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史料記載,約在西元前 1200 年,有一群人從原來居住在小亞細亞﹝Asia Minor﹞地區的利底亞﹝Lydia﹞,遷移到義大利北部佛羅倫斯與羅馬之間塔斯卡尼﹝Tuscany﹞地區,建立了伊特魯里亞文明,並在後來被稱為伊特魯里亞人﹝Etruscans﹞。之後,他們繼續向內陸擴張到翁布里亞﹝Umbria﹞地區,向北方伸展進入肥沃的波河﹝River Po﹞地區,向南方遠達那不勒斯﹝Neapolis﹞。 西元前八世紀中期, 古希臘人在義大利南部與西西里島殖民,當他們在向北方擴張的時候,就遇到了這個當時還處於鐵器時代的文明。
伊特魯里亞地圖﹝請點選放大﹞
|
伊特魯里亞人與古希臘人遭遇之後便靠著金屬出口貿易而步上繁榮之道;由於貿易大開的緣故,因此風行地中海世界的希臘文化便源源不絕地輸入。即便是如此,伊特魯里亞人仍然不忘結合他們原來的鐵器文化傳統,創造出一種新的融合古希臘文化與義大利本土傳統的伊特魯里亞文化,也向歷史表現他們是一個典雅而又極具創造力的民族。
伊特魯里亞人善於開發水利,發展農業,還掌握了高超的冶金技術,因此製作的金銀首飾、銅鏡及日常生活用具暢銷各地。他們又熱愛生活、思想自由的特別人群,躺著用餐是他們享受生活的最好例證。由於伊特魯里亞文化深受希臘文明的影響,對後來的羅馬文明有著極大的催化作用,甚至影響到後來整個西方文明。例如很多人認為是羅馬人發明的羅馬數字,其實是源自於這個文化。
即使義大利南方於西元前八世紀中期之後被希臘人所殖民,伊特魯里亞人還是一個主要支配義大利半島的民族,直到西元前 510 年,在他們統治下的羅馬人興起、反過來支配了整個義大利半島。從此之後,伊特魯里亞人便失去了政治上的自主性,文化與藝術表現也逐漸被融入以羅馬為中心的羅馬文化。到了西元前 200 年,伊特魯里亞文明就完全消失了。
伊特魯里亞的建築與壁畫 |
西元前七世紀時,伊特魯里亞人在義大利中部跟北部用石頭建很多大的建築物,包括巨墳與神廟。他們從希臘人跟腓尼基人﹝Phoenicians,後來又稱迦太基人﹞學習用石頭建造神廟,但是這些神廟目前都已經不存在了。就其原因,或許是除了石頭之外也使用木頭跟黏土建造這些神廟,所以時間一久就崩塌了;也或許是因為伊特魯里亞後來被羅馬人征服,把這些神廟摧毀了。
伊特魯里亞人相信人在死後會到另外一個世界,因此伊特魯里亞文明給人印象最深刻的藝術是墳墓建築,以及其中的繪畫、浮雕與雕鑿過的石棺,這些藝術成就並於西元前六世紀時達到巔峰。在波河與泰伯河﹝River Tiber﹞之間,共有十二個伊特魯里亞古城被發掘,出土的文物有雕像、陶器、金飾品和銅器。離羅馬北邊不遠的塔克尼亞﹝Tarquinia﹞及切爾韋泰里﹝Cerveteri﹞出現墳墓群落,切爾韋泰里的古名為卡厄瑞﹝Caere﹞,在這兩地墓中保存了很多伊特魯里亞的壁畫。由於希臘本土沒有類似的作品留下來,因此這些壁畫具有雙層意義,其一是伊特魯里亞的成就,其二是反映希臘的浮雕藝術。
伊特魯里亞的墳墓造型有兩種:第一種是以大石塊建造圓形的底層以及覆蓋於上的拱頂,然後整個再用土覆蓋成饅頭形狀。
|
伊特魯里亞饅頭形墳墓 ﹝Etruscan tomb﹞ 約西元前 9 ~ 3 世紀 切爾韋泰里﹝Cerveteri﹞,義大利 |
第二種是根據伊特魯里亞的住宅型式,往地下挖一個四角形的底層,以建造一個地底下的大廳。這種墳墓的屋頂是平的,大廳裡放置所有活人住宅應有的擺設,以供死者往生之後還能繼續享用。
|
伊特魯里亞住宅型墳墓內部 ﹝Interior of an Etruscan tomb﹞ 約西元前 5 ~ 4 世紀 切爾韋泰里﹝Cerveteri﹞,義大利 |
有些墳墓大廳甚至還建造了樑柱,樑柱與四面牆壁上裝飾了繪畫和浮雕,解說在死後的世界要如何使用日常物品的場景。除了這些場景之外,也可以看到關於宴會、侍從、神話的場景以及喪葬的宗教儀式。這些場景都十分強調歡樂的感覺,代表著另一邊的生活也是愉悅的。例如在塔克尼亞一座名為母獅之墓﹝Tomb of the Lionesses﹞內的壁畫《樂師與舞者》﹝Musicians and Dancers﹞。
|
樂師與舞者 ﹝Musicians and Dancers﹞ 約西元前 480 ~ 470 年 母獅之墓內之壁畫 塔克尼亞﹝Tarquinia﹞,義大利 |
伊特魯里亞的神殿令人想起希臘神殿,但是它有自己的特色,這個特色延續了很久,後來並且影響了羅馬神殿。它給人的一般印象是一個低且堅實的建築物,和希臘神殿的優美特質不盡相同。
|
伊特魯里亞神殿模型 ﹝Model of an Etruscan temple﹞ 約西元前六世紀 模型,根據維特魯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約公元前前 70 年 ~ 公元前 25 年﹞的描述重建
|
伊特魯里亞神殿基本上有一個四角形的地基,建築物分為兩個部分。有柱子的入口或前殿﹝Pronao﹞,是由兩列各四根柱子構成,柱列上面有三角楣;另外一部份,位於前殿的後面是間正廳﹝cella﹞。正廳又分為三個房間,分別祭杞天神朱彼特﹝Jupiter ,希臘名 Zeus﹞、天后朱諾﹝Juno,希臘名 Hera﹞和智慧女神密涅瓦﹝Minerva,希臘名 Athena﹞。 伊特魯里亞人的神殿是羅馬神殿的基礎。
伊特魯里亞的雕刻 |
伊特魯里亞人經常使用鑄造技術製作青銅塑像,其中最著名的一件作品是收藏在羅馬卡比托山博物館的《母狼》﹝She-Wolf﹞。母狼下面有兩個正在吸奶的嬰兒,羅慕勒斯﹝Romulus﹞和雷姆斯﹝Remus﹞,相傳他們是羅馬的創立者。這兩個嬰兒塑像並不是伊特魯里亞時期的作品,而是在文藝復興時期添加上去的。
|
母狼 ﹝She-Wolf﹞ 約西元前五世紀 青銅,約 85 公分高 卡比托山博物館,羅馬﹝Rome﹞,義大利 |
除了青銅雕刻外,石棺與骨灰盆上也經常刻上雕像,以紀念其中的往生者。在羅馬國立朱利亞博物館,有一件在切爾韋泰里出土,用赤色陶土塑造的《棺墓》﹝Sarcophagus﹞,上面有一個長鬍子男人與他可愛配偶,一起躺在床上分享一杯酒,他們微笑地穿越永恒。
|
棺墓 ﹝Sarcophagus﹞ 約西元前 520 年 赤色陶土,約 200 公分長,切爾韋泰里﹝Cerveteri﹞出土 國立朱利亞博物館,羅馬﹝Rome﹞,義大利 |
(以上圖文資料,感謝視覺素養學習網提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