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這首風靡一時的舞曲嗎?還認得這位有着古羅馬雕像般的臉孔嗎?
尖挺的鼻樑、深邃的瞳眸,Gazebo不愧是義大利標準型男,一曲「I like Chopin」曾經傳遍大街小巷,如今Chopin樂曲依舊在,曾經喜歡過的,就讓我們回味一下吧!
算來電子舞曲的起源甚早,早期的電子音樂相較現在而言樸素許多,也「乾淨」許多,和一般流行音樂最大的不同,在於多了一層金屬的冷感,其中包括演唱者的聲音;如日本的Y.M.O,重覆的幾段旋律,自然中透出一點幽默突梯,所以很有在實驗室裏吟唱俳句的感覺;歐洲方面的電音,感覺又有點不同,有著古龍水的俐落香氣──
年輕時,Gazebo的「I like Chopin」曾經流行一時,它的氣勢就像古龍水,緩緩地在人們身邊耳間嘴裏散發,雖不曾爆紅,餘韻,卻持續很久……很久……
Gazebo,八十年代初紅極一時的義大利型男。義大利跳舞音樂一向在世界流行樂壇站穩一席位,特別是八○年代初年以Gazebo和Gray Low為首的浪漫電子音樂和八十年代中期以KenLaszlo為首的Euro-beat時期,為義大利跳舞音樂的全盛時期。
義大利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唱片包裝一向沒有英美般的華麗,他們不太著重外觀,只著重音樂,所以一般包裝都比較粗糙,Gazebo也不例外。
1982年Gazebo和著名電子跳舞監製P.L.Giombini合作推出第一張細碟「masterpiece」,出奇地在世界各地大熱,其流暢的電子節奏和鍵琴加上優美的鋼琴和小提琴聲,是獨有的義大利典雅浪漫型電子音樂。這種新型的電子跳舞旋律迅速在世界各地掀起熱潮,同期的Gray Low也以「you are a danger」和成名作「I want you」而大紅。
之後Gazebo再和P.L.Giombini合作炮製了多首精采出色和大受歡迎的電子跳舞作品,如「lunatic」、「love in your eyes」、「I like Chopin」,其中尤以後者最受歡迎。1983年推出處女同名大碟「Gazebo」,以四首大熱細碟之勢把Gazebo推上事業顛峰。
1984年Gazebo來香港為大碟和細碟「I like Chopin」做宣傳,其斯文大方的外型和態度在香港帶起一股Gazebo熱潮。
巔峰過後便開始回落了,1984年推出第二張大碟「Telephone Mama」,成績強差人意,基本上只有一首比較大熱的歌曲「telephone mama」。整張大碟的風格跟以往的義大利式電子節奏很不同,昔日的典雅浪漫風格一下子沒有了,變得很單調普通的跳舞音樂,可能正是這張大碟不受歡迎的原因。全碟最出色的作品是「for Anita」,旋律優美之餘還保留昔日風格,可惜無人問津。1985年推出第三張大碟「Univision」,「the sun goes down on milky way」是比較流行的細碟,但風格也只是一般的跳舞作品,實在有江郎才盡的感覺。
之後,Gazebo也不斷有新大碟推出,但成績和氣勢更一張不如一張了。1991年的大碟「Scenes From The New Broadcast」可說是最後一張創作大碟。
雖然Gazebo在樂壇的大紅日子不長,但其俊朗的外型反而一直「keep」得相當好,踏入九十年代後,他的頭髮還保持著相當「濃密」,而且還愈來愈有型有款呢,這和很多英國男歌手相比實在強多了。
資料來源:Gazebo
I like Chopin
歌手:gazebo
Remember that piano, so delightful, unusual
That classic sensation, sentimental confusion
Used to say 〝 I like Chopin 〞'
Love me now and again
Oh oh oh ……
Rainy days, never say good-bye
To desire when we are together
Rainy days growing in your eyes
Tell me where's our way?
Imagine your face in a sunshine reflection
A vision of blue skies, forever destructions
Used to say 〝 I like Chopin 〞'
Love me now and again
Oh oh oh ……
〈中譯〉
還記得那鋼琴聲,讓人心怡,如此不凡
那古典的情懷,情感的糾葛
曾經說過:我愛蕭邦
愛我吧!再一次
下雨天,絕不說再見
當我倆在一起,絕不有任何慾望
雨天在你眼中形成
告訴我,我們該去向何處?
想像在陽光映照下的你的臉龐
是藍天的幻象,永恆的迷亂
曾經說過:我愛蕭邦
愛我吧!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