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蕾包含豐盈的思想

  五月雨也快轉晴了

  我和你就能盡心地微笑


  ─ 追風  

出  處:書名∕一九二四年四月十日出版《台灣》雜誌、「詩的模仿」第四首〈花開之前〉



 

    追風,本名謝春木,後改名謝南光,在台灣新文學史上,不論是小說或新詩的發表,都拔得頭籌,允稱台灣新文學第一人。
    他於公元一九二二年五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寫下〈她往何處去〉這篇日文白話小說,發表於同年七、八、九、十月出版的《台灣》第三年四、五、六、七號,分四期連載,可以說是台灣新文學史上出現的第一篇小說。一九二三年五月二十二日,他同樣以日文寫了「詩的模仿」四首系列性的小詩──〈讚美番王〉、〈媒炭頌〉、〈戀愛將茁壯〉、〈花開之前〉,發表於一九二四年四月十日出版的《台灣》第五年第一號,也是台灣新文學史上被發表出來的第一首新詩,所以,追風是寫下台灣新文學歷史第一頁的人。
    一九○二年,追風出生於台中北斗沙山,今屬彰化。畢業於台北師範學校公學校師範部,與王白淵同學,兩人曾經「天天一同睡一同吃一同玩」,從公學校到台北師範,從東京到上海,幾乎一路同行。追風自稱「沒有天真的童年時代」,早熟的思想,成為影響王白淵藝術、思想最大的人。寫出台灣新文學史的開卷之作時,未滿二十歲。後來他赴日本留學,進入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台灣文化協會」成立時,他才二十歲,卻是文協中最活躍的一員。高等師範畢業回台後,擔任《台灣民報》記者,經常撰文批評時政。一九二六年,文化協會分裂前夕,在新竹召開第六次定期總會,有人擬案修己章程,總長林獻堂指定的八名起草委員中,即有謝春木。「台灣民眾黨」成立,他出任中央常務委員,擔任政治部主任,再出任勞農委員會主席。著有《台灣人如是觀》(一九二九年出版)及《台灣人的要求》一九三一年出版,是記錄台灣民旅運動史最珍貴的文獻。
    九一八事變後,台灣總督府加緊對台灣民族運動的彈壓,謝春木於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一日,舉家前往上海,加入中國的抗日陣線,參加台灣革命同盟會。一九四六年出任盟軍對日管制委員會代表團團員,滯留東京,在日本經商辦報,一九五二年五月,國民黨政府企圖綁架他失敗後,前往中國,出任中國人大代表等職,一九六九年七月,病逝於北京。綜觀他的一生,謝春木是屬於政治的,文學的追風,雖然不是意外,卻是偶然的曇花一現,但也因為他的政治抱負,使得他的文學一出手即準確地扣住台灣社會的命脈,成為紮紮實實的開卷之作。
    〈她往何處去〉這篇小說,旨在探討封建社會裡,女性對婚姻自主權的覺醒,由母親決定婚約的女孩,發覺自己的結婚對象,由日本留學歸來時,心已另有他屬,於是在經歷痛苦的煎熬後,斷然決定解除婚約。在檢討過舊禮教底下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後,女主角覺悟到,勉強用舊社會禮教綑綁的婚姻是不會幸福的,婚姻應以幸福作主要考量。所以,她不怨恨母親,也不怪男方,只怪社會制度不好。她想到,社會上不知還有多少和她一樣的受害者,因此,她「要為這些人奮鬥,勇敢地奮鬥下去。」她決心忘記一切,堅強地活下去,並立刻啟程到東京讀書。
    這篇小說強烈的反封建意識,以及覺醒的女性觀點,顯示作者是明確地以民族或文化運動的目的意識下創作出來的新小說。小說的副題寫道:「給苦惱的姊妹們」,也進一步看出作者深諳台灣社會的體質結構,知道婦女乃是被殖民統治社會雙重程度的受害者,婦女解放,女性的覺醒,乃是被殖民社會覺醒的指標。這和日後,楊雲萍寫〈秋菊的半生〉,守愚寫〈誰害了她〉,吳濁流寫〈水月〉,王錦江寫〈夜雨〉,都在為台灣女性的悲苦命運發言,儼然已成為台灣新小說的一項重要傳統,〈她往何處去〉則站在這項傳統的頂端。
    「詩的模仿」是一組四首風格懸殊的小詩,作為台灣新文學史上最先發表出來的語體詩,雖然不知道它模仿的對象是誰?但有意地「示範作詩」的用心,是相當明顯的。追風狂熱的社會運動背景,似乎在有意無意之間向人宣示──寫白話詩有什麼困難,他是台灣詩的催生者,這四首示範詩告訴人們,詩能用來描寫人物──〈讚美番王〉,詩能用來刻畫萬物──〈媒炭頌〉,還能用來抒寫戀愛心情──〈戀愛將茁壯〉,更能以詩擬人寫花──〈花開之前〉。四首小詩,看不出有詩意上的連絡,示範作詩的意義超過詩旨、詩思,茲錄其中的〈媒炭頌〉一首,體會一下他的詩風。



            媒炭頌

                在深山深藏

                在地中地久

                給熱熬了數萬年

                你的身體黝黑

                由黑而冷

                轉紅就熱了

                燃燒了熔化白金

                你無意留下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