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返家時,難得已是白天,大部分的學生或上班族都已出門去了。
我從大馬路拐進巷子不久,就見到一位中年男子與婦人在馬路旁爭執不休,他們的周圍自然地圍攏了幾個人,似乎尚未決定要支持哪一方,而各自專注的聽著雙方的說詞。我對爭吵沒興趣,不愛湊熱鬧,只是他們一羣人占駐了原本就不甚寬大的馬路,我的腳步也只好緩了下來,正思索要從他們的右手邊繞過去?還是要從外邊馬路繞過他們?
目前分類:來夢來人.夢記事 (25)
- Dec 22 Fri 2006 15:51
【來夢來人‧夢記事】我在另一個城市生活(續二)
- Dec 19 Tue 2006 05:14
【來夢來人‧夢記事】我在另一個城市生活(續)
- Dec 17 Sun 2006 19:17
【來夢來人‧夢記事】我在另一個城市生活
圖:Johannes Vermeer's The Little Street (1632-1675)
站在一樓可看到住處整片落地窗裏透出來暗鵝黃色的燈光,不知為什麼,我經常從一樓望向她,像望著別人的母親那般,帶著渴望而又畏懼的心情……
- Jan 22 Sun 2006 23:17
【來夢來人‧夢記事】是夢嗎?……我亦不確定
被雨打濕而模糊的窗外
- Mar 19 Sat 2005 14:50
【來夢來人‧夢記事】癡人說夢
住處牆上掛有一幅梵谷的「夜間的咖啡座」,半露天的咖啡座在明亮的向日葵黃牆壁及遮雨棚的映稱下,顯得有些神秘昏暗,幾乎就要和畫面右側暗闃的巷道民房連成一塊了,雖然位置顯得曖昧,但就明亮的店屋與晦澀的街道而言,反而緩和了兩者的突兀相對,猶如夢境的半夢半醒地帶,生動卻不明確的場景,讓我每回看畫總要定睛凝神無比專注;據說藝術創作者常會不自覺地將他所關注的人物,投射於作品中的某個部份,而梵谷的畫總是具有強烈的情緒張力與深邃的故事表情,我直覺也許在某一次的欣賞過程中,就能發現某個傳說中的故事場景或人物──包括被自己遺忘的「生活記憶」。
我一直很喜歡梵谷的畫作,粗獷上捲的線條、扭曲翻滾般的筆觸,強烈的用色構成苦悶誇張的形體,很有夢的特性,而當時會買下這幅「夜間的咖啡座」,的確和夢有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