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這地方,終也會有喜樂事,譬如中山捷運地下街設置的特惠書展,雖慘淡撐持,總也過到2007年。我雖無事甚少出門,但難得午後溫涼的氣候風景,得閒工夫,便趿著涼拖鞋踱到書街。

逛書店是最不花費且收穫最豐的休閒;要看一個地方的文化,端看那地方有沒有書店、且都賣些什麼書,市調出來的文化水平肯定八九不離十。住的這地方,先天不良後天失調,明目張膽的酒池肉林,只比華西街高檔一些些,那是指價位,無關水準。前些日子很欣喜在南京西路上發現一家「政大書局」,總算有文明人願在這地方投資,只是較之師大路的本店,南西店的「書卷味」聞起來就是多了一點怪,我去拜訪過一次,沒找著想看的書,也沒耐心找,感覺很「麥當勞」──速食文化,書店也會有的,那氣氛自然讓人只想趕快結帳走人,若是閒逛書的,如坐針氈,好像打算看免費書的想法被赤裸裸地盯著,待得很不自在。就此,捷運地下街書展就「庶民」多了。

經過平日的觀察,我省去了每間尋訪的時間;雖是書展,但純文學書量有限,捨去了親子婦女與時尚流行的書坊,偏文學的書坊裏也沒見著爾雅、洪範和志文,就有也僅是兩三冊,幸好還有一些九歌、大地、木鐸、遠流及三民書局的書,書不全,也總聊勝於無,幾乎我也只去那一間。

進去時我隨意張望,誇張的、盛大的、華麗的、莫名其妙的書封和書名,若直覺是嘩眾取寵、不知所以、誇大其名或虛張聲勢的便直接跳過,只當它們是城市底善意的背景,於是我又來到三民書局重新出版的古籍前,經過幾千百年篩審汰濾而留傳下來的,經典之名實在無誇。由於陋室裏還有幾本古典白話小說可讀,於是我留意到三民近年來所出的幾本佛經。

佛教經典古籍身份無庸疑慮,許多詩偈亦頗具文學性,隨緣取了《妙法蓮華經》(《法華經》)翻看,卻是很自然地唸出聲來;這是一直以來既自然又奇怪的習慣,讀小說或散文時倒不曾有唸讀的情形發生,「唸讀」的作用似乎在為咀嚼再三,讀詩時為助意氣詩興,彷彿唸出聲來便能加強記憶與解意,或許佛經亦如詩,其意之深,或在當下,或不在當下,有時,甚而會有「唸給別人聽」的錯覺,實在怪哉。

翻閱好書常有意外收穫。

在《法華經》方便品第二上讀到:「……舍利弗當知,我以佛眼觀,見六道眾生,貧窮無福慧,入死生險道,相續苦不斷,深著於五欲,如犛牛愛尾,以貪愛自蔽,盲瞋無所見。……」我突想起剛進書坊時曾瞥見一書名:《當消費不再有快感》(約是如此書名)……當消費不再帶來快感,為什麼?怎麼辦呢?人類的消費習慣是早已從必需「提昇」到喜歡的目的性了,曾經,人類消費後所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感能維持很久,然而是什麼緣故呢?人類生活中需要消費的愈來愈多,能獲得的快樂指數和滿足程度卻愈來愈少,能維持的時間也愈來愈短,愈來愈多人消費於購買自己的失落與空虛,大部分的東西都非必要,似乎在進入所謂「現代」之後,產品的刺激性與娛樂性養大人類無所節制的欲望,欲望肯定是無底洞,更慘的是,它絕對伴隨空虛與失落感,除非它是屬於心靈上的需求,無形的智慧才得以自給自足。「貧窮無福慧」,福慧之人當不以物欲自滿,深知其實為「貧窮」之根,然而「物質」卻是最淺顯、最容易自覺的有形欲望,畢竟它只佔「五欲」的五分之一。

帶著書,我坐到一樓樹蔭下的石椅上,微光輕灑,涼風襲襲,我覆誦了「序品一」至「方便品第二」,竟不覺蚊子在我脖子及手腕上留下二個炙癢的印記。


-2007-02-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ly 的頭像
    fly

    無 酒 館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