的。

  戰後初期,楊逵是充滿熱情、最積極活躍的新文學重建運動領袖,幾乎馬不停蹄地創辦刊物,介紹中國三○年代作家作品,迫不急待地把中國作家的作品出版,也急著把自己的作品譯成中文。他曾經是台灣作家與中國來台接收文人共同重建戰後台灣新文學的靈魂人物。然而,長期社會運動家的身份和色彩,卻讓他接二連三地被捲入戰後的白色政治風暴中,二二八事件後,他被捕入獄,一九五○年,再度以和平宣言事件被捕,判刑十二年,幾乎就此中斷了一個作家的文學之夢,也為戰後的台灣文學帶來了無可彌補的損失。楊逵未被完成的文學,為台灣文學史裡增加了蒼白照人的一頁。


  楊逵(1905年10月18日-1985年3月12日),台灣著名小說家。出生於大目降(今台南縣新化鎮),本名楊貴。筆名有伊東亮、公羊、SP、狂人等;以楊逵為代表筆名。

  楊逵在1924年前往日本半工半讀,就讀於日本大學夜間部文學藝術科。此時正值日本勞工運動和學生運動蓬勃之時,楊逵也曾經參加反田中義一內閣的遊行活動,並因聲援在日朝鮮人的活動而被捕入獄。1927年楊逵回到台灣,參加農民組合與台灣文化協會的活動。1932年發表日文小說〈送報伕〉,一般認為是楊逵的代表作。楊逵也將不少中國新文學小說翻譯為日文,如魯迅的《阿Q正傳》。1935年楊逵出任《台灣文藝》雜誌的日文編輯,但由於與另一位主編張星建意見不合,便聯合賴和、楊守愚、吳新榮等人,創辦《台灣新文學》雜誌,楊逵負責日文部分。

  1945年8月戰爭結束後,創辦《一陽周報》,介紹三民主義與中國五四運動以來的文學,並且組織「新生活促進隊」,維持統治真空期的社會秩序。1946年5月出任《和平日報》文學版編輯,並且於1947年1月與中國大陸作家合作發行《文化交流》雜誌,但因二二八事件爆發,僅出刊一期,即與妻子葉陶一同被捕入獄三個月。

  楊逵出獄後仍然從事文學創作,並提倡「建立台灣新文學」,鼓吹民主、科學的大眾文藝。1949年,楊逵卻因寫作〈和平宣言〉,遭判刑12年並移送綠島新生訓導處,楊逵曾嘲諷「這是世界上最優渥的稿費」。

  楊逵在綠島仍然從事有關文藝觀念的寫作,但是小說創作已減產。出獄後卜居於台中市西屯區東海大學旁自己開拓的花園中。1978年出任擔任美麗島雜誌的顧問。1985年3月12日過世並與葉陶同葬於東海花園。

  楊逵自稱為「人道的社會主義者」,他的小說在台灣一度列為禁忌,直到1970年代的鄉土文學論戰中才重新被提及。楊逵的小說中不但充沛著民族意識,更重要的是其寫實意識與抗議意識。楊逵的有名著作,除〈送報伕〉之外,另有《鵝媽媽出嫁》、《春光關不住》、《綠島家書》等。其中《春光關不住》曾在更名為《壓不扁的玫瑰》後,被收錄於台灣的國中國文教科書。

 

  作品列表:

    《送報伕》(日文作品)

    《鵝媽媽出嫁》

    《壓不扁的玫瑰》

    《綠島家書》

 

 資料取材:

台灣文學步道 、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http://www.eki.com.tw/demo/ncltb/ncltb_c/literary/publish/p5-2/pb5-209.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ly 的頭像
    fly

    無 酒 館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