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心理學家在克拉克大學,1909。前排左起:S.佛洛伊德,G.霍爾,C.榮格後排左起:A.A.布里爾,E.鐘斯,S.費倫奇 

  近代對深層心理學和潛意識的研究,要深深歸功於瑞士籍精神分析學家-榮格先生(C.G.Jung)。他畢生致力於臨床工作,證明了佛洛伊德學派對人類心靈的解決太過狹隘而且有限。他累積了令人信服的證據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要開始去捕捉心靈的真正本質,就必須去了解比個人生命史和個體潛意識更深髓的東西。

 

關於榮格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年7月26日—1961年6月6日),瑞士著名心理學家,也是個精神科醫生。他是分析心理學的始創者。


 .生平
 
  出生於瑞士一個凱斯威爾的村莊。榮格六個月大時,家庭移居到萊因瀑布邊的洛封城堡。父親是一個牧師。榮格從小受家庭宗教氣氛的影響,對宗教產生了一定的興趣。但是由於他認為其父身為牧師卻喪失真心的信仰且無力面對現實,只能講述空洞的神學教條,再加上他本人在少年時期在領聖餐時心中毫無感覺,不符他的期望,對基督教非常失望。榮格更做過一夢,其中上帝的糞便擊碎精美的教堂,因此榮格背離了基督教。

  1895-1900年,榮格在巴塞爾大學學習醫學,隨後在蘇黎世伯格爾茨利精神病院謀得助理醫師職位,在布洛伊爾手下實習。其間他進行了高爾頓詞語聯想實驗的研究,積累了最初的聲譽。榮格1905年任蘇黎世大學精神病學講師,後來辭去職務自己開業。榮格對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900年出版的《夢的解析》很感興趣,與之通訊,參加了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運動,共同創立了一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並任第一屇主席,後因兩人的學說產生分歧而決裂。由於此決裂佛洛伊德將榮格的名字一筆勾消。榮格曾任聯邦技術大學及母校巴塞爾大學教授,又獲牛津大學及哈佛大學等頒授榮譽博士學位。1961年6月6日去世。

  榮格在與佛洛伊德決裂後成曾經憂鬱數年。他曾見到幻像也曾感覺到眾多鬼魂聚集在他家中。其中一個幻像是一位有翅膀而又跛腳的老人菲利門,另一個幻像是一位美貌的女士。這兩位成為他日後老智者(自性)及阿尼瑪的樣本。

  因為榮格對宗教毫無忌諱,他對中國道教的《太乙金華宗旨》、《慧命經》、《易經》,及佛教的《西藏度亡經》、禪宗皆深入研究。他也對西方煉金術著迷。他在《太乙金華宗旨》及西方煉金術找到與他個性化觀念相同之處:調和有意識的自我與無意識的心性。

榮格  他也在解夢方面有傑出成就。夢反映潛意識,是心理學家非常重視的。據他估計,自己一共大約解過80000個夢。榮格的學說與佛洛伊德最大的分別,是他的理論得到較廣泛的考察證據。相對於佛洛伊德認為夢是一種被壓抑的願望的隱晦表達,榮格更強調夢具有一種補償作用。夢不是偽裝和欺騙,而是一部用特殊語言寫成的書。在夢的分析上,榮格強調不應該僅局限於單獨的夢,而是關注夢的系列,著重分析與個人有重要影響的「大夢」。同時,榮格對夢的一些神秘現象也產生了興趣。榮格按時間順序把夢分成指向過去的夢(即通常的對過去生活進行回應的夢)、同時不同地的夢(即夢見的一件事正好在現實的某一角落同時發生)和指向未來的夢(即預言的夢)。對於後兩者因違反因果律,在當今科學無法得到解釋。榮格認為應該用現象學的觀點理性地看待,而不是簡單地否定排斥。

  他曾到非洲及美洲等地對原始人類的心理進行考察,提出集體無意識這一重要的心理學概念。

  他提出內傾和外傾的心理類型。並與思維、情感、感覺、直覺四種功能類型進行匹配。提出了八種人格類型:外傾思維型、內傾思維型、外傾情感型、內傾情感型、外傾感覺性、內傾感覺型、外傾直覺型、內傾直覺型。這種分類法成為以後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法的基本理論。

  在他晚年時,榮格在夢中得到啟示,回頭研究西方的宗教。在最滿意著作《答約伯》中批判猶太教、基督教的耶和華。也許因為個人的經歷,他批判約伯記中耶和華對約伯的回答。此一充滿怨恨苦毒的批判招致宗教界的反對與批評。由於他年事已高,他對這預料中的批評並不在乎。他也認為基督教的三位一體並不完全,欠缺一女性的角色。

  榮格是一位學貫東西、著作等身的學者,在世界心理學界都得到了很高的評價。是心理學的鼻祖之一。 


 .個性化

  個性化(Individuation)或譯個體化:心靈成長的目標,也就是自性的實現(Self Realization),其方法為融合有意識的自我(ego)與無意識中的陰影與阿尼瑪或是阿尼瑪斯讓自性實現。


 .集體潛意識

  集體潛意識:榮格認為在潛意識中有個人潛意識及集體潛意識。他考察非洲及美洲等地原始人類的宗教、神話、傳說、童話、與夢並比較西方人與東方人的宗教、神話、傳說、童話、與夢,發現許多共同的原型而得到的結論。榮格認為集體潛意識是人格中最深刻、最有力的部分,它是幾千年來人類祖先經驗的積累所形成的一種遺傳傾向。這些遺傳傾向被稱為原型。各種原型在夢、幻覺、幻想、神經症中無意識地表現出來。相對於弗洛伊德的無神論頃向,榮格認為集體潛意識中充滿了神的形象。


 .原型

  * 原型(archetype)是集體潛意識中榮格所發現人類不分地域與文化的共同象徵(symbols)。

  * 阿尼瑪(Anima):男人潛意識中的女性性格,只有一個。阿尼瑪也是男人心目中女人的形象。當男人對女人有一見鍾情的感覺時,他可能是將他心目中阿尼瑪的形象投射在這女人身上。荒原狼中的赫爾米娜就是黑賽心中的阿尼瑪。

  * 阿尼瑪斯(Animus):女人潛意識中的男性性格,可以有多個。潑婦很可能有負面阿尼瑪斯。青蛙王子中的青蛙與王子都是公主心中阿尼瑪斯形象的投射。

  * 陰影(Shadow):潛意識中與自我(ego)相反的性格。電影《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中的陰影聯盟(the League of Shadows)代表人性中負面的陰影。布魯斯為父母復仇的意念就是他心裡的陰影。要成為濟弱扶傾打擊犯罪的蝙蝠俠,布魯斯必須先克服心中為父母復仇的意念。

  * 自性(Self):也就是心、性、或本性,人心靈的中心,以曼荼羅(mandala)為象徵。其他代表象徵有太陽,黃金,石頭,樹等等。

  * 面具((Mask):是我們人格習以為常,為了求生存適應環境的部分。

 .其他學說/概念

  情結(the complex):情結是個人無意識中的成份。

  共時性(synchronicity):榮格認為兩件或多件事於同時發生有其特殊的意義。在有翅膀的菲利門出現前,榮格發現一隻少見的魚狗死在湖畔。他認為這兩件事於同時發生有關聯。

  里比多(libido):與佛洛伊德認為里比多是純粹性的潛力不同,榮格認為里比多是普遍的生命力,除表現在生長及生殖方面外,也表現於其他活動

  人格面具(persona):人們在他人眼中表現出的形象,通常是社會和公眾期許的形象。中國大陸的樣板雷鋒就是一個理想的人格面具。

  內向/外向(introvert/extravert)


 .著作列表

  榮格著作極豐,全集共19卷,其中卷6至卷9是他理論體系的主幹,包括心理類型、心理結構與動力,原型與集體無意識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潛意識心理學》(1912年)、《心理類型學》(1921年)、《分析心理學的貢獻》(1928年)、《回憶、夢、反思》(1965年)、《答約伯》等。

  以下為已翻譯為中文的著作:

  《心理類型學》(Psychological types or the psychology of individuation)

  《分析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Analytical psychology its theory and practice)

  《尋求靈魂的現代人》(Modern man in search of a soul)

  《人及其象徵》(Man and his symbols)

  《人、藝術和文學中的精神》(The spirit in man art and literature)

  《回憶、夢、反思》(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


 .著名學生:瑪麗-路易絲.弗蘭絲是蘇黎世榮格學院創辦人,童話分析大師。

 

  --以上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年7月26日—1961年6月6日) 

  20世紀是種種科學突破與科技奇蹟的時代,但同時也是深刻內省,探索人類共同主體性的時代。當科學家和太空人已經探索並勾勒出物理的宇宙之際,榮格以及追隨其研究的分析心理學家們也已經開始描繪人類心靈的廣大內在世界。

  近代對深層心理學和潛意識的研究,要深深歸功於瑞士籍精神分析學家--榮格先生(C.G.Jung)。它畢生致力於臨床工作,證明了佛洛伊德學派對人類心靈的解決太過狹隘而且有限。他累積了令人信服的證據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要開始去捕捉心靈的真正本質,就必須去了解比個人生命史和個體潛意識更深髓的東西。

  榮格最著名的貢獻莫過於提出「集體潛意識」的概念,集體潛意識是人類歷史與文化資料的大池,所有的人在心靈深處都有這些共同的東西。榮格認為,集體潛意識和一般宇宙一樣,都具有基本的動力模式或原始處知法則,稱之為「原型」或稱「原始影像」,他並且詳加描述原型對我們個人和人類社會所造成影響。

  「原型」在位階上超過我們的精神,他代表了運作於我們每個人生命中的宇宙性支配法則。依照榮格的說法,強而有力的原型不但影響我們個人的命過程和行為,同時也影響文化和歷史事件。雖然原型在不同的文化間,或許會顯現出不同的名字或其他差異,但她們具有普同性,能穿越歷史、地理和文化的疆界。如同神話存在於人類知識的廣大海洋中,就如同在天空飛翔的鳥或海中游泳的魚一樣真實,榮格稱之為「集體潛意識」。

  「原型」是最純然的形式,完全是抽象的,不是人類認識能力所能掌握的宇宙原則。然而,在意識的非尋常狀態,或許我們會在心中真正感受到它們出現在眼前的感官形式出現,而原型是無所不在的。榮格認為人類的人格中都具有四種主要的原型:阿尼瑪(Anima)、阿尼穆斯(Animus)、陰影(Shadow)、面具(Mask)。

  阿尼瑪(Anima)是男人潛意識中女性面向的具體化。

  阿尼穆斯(Animus)是女人潛意識中男性面向的具體化。

  陰影(Shadow)是我們人格中未知、黑暗、和被壓抑的部分。

  這四個原型對我們在生活中所做的選擇發揮了強大的影響,並因此所塑造我們的行為與生活經驗,直到我們將原型帶入意識當中,我們才能夠知道它們。

  特別是在夢裡,榮格可以找到思考已久之問題的答案,可以同步感應親友的動態,可以預見未來的訪客,甚至可以預感戰爭的場景,這些夢,既不侷限於自體,又能夠穿透時間和空間,時大時小,時近時遠,甚至好像有幾分操縱自如。按照榮格自己的解釋,潛意識(unconsciousness)裡儲藏了諸如對苦思不解問題之答案,還貯存有創意、靈感、直覺和超感覺力等高層次的意象與資料。這些資訊並不存在於意識層面。

  在正常清醒的狀況下不會被運用到,卻可以在夢中展現。榮格強調,雖然很多夢在表面上看起來不完整、不合理、沒有意義,其實只要反覆而徹底的加以思索,它從潛意識世界攜帶出來的秘密終將明朗呈現。當深鎖在潛意識裡的訊息被夢釋放出來,榮格稱之為「內在對話」。

  更有趣的是榮格對「同時存在性」的研究。他發現,個體的心理事件,諸如夢境和幻象,經常會和其他一般性的事實形成有意義的巧合,而那釋無法用因果律來解釋的。榮格的觀點不但挑戰了牛頓學說的現實世界和西方科學的哲思造成相當大的衝擊。他指出:意識和實物是不斷地在交互作用的。

  值得一提的是榮格在獲得《金華》一書之前,正在為他的分析心理學理論而苦腦,榮格獲此書之後,突然「徹悟」了以前他所設想的一些如煉金術、曼荼羅、集體無意識、自性等問題,從此更加確定了他的心理學理論體系。可以說,《太乙金華宗旨》)一書的靈感幫助榮格找到了他自己的答案,而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也促使這部道經讓世人知曉中國道教特有的宗教心理學。


  --以上資料取自 KingNet 國家網路醫院 


  延伸悅讀:意識、個體無意識與集體無意識(類型:學術論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