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M生,生平不詳。
這是一篇社會寫實的作品,作者以新聞記者的洞察力,擷取了剎那間社會發生的小片段,以銳利的筆鋒,呈露了低下階層「老車夫」的可悲。同情弱者,乃是人之天性,可憐的老車夫面對生活的煎熬,復遭到異族的欺凌,真是無淚可揮,無苦可訴。從SM生的社會鏡頭,我們可看出當時社會的貧富不均,及種族的歧視。本篇文筆樸實自然,篇幅雖短,但精練有力,其發人深省,自不在話下。
在一個夏天熱烘烘的中午,人家都裹著足在室裡閃避太陽炎威的時候,有一個老邁魯鈍的車夫,拉著一輛破舊的人力車,在十字街頭四處徬徨張望,表示著極其失意而且焦急的心情。懊喪地對自己說:
「出來了半天,一個神鬼都還沒有拉得,一天四角銀的車租都恐無法繳納,怎麼能得吃點心去?」
這時候從對面洋樓走出一個穿一套摩登式洋服的青年闊客,老車夫以為救星降臨了,便趕拉車子迎上去。
「先生,那裡去?坐車吧!」
「到城內美人座去,要多少錢?」
「請坐上吧!兩角銀就好啦。」
「一角半去不去?」
「天氣太熱了,請給一角八分吧!」
「多一分錢也不要,你不去就算!」
「先生,多兩三分錢,在你們富戶的人算什麼?」
老車夫這樣懇求著。然而青年闊客並不回頭一顧,開起步便一直跑去。
老車夫一想到等了半天還沒拉到一個客人,便就拉車跟上去,對那青年闊客說:
「先生,坐著吧!一角半好啦!拉去了。」
湊巧從前面來了一輛空車子,那個青年闊客便向那車夫問:
「到美人座,一角半去不去?」
「好啊!」
老車夫趕緊跟後跑到,望著那個青年闊客說:
「先生,是我先給您講的啊!」
那個青年闊客登上那個車子,帶著怒氣向老車夫說:
「你走不快,不要了!」
那個車夫飛也似的跑去了。老車夫嘆了一口氣,表示非常失望,垂下頭,撫著挨餓肚子,呆呆地站著。
‧
「拖車!拖車!」
老車夫正在垂頭喪氣的時候,聽見由背後有人喊車,回頭一看,原來是一個穿木屐的日本人。便拉車到他面前放下去。那個木屐客並不問價錢,登上車單說:
「拉到龍目町去!」
老車夫也拉起車就跑,便自己忖度說:
「照定價最少也可賺三角半。」
「怎麼這樣的慢,跑快一點。」
木屐客大聲疾呼這樣地催促,那知道老車夫是挨餓拉車的,已經是沒有力量了,被他迫促也就盡其死力拼命跑了。
一連差不多跑過半個鐘頭,老車夫汗珠如雨,兩腿也酸極了,喘吁吁地問說:
「先生,龍目町已經過了,還沒到嗎?」
「還沒,再去一點。」
到了古亭庄尾,木屐客才說:
「到了,停車!」
嘴裡繼說:
「拖得這樣的慢,遷延了時間。」
下了車,擲下一角銀,憤憤地就要去了。老車夫著起急來,把車放下,跟上去說:
「先生,到這裡照定價是三角半,天氣這麼熱,也要多賞五分,要四角銀才行哩!」
「講啥貨(註1)?多要錢,來XX衙門領!」
「先生,三角半銀是官廳(註2)定的啊!」
「去!多講話就要打!」
木屐客表示了威風,搖搖擺擺地去了。老車夫沒有法子,心裏一酸,眼圈紅了,兩行的熱淚汪汪淌下,拉著空車子悄然而回。
(原載「臺灣新民報」第三百七十號,一九三一年六月廿七日出版)
(註1)講啥貨:臺語,說什麼?
(註2)官廳:政府。
──摘自《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1-一桿秤子》SM生「可憐的老車夫」(遠景出版)
古亭,台北市地名,位置在台北南邊,約為今古亭車站一帶。
古亭名之由來,相傳漢人為防禦新店溪上游屈尺方面的泰雅族出草,於是居民議置「守望亭」於今晉江街、同安街口旁土地廟(長慶廟)旁,亭內置鼓以為傳哨警戒,故稱鼓亭。此廟迄今仍遺鼓亭庄遺址石碑一座。
另一種說法是,因為當時移民者墾殖於此,設置許許多多的穀倉─古亭畚(或作古亭笨),故命名之。古亭笨為圓形穀倉,上蓋如斗笠,以竹編壁,塗以泥土石灰而成。清乾隆二十九年已設古亭莊。
位置大致上位於中正區與大安區一帶,為南臺北重要的核心地區,西有傢俱街(南昌路)、東有師範大學與師大夜市。許多金融機構均於此設有古亭分行(亦有部份使用南臺北分行、中正分行為名),台北捷運設有古亭車站。
原古亭圖書館過去該地有許多以古亭為名的地名,最靠近現代的是「古亭區」,該行政區與原「城中區」合併後,成為了「中正區」。以下列出過去以古亭為名的老地名與建築:
古亭村:日治時代地名。
古亭町:日治時代地名。
古亭村莊。
古亭庄(鼓亭庄):位於古亭村莊內。
古亭區:原台北市行政區名,郵遞區號107,為今日中正區南半部。
古亭分館:台北市立圖書館分館之一,為今王貫英紀念圖書館。
古亭車站:台鐵車站之一,已拆除。
現在古亭這個地名,今日仍在該地被廣汎的使用,最多的是金融機構。以古亭為名的單位中,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捷運古亭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