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久藏在他心底的勇氣,忽然萌了芽,舒開了如鵠鳥的翅膀似的雙霬
──文心 摘自《我行我歌》之「歸宿」
文心,本名許炳成,戰後一代的小說家兼電視劇作家。公元一九三○年出生於嘉義市,畢業於農業學校,卻任職於金融機構。青年時代因腳傷養病,與文藝創作結下不解之緣。會參與鍾肇政的《文友通訊》活動及《台灣文藝》創辦初期的活動,是《文友通訊》成員中年齡最小的一位,卻是最早有作品表,並屢屢獲獎的一位。六○年代初,台灣電視開播,電視台向小說界尋求支援,文心是少數由小說界轉向電視劇本發展而逐漸放棄小說創作的小說家之一,一九八七年二月,因突發性心臟病去世。
戰後新生一代的小說家中,文心與廖清秀的文學進展行程,頗為類似,都是經由文藝函授學校,直接走進創作的,就作品的完成而言,似乎是一條捷徑,很快就能學到寫作的竅門。一九五二年以後,文心即不斷有作品發表,散文、詩、小說樣樣都寫,比起戰後一起出道的文友,文心較早適應了因時代遞變形成的語言轉換問題。
在小說創作方面,他也很快地建立了自己的作品特色,雖然在創作的量上不算豐富,終其一生,文心也沒有寫出足以將他的內心世界闡述得淋漓盡致的大作品,卻是《文友通訊》時期的作家群中,鋒芒逼人的新銳,因為他連連得獎,得到當時文壇的肯定。
進入金融機構服務的現實經歷,可能是觀察文心作品時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這使得他的作品趨向溫和的風格和溫暖的性格發展,可能也不利於經營長篇巨構。文心的小說,大約可以〈諸羅城之戀〉和長篇《泥路》兩大類型作代表。〈諸羅城之戀〉會經獲得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的創作獎金,可以說是反共文學的時期,為本土作家打開的一條寫作生路──描寫下層社會裡溫暖的人間情誼。由於他的取材具有闡揚人間美善的正面意義,雖然它是在描寫窮愁困苦的小人物生活,也能避開白色恐怖風暴。和文心同時代的作家幾乎都有寫作類似題材的經驗,鍾肇政的〈柑子〉、廖清秀的〈阿九與土地公〉、張彥勳的〈捕蛙父子〉……,都是從人際間的情、愛著手,刻畫人性中動人的一面,進而反映小人物的生活,不同的是,文心的風格傾向特別溫暖。
〈諸羅城之戀〉相當特別,寫兩個在深夜裡只等到一個末班車帶來的顧客的三輪車夫,小說中的主角不僅主動把賺錢機會禮讓給同行,還在車站候車室門口「撿回」一個南來尋親的老婦人。老婦人的丈夫早死,有一子一女,但一場大病卻逼使她不得不把女兒送人撫養,女兒的養父母又相繼病死,女兒隨養家遷往嘉義,老婦人後來卻因為自己的兒子也死了,不忍心離開可以想念兒子的家,而與女兒失去連絡。老婦人在相隔十三年後南來尋親,卻在車上被扒走皮包。善心的三輪車夫在老婦人走投無路時伸出援手,把她接回家招待食宿,第二天還放下工作為她協尋親人。獲悉老婦人的女兒也遷往他處時,車夫幫她買了車票還送她路費。招待這意外的訪客,足足化去了車夫一家一半的儲蓄,贏得的也是一場意外的人間溫情。車夫的女人雖然因為老婦人對車夫的人品贊不絕口,並說如果不是因為他已有妻室,願把女兒無條件送給他,使得車夫之妻有些憂心丈夫被人奪走,但適巧她因懷孕而暈倒後,老婦人變成晚餐廚房的主人,彼此都體驗到從未會有的「家」的溫暖。在車站得到禮讓的另一個車夫,不忘送來禮物答謝,老婦人在城隍爺面前抽籤問女兒下落之外,不忘為車夫夫婦的子嗣請示城隍爺,後來她找到女兒,女兒並不諒解她當年的遺棄,對她頗為冷淡,但老婦人仍寄來大包新港飴以為酬謝。
偶然聚合在一起的一堆人,包括熱心參與協尋、提供訊息的街坊鄰居,通通都是一群善良的人,他們都在善意的基礎上結合在一起,水乳交融的情形超過親人,雖然小說中沒有一字提及,但這些人仍是明顯地屬於活得並不容易的人,也許正因為如此,才能夠以最坦率、最沒有私心地相處。〈諸羅城之戀〉浪漫但並不濫情,他在歌誦人性的光明面。
《泥路》寫「空襲下的台灣」,是日治時期生活經驗小說。雖然這是戰時生活中的恐怖經驗,具有重現逝去的年代的意義,卻明顯地缺乏寫作上比較積極的價值。我認為文心的代表作還是對人性的探索與刻劃。固然,文心比較常見的作品,有介乎這兩類之間的情形,具有日治時代生活經驗的背景,但主要的還是寫人、寫人性,譬如:〈生死戀〉、〈古書店〉、〈海祭〉……,都以日治時代為背景,其實這和那些省略時代背景的作品,如〈土地公的石像〉、〈棄嬰記〉……相同,都說明「時間」在文心的小說裡是可以靜止的,可以抽離的,他的小說著重探索的是不受時間影響、永恒不變的人性。或許又因為比較明顯地站在揚善的立場,便難免因隱惡而失去人性文學探索的豐富和多層了。
文心大約一九六三年左右,便因為轉行朝寫電視劇本發展,而疏遠了小說寫作,據云八○年代去世前,曾有歸隊重拾小說之筆的打算,可惜尚未實現而突然病逝。著有小說集:《千歲檜》、《生死戀》,散文、小說集:《我行我歌》,長篇小說:《泥路》及電視劇本多種出版。前衛版「台灣作家集」有《文心集》。
書名:文心集
作者:文心/編選:彭瑞金
出版單位:前衛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1年7月
收錄:〈生死戀〉、〈海祭〉、〈古書店〉寫愛情;〈媽媽的雨鞋〉、〈祖父的故事〉、〈父子情〉等寫親情;〈諸羅城之戀〉以情感探觸人性,是一幅動人的心靈風景。
文心作品
成敗的邊緣 國語日報 1952.6?
偉大的人生 國語日報 1952.7?
少年救國團 聯合副刊 1953.7.19 小說
過去 聯合副刊 1953.2.7 散文
寒夜 聯合副刊 1953.2.18 散文
淚 聯合副刊 1953.3.17 散文
愛 聯合副刊 1953.4.2 散文
春的啟示 聯合副刊 1953.4.16 散文
趕路者 聯合副刊 1953.3.1 詩
「落葉日記」 聯合副刊 1953.6.19 影劇
日本新片 聯合副刊 1953.7.9 影劇
車軸草 聯合副刊 1953.3.4 生活常識
自然界的漁師-鶚 聯合副刊 1953.4.15 生活常識(譯作)
禿頭也能生髮 聯合副刊 1953.5.19 生活常識
小智識 聯合副刊 1953.6.7 生活常識
消暑數法 聯合副刊 1953.8.2 生活常識
珍聞一束 聯合副刊 1953.8.12 生活常識
珍聞一束 聯合副刊 1953.9.30 生活常識
小常識 聯合副刊 1953.11.29 生活常識
林肯與上校 聯合副刊 1953.8.17 趣味小品
小趣聞 聯合副刊 1953.8.26 趣味小品
兒童銀行 聯合副刊 1953.8.29 海外報導
命運的征服 中央副刊 1955.3.29 散文
馬場先生 中央副刊 1953 ?
媽媽的雨鞋 中央婦女週刊 1953 ? 小說
吾師 《自由談》6:1 1955.1
我所認識的一個外省人 《自由談》6:1 1955.1
和好 聯合副刊 1955.12.27 小說
高叔叔 新生報「兒童之頁」 1955 ? 兒童詩
小橋 新生報「兒童之頁」 1955 ? 兒童詩
諸羅城之戀 《文藝創作》59期 1956.3 小說
古書店 新生報五四小說徵文 1956.5.4 小說
從日文到國文 中央副刊 1956.5.17 散文
范家大小姐 中央副刊 1957.3.8 小說
關於臺灣方言文學 中央副刊 1957.6.20 論述
頭前溪的船伕 新生副刊 1957.7.21 小說
彌留 中央副刊 1957.7.24
風城 中央副刊 1957.10.28 散文
千歲檜 聯合副刊 1957.11.29-12.14 小說
牧羊女與我 新生副刊 1957 ? 小說
最後的聚餐 新生副刊 1957 ? 小說
生死戀 《自由談》9:1 1958.1 小說
歸宿 聯合副刊 1958.4.7 小說
英文教師 聯合副刊 1958.4.26 小說
給雪妹 聯合副刊 1958.4.19 散文
頂樓上 聯合副刊 1958.5.30 散文
瘋女與星星 聯合副刊 1958.6.13 散文
雨訊 聯合副刊 1958.7.1 散文
情感的書 聯合副刊 1958.7.22 散文
風曲 聯合副刊 1958.8.5 散文
池畔 聯合副刊 1958.10.2 散文
秋天的風城 聯合副刊 1958.11.27 散文
初戀 聯合副刊 1959.2.6 小說
棄嬰記 聯合副刊 1959.6.17 小說
風城離情 聯合副刊 1959.4.23 散文
檳榔樹下 聯合副刊 1959.5.5 散文
笛姊嫁後 聯合副刊 1959.5.21 散文
淡水河 聯合副刊 1959.8.3 散文
臺北橋 聯合副刊 1959.8.4 散文
大水退後 聯合副刊 1959.8.22 散文
土地公的石像 《文星》26期 1959.12 小說
觀光客 中央副刊 1960.8.16 小說
迎神之前 中央副刊 1960.9.28 小說
回到河上去 中央副刊 1960.10.12 小說
花姑 中央副刊 1960.11.16-11.23 小說
二月 聯合副刊 1960.2.18 散文
無題 聯合副刊 1960.2.26 散文
貓頭鶯 聯合副刊 1960.5.1 散文
星座 聯合副刊 1960.5.30 散文
流星 聯合副刊 1960.6.8 散文
擺渡的人-悼理和兄 聯合副刊 1960.8.15 人物筆記
父與子 聯合副刊 1961.2.12 小說
夜車 聯合副刊 1961.3.5 小說
五○年代出版短篇小說集《千歲檜》,嘉義:蘭記 1958.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