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其偉 - 台灣水牛  

  ……農事被機械大量取代之後,我們成為點綴田園風光的道具,讓人們緬懷舊時光。我的族類大量減少,只剩下4000隻左右,並面臨「轉型」的命運,我們不再被視為「人類的好夥伴」、「工具」,而成為換算公斤數的「肉」。我很難想像世界上有些動物甚至不需要工作就得到人類所有的愛與照顧,而我們辛苦工作的結果,居然是被殺來吃!「好狗命」大概就是說這種事情,誰要敢公開宣傳吃狗肉的好處,大概沒什麼好下場……

  

水牛的心聲

  我是一頭牛,為了幫助人類了解我的重要性,進一步來說,我不但是牛,還是一頭水牛。我有一對長而向後彎曲、有如新月狀的長角,我的皮很厚、皮毛稀疏,毛色是深黑青灰色,因為我的蹄大而且平整,走在水田或沼澤時不容易下陷,因此適合在水田中工作。我的祖先是明末清初,從華南沿海一帶「移民」進來台灣,差別在於我們不是出於自願。我們只要有草就吃、身體強壯、抗病力強、性情溫和,又能適應台灣高溫潮濕的氣候;在當時農業社會,我們是主要勞動力的來源。不過這都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了,現在我們水牛在台灣已經越來越少見了。

  我還沒一歲的時候便到了主人家中,一歲左右主人用一片鋼鑽過我的鼻孔,穿過一個環以方便駕馭我,所以台灣人有句話說什麼,要控制一隻牛就要先抓住鼻子,就指我鼻子上的這玩意兒。套上鼻環之後,我就成了「上班族」囉!

  我的主人每天早早便起床到田裏去了,這時候天剛亮,田埂上只有我和他一步一步前進,有時候他會和我講話,講天氣、講米價、講農會的誰誰怎樣怎樣,然後用樹枝輕輕拍打我的背部。田裡的工作四季分明,在播種之前,要先整地,拖著犁翻土,接著幫主人以「割耙」搗碎田土,之後還用「耖」弄細土塊或等田土濕了之後踏碎石塊,使地平整,然後又拖著「磟碡」,讓我的主人以兩腳在上面前後踩踏,壓埋土塊、雜草,將田地整平成軟泥,一塊土地便成為了農地,我的主人就可播種耕田了!當稻田上軌道之後,我的工作告一段落,直到收割時期,我又派上用場了,我這時的功能就是拖著載滿稻穀的拖車去碾米,最後到農會賣個好價錢,讓我的主人家有錢支應日常所需。

  每天工作之餘,我們就吃草和泡水。我們水牛天生體肥皮厚,汗腺又不發達,不能散熱維持正常的體溫,因此泡在水裏是一天最好的時光囉!我們在溪水裏尿尿拉屎,然後躺下水中翻滾不被寄生蟲侵擾;牧童會帶我們在草坡上吃草,邊吃邊散步,我的朋友烏秋通常都在這個時候來找我,坐於我的背上幫我理毛,順便抓幾隻小蟲來吃,到此,一天的辛勞都消失殆盡!

  有句話說「凡人聽我說根由,世間最苦是耕牛;春夏秋冬宜用力,四時辛苦未曾休。」(請代替我感謝說這句話的人,他一定是我的好朋友),即使如此,當我年老無法耕作之後,人類還是把我殺掉,皮歸皮、肉歸肉、骨歸骨的賣掉。我不但辛苦工作將我年輕的歲月、體力奉獻給農事,最後甚至將我的身體也全都給了人類。我對人類的貢獻這麼大,我卻不知道該不該引以為榮。現在,農事被機械大量取代之後,我們成為點綴田園風光的道具,讓人們緬懷舊時光。我的族類大量減少,只剩下4000隻左右,並面臨「轉型」的命運,我們不再被視為「人類的好夥伴」、「工具」,而成為換算公斤數的「肉」。我很難想像世界上有些動物甚至不需要工作就得到人類所有的愛與照顧(所謂的「寵物」,如貓或狗),而我們辛苦工作的結果,居然是被殺來吃!「好狗命」大概就是說這種事情,誰要敢公開宣傳吃狗肉的好處,大概沒什麼好下場。

  最近花蓮有個補習班專為水牛設立,叫做「役牛補習班」,喚起水牛在台灣社會的記憶。不久以後,大家又會看到田裡的水牛工作了!或許這對人類充滿意義,但是否改善我們水牛的處境,就得請各位讀者多關心囉!


  註一:耖. chào ㄔㄠˋ. 用耖弄細土塊,使地平整。在耕、耙地以後用的一種把土弄得更細的農具。【集韻】覆耕曰耖。又田器也。【農政全書】耖如耙,其齒更長,所以耖土益細。

  註二:磟碡. liù ㄌㄨˋ. dú ㄉㄨˊ. 用來壓埋土塊、雜草,將田地整平成軟泥的農具。外觀似「曰」字型,中間為一滾筒,軸心有葉片,前由牛隻拖行,人以兩腳於其上前後踩踏,以增加重量。

  註三:牛在荷蘭據台期間陸續引入台灣,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水牛精神已隱然成台灣認同的價值,統計上曾有三十萬隻以上的紀錄,近年已銳減到三千多隻。

台灣水牛

 

【延伸悅讀】

牛年‧人文‧地名篇


  牛是農業時代重要的主角,加上其體型輪廓在視覺上辨識度高,在台灣很多地方喜歡以牛命名喔!這反應了以農為主的農村景觀。牛對於台灣社會象徵著堅忍實幹、沉默老實等正面的意義與價值,是友善的夥伴,以牛為地方命名,感覺是不是很親切呢?看看有哪些牛地名你聽過,例如台北大稻埕的牛埔仔街?還有這一串地名,牛埔、牛埔仔、牛埔厝、牛稠、大牛稠、牛稠仔、牛稠埔、牛稠嶺、牛稠頂、牛稠溪、牛稠港、下牛稠、赤牛稠、牛欄、牛欄埔、牛欄河、大牛欄……都是與繫牛場有關連的古地名;另外,牛眠、牛埔、牛角坡、牛頭山、刣牛坑、牛氳堀、牛寮、牛角溝、牛舌埔、牛挑灣……你都能望字生義嗎?以下舉幾個以牛命名的地方,測試一下你的「牛常識」,或許你也可以加入考察牛地方的專家行列喔!

  牛山 位於花蓮縣的水璉村,台省道11號公路27公里處附近的海岸線,原本是海邊一處牧牛草原區,因特殊海流與海灣地形,形成一個美麗的海灣,與鄰近的原始林區形成了新興的旅遊勝地。本意是指此地原來為放牧牛隻的地方,邦乍語唸法為「Huting」,因此附近又有人稱為「呼庭」。

  牛鬥 屬宜蘭縣大同鄉復興村,因狀似雙牛對峙得名。據聞為日據時期日人於蘭陽溪旁草原,開闢牧場飼養馬匹牛隻,後人以「牛頭」稱之,久而久之,讀音便由「牛頭」便成「牛鬥」。

  牛罵頭 是清水鎮的古早名,「牛罵」為人名,乃當時原住民領袖之名Goma而起。

  牛稠溪 「牛稠」即閩南語「牛圈」之意,也稱牛舍、牛欄,或是牛寮。牛稠溪另名牛挑溪、牛朝溪,詩人愛稱虞溪,「虞溪晚渡」是嘉義市古八景之一;是嘉義縣民雄鄉與嘉義市的分界。。此外,台南縣鹽水鎮義稠里即源自於「牛稠」。

  牛欄河 位於新竹縣關西鎮。牛欄在客家話是「牛圈」的意思。

  牛埔里 位於新竹市,係民國35年日治時代之牛埔大字所設的里,以牛埔聚落為核心,南半部又為牛埔山所盤據,故里民沿用大字名而命名牛埔里。

  牛尿港 位於雲林縣口湖鄉內,原為「牛尿港」村,傍著北港溪支流牛挑灣溪。從前居民在一日農忙後,便將牛隻牽至牛挑灣溪內浸泡溪水,浸泡溪水可防止牛隻被蚊蟲叮咬,也可以消去牛隻體內的暑氣。在日落時分,便有牛隻群集於此,因此得名。後因村名不雅,而改為成龍村。

  牛運堀 今南投縣南投市漳和、漳興二里。「牛運堀」也稱為「牛氳堀」,堀是凹下之地、「氳」即指動物之作蹲狀而言。地名即由來於往昔為牛群戲水之凹地。

  牛屎崎 位於南投縣草屯鎮御史里,為中部地區少數仍豢養水牛的地方。「御史」其實即為「牛屎崎」之意。有很多上坡地帶都稱作「牛屎崎」,這是因為牛在用力往上爬的時候,不小心會大便,因此名「味道」十足,所以通常改成「御史」(不是官名喔!千萬不要誤用)。

  牛埔地 台北縣中和市錦和里為早期的「牛埔地」,是放飼牛隻的平地;牛埔有如牛的露天咖啡座。

  牛墟 台灣四大牛墟分別是北港、鹽水、彰化和善化。所謂「牛墟」是一種定期的露天牛隻買賣臨時市場。早期宗教在先民的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廟宇的四周便形成交易的場所,牛隻的買賣也就集中在廟宇附近。牛墟的交易時間和地點則是固定的,有點像現在固定時間出現的夜市。


牛年‧人文‧地形篇


  台灣有些地名跟地形有很大的關聯。台灣地形諸多崎嶇,除了有高大的山脈之外,即使在平坦的地方也會有些小起伏,這樣的微地形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更影響到了地名的形成。例如地名中的「崙」代表山丘、「湖」指較為低窪的地方、「埔」是一片平坦的地方、「港」是靠海或傍河的地方。再加上在台灣居住的人們有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等等,他們對於同樣的地形各有不同的習慣稱呼,也因此豐富了地名的面貌。例如,「崙」和「墩」是閩南人的用詞,所以這類的地名通常都出現在閩南聚落。

  此外,有些地形因酷似動物獨特的形狀而得名,例如:墾丁國家公園內的貓鼻頭像隻蹲伏的貓而得名;宜蘭外海的龜山島貌似海龜而得名;鯉魚潭為花蓮地區最大的一個內陸湖泊,因其隨侍在側的山岳狀似鯉魚而得名;台北縣鶯歌則因此地山上有一塊突出的岩石,其形狀類似鷹哥。位在新竹縣寶山鄉的虎頭山,高起的部分形狀像虎頭而得名。那麼和牛有關的地形有哪些呢?讓我們好好研究一翻吧!

【初級】牛眠‧牛鬥‧牛姿態

  牛眠里,地處南投縣埔里鎮東北角,該里有一座山,遠瞰此山有如一頭牛作伏臥狀,而取名為牛眠山;牛鬥位於宜蘭縣大同鄉復興村,因位於宜蘭沖積扇頂點附近,靠近蘭陽溪南岸一短小坑谷,兩側被兩山夾峙,狀似兩牛相鬥,而得此名。

  牛奶湖,可以試喝嗎?

  牛奶湖這麼誘人的名稱,可不是什麼免費試喝的廣告喔!來到陽明山國家公園必遊景點之一就是冷水坑,這是台灣唯一的沉澱硫磺礦床,區內的沼澤池底會噴出硫磺瓦斯。在窪地的北測原是火山爆裂口,湧出的地下水屬中性硫酸鹽泉,因池水含大量的礦物質,池水呈乳白色狀乍看如同牛奶一般,故稱牛奶湖。看到一池狀似牛奶的湖水,忍不住想問一聲,可以試喝嗎?答案很明顯,不能!

【進階】牛軛湖,水遊戲

  屬於河川中下游的地形。河川由上游往中、下游流,愈到下游的地方,河道寬度愈寬,流速愈緩,也易形成彎曲而流的現象,就稱為曲流。河流曲流增大,造成曲流頸部愈來愈窄。若洪水泛濫,頸部遭截斷,變成切斷曲流,所形成的半月形湖,稱為牛軛湖(user font picture)。斗六市鎮北里一帶習稱「牛擔灣」,即因昔日有溪流(應為海豐崙溪)蜿蜒流過,圈成類似牛軛的「牛挑」地形,所以被稱為牛擔灣。後因口耳相傳,音轉或書寫有誤,而變為朱丹灣。

牛軛湖形成過程

【專家級】milky way,牛奶路?

  提到這個英文字,還真容易被誤解。它的中文翻譯看似和牛扯不上關係,是天文學的專有名詞天河或銀河,但它被如此稱呼確實和牛乳有關,因為這群星系有如一片灑在天空中的牛奶,在黑夜中更顯出其乳狀的白色。之前曾有譯者將它翻為「牛奶路」,哇,如果這種地方,還真值得參觀呢!


牛年‧科學‧暖化篇


  提到全球暖化,多年來人類將焦點集中在工業密集國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直到近十年來,才將焦點轉移到畜牧業。而體積龐大、集約飼養的牛,更首當其衝。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06年的報告,畜牧養殖業排出的溫室氣體,超過了小轎車和越野型休旅車的排放量。紐西蘭原為《京都議定書》的模範生,卻因畜牧業而跌一跤,為此,紐西蘭甚至課「放屁税」!哇,聽起來似乎很不人道,說起來,似乎都是牛的錯。不,這都是因為人類太依賴牛隻了,例如美國飼養的牛隻,遠遠大於國民所需,這引發了一些道德與人道關懷,因為很多貧困的國家甚至吃不到這些家畜所吃的作物呢!不過沒關係,辦法是人想出來的,專家投入研究之後,發現改變牧草品種以及打一種預防針,將可改善甲烷排放的數量;除此之外,少吃肉、減產牛隻,會是個明智的辦法!牛糞既然無法避免,能拿它做什麼呢?越來越多聰明的農人拿它來發電,額外賺了一筆錢喔!

  畜牧過程中,一些會反芻的動物,如牛、羊、鹿等,牠們呼氣、放屁或打嗝,都會排放出大量的甲烷。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對由人類引起的溫室具有第二大影響力的氣體。畜養每頭牛一年所排放的甲烷等溫室氣體相當於一輛汽車跑7萬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若以全球計算,10.5億頭牛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更是驚人。

  這一切都出於我們對肉食的貪戀。想想看,若能省下一半的肉品消耗,那些飼料耕地就足已供應近10億缺糧人口的需求。現在起,減少每天的肉食消費,就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健康加分還能拯救地球!

  牛放屁也要收錢!

  紐西蘭是個以畜牧業為主的國家,也是《京都議定書》的簽約國,在二氧化碳排放量方面,早已達到標準,沒想到卻在牲畜排放污染物管理出紕漏-動物放屁時釋放出來的甲烷,成了紐西蘭溫室氣體污染的最大禍首,而甲烷對於溫室效應產生的影響,甚至還是二氧化碳的20餘倍!因此紐西蘭政府制定「放屁稅」,根據畜養牲畜的數目,農場主人必須要繳納定額稅款。雖然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如果知道英國的反芻動物所排放的甲烷,達全國總排放量的25%,紐西蘭動物的排放量高達全國總排放量的一半,便知道其中之難處。

  針對此現象,澳洲科學家試圖藉由疫苗的研究,來解決此一環保問題。他們對上百萬頭牛展開了一項研究,利用藥物注射抑制動物消化系統的有機體活動,雖然這並不會阻止牛羊放屁、打嗝,但是卻可能減少20%的甲烷排放量,讓地球的溫室效應能夠得到控制。這就是為什麼紐西蘭政府想要以課徵稅賦的方式,增加甲烷排放減量研究經費,而能對減少溫室效應提出有效的解決計畫。

  牛糞發電

  雖然牛打嗝放屁惹來這麼多爭議,但有些國家的農民仍能反敗為勝,展開拯救牛糞大作戰。畜牧農場上,上萬噸堆積如山的牛糞,只有少部分成為堆肥派上用場。其他多餘的牛糞怎麼辦呢?聰明的酪農將它們透過加熱,轉成沼氣(甲烷氣),便能發電囉!

  英國首家「牛糞發電廠」在2002年7月18日正式投產運行,這些發電用的牛糞來自當地28個養牛場,電廠供應附近的學校、醫院甚至一個游泳池所需的熱水。這個電廠共有兩台沼氣發電機,發電量完全能滿足當地900多戶人家的需要。美國佛蒙特州的一家農場中,利用1500隻奶牛的糞便發電。預計將供應330個家庭的用電量。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大型奶牛場有750頭母牛,牠們的牛糞預計可供電給800個家庭。未來說不定你家中的電,就是來自這些牛糞,想想看,用牛糞煮出來的牛肉大餐?

   

楊英風 - 伴侶.jpg

  作 品 名: 伴侶
  作   者: 楊英風
  媒   材: 木刻版畫
  尺   寸: 31.0 x 40.1 cm
  創作年代: 1958 <國立台灣美術館 購藏>

  本作品描寫牧童與水牛的孺慕之情,人與動物的有情世界,在溫馴和無犯的感情交流中,充分展現。水牛、牧童、牛背上的鳥,都經簡化造形,並且明顯的壓縮在畫面上,只求身影完全現身,這是作者的措意需求。造形的圖案化所傳訊的「廣告化」效果,也是作者的刻意表現。作者不但簡潔化造形,也拿最簡化的色─黑色,作為表現的唯一途徑。畫面傳訴溫馨、愉悅氣氛,農家的生活面略可窺見一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