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薩拉沙提 Pablo Martin Meliton Sarasate 1844.3.10 - 1908.9.20  法籍西班牙裔

 

  薩拉沙提的《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是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

  薩拉沙提的作品自始至終十分講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純粹的小提琴作品。這一首樂曲是薩拉沙提所有作品中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迴腸盪氣的傷感色彩與艱澀深奧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織出來的絢爛效果,任何人聽後都會心蕩神馳不已。  

  

西班牙瑰寶

  龐布隆納屬於納瓦拉(Navarre)省,是西班牙著名的「奔牛節」重鎮。每年七月間,這座位於西班牙北方的古城就會舉行年度「奔牛節」(Fiesta de San Fermin),放牛在全城裡四處跑,年輕人則跑在牛前讓牛追。薩拉沙提就出生於這座古城,父親是一位地方樂隊指揮,從小便發揮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他五歲時開始隨父親學習小提琴,八歲時舉行生平第一次的演奏會。 

  薩拉沙提被西班牙人視為民族榮耀,是一位非常著名西班牙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為繼帕格尼尼之後,琴藝最為驚世駭俗的小提琴演奏家及作曲家,在他所擁有的兩把史特拉瓦迪名琴中,一把即為西班牙皇后依沙貝拉皇后 Queen.Isabella 所贈。 

  因為天資聰穎,當地富商提供他前往馬德里隨名師習琴,很快他受到西班牙皇后伊莎貝二世的注意,而被引入宮廷中。薩拉沙泰十二歲時由 Queen.Isabella 資助,母親帶他前往巴黎,欲投巴黎音樂院的名師門下。就在前往巴黎途中,薩拉沙提母親因心臟病發作意外辭世,而他也染上了霍亂,幸有西班牙總督適時伸出援手才脫離險境。之後薩拉沙提安然赴巴黎音樂學院進修,分別與阿拉爾及雷伯 等人學習小提琴與和聲,其實此時的薩拉沙提已經不需要進修,但是他的老師卻讓訓練他從事多方面的嘗試。而薩拉沙提一入音樂院後次年便贏得了 Violin And Solfege 的首獎,十五歲時獲得了 Harmony Prize 首獎,立刻贏得各項大獎,從此聲名大噪,演奏事業一帆風順。  

   薩拉沙提演奏事業初期,他多半演奏自己的作品並以德國及法國作曲家的作品為主,像是著名的「卡門幻想曲」或是「浮士德幻想曲」都是當時流行的歌劇主題超技變奏曲,屬帕格尼尼時代的遺風。他的琴聲優美而細緻,詮釋更以豐富的情感及見解獨到擅長,慢慢隨著他的聲名逐漸開展,也開始有作曲家題獻作品給他。像是拉羅的「西班牙交響曲」、聖桑的「序奏與隨想輪旋曲」,都是由他首演的。而他自己所寫的「流浪者之歌 Zigeunerweisen」更是千古難尋的小提琴名曲。

  雖然手指不如一般人想像中修長,手掌也不夠寬大,反倒是他精巧靈活的精準技法及對音樂的敏銳觸覺,巧妙彌補了先天不足的缺憾。

  除了一生遊走歐、美、中東及南非演奏外,薩拉沙提本身也有不少名曲留世,風格深富西班牙傳統舞曲的精髓,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充滿生命戲劇張力的 「流浪者之歌」。  

  薩拉沙提身上流著西班牙熱情的血液,再加上風度翩翩,一生都有無數女性追求,可是他卻終身未娶。薩拉沙提熱愛家鄉龐布隆納,每年都要返回故鄉觀看七月的「奔牛節」,1908年他在別館中過世,享年六十四歲。
 


  感謝資料提供:音樂的家 


   延伸樂讀 

   薩拉沙提 Pablo Martin Meliton Sarasate(1844.3.10 - 1908.9.20)法籍西班牙裔,流芳古今的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

  1844年,薩拉沙提出生於西班牙潘普洛納的一個貧苦家庭,五歲師從父親學琴,八歲首次公演,被視為神童。1854年到馬德里師從賽斯學藝,並有機會為西班牙皇室演奏,超越小孩的成熟演技,使他獲賜一把名貴的「斯特拉迪瓦裏」琴,並獲資助到巴黎音樂學院學習。1856年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師從法國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迪.阿拉爾。僅九個月就把音樂學院的小提琴課程全部學完並獲得了一等獎。1857年,視聽課獲一等獎。1859年,又獲得了和聲的一等獎,這在巴黎音樂學院有史以來還從未有過的事。十七歲開始旅行演奏生涯,足跡遍佈五大洲,聲震世界樂壇,所到之處都受到了盛況空前的熱烈歡迎。長達四十多年輝煌的演出活動使他成為了國際知名的演奏家,年逾六十歲高齡仍技藝不衰。

  薩拉沙提的演奏技巧純熟,音色迷人。他的演奏既有法國學派典雅、優美的風格,又有熱情奔放的西班牙民族民間色彩,音色優雅、飄逸和水晶般的純淨、明亮,聽起來宛如優美高妙的花腔女高音。他那大幅度的顫指,使強烈的感情更加激動人心。他的同時代人稱他為「本世紀末的帕格尼尼」和「花腔表演藝術之王」,他是在炫技表演藝術上使人入迷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小提琴表演藝術家。以下是著名小提琴家們對他的評價:

  俄國小提琴教育大師奧爾:「薩拉沙提拉琴輕快自然,兩隻手的運動和配合總是那麼地自如,他的表演自始至終就像做遊戲那樣輕鬆,可是聽起來卻是那麼的理想。……他是個多麼走運的傢伙呀,不像我們整年整月地當小提琴的奴隸,有一天不練琴就不行,可是他呢,根本用不著練琴,每天在那裏舒舒服服過日子。」……「他擁有一種動作十分迅速準確而又能保持長久的顫音(Trill),這種能耐是他技藝高超的絕妙證明。掌握特別動聽的琴聲的薩拉沙提只使用飛躍頓弓(Staccato Volant),這種頓弓不很快,但無限優美。……使他整個演奏閃耀出一種特殊的光彩,加上他的琴聲雖氣魄不夠,但動聽之極,所以他的演奏總是令人覺得典雅和精美。」

  匈牙利的著名小提琴家弗萊什對薩拉沙提有過這樣的評語:「音色悅耳,委婉如歌;技巧完美,刻畫盡致,代表著完全新型的小提琴演奏家。」「琴要拉得乾乾淨淨,演奏應該無拘無束,流暢而輝煌,這是薩拉沙提教會我們的。現代的小提琴家之所以懂得要求在技術上完美無缺,演奏中始終要拉得十分準確而不允許那怕犯一點點錯誤,這都是從薩拉沙提登上藝壇後才隨之興起的風氣。……他是新式小提琴家的代表,他拉起琴來在演奏技術上靈活自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緊張,你一面聽他演奏,只有一面叫絕的份兒。他的顫指的幅度比以往任何一個小提琴家都大得多。他正確地將運弓當作發出理想琴聲最首要的手段……,他的弓子接觸琴弦總是準確地落在琴馬和指板之間那個正中央的點上。」

  當時的很多大作曲家都將自己的小提琴作品題獻給薩拉沙提,如:法國作曲家聖.桑的《a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b小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引子與迴旋隨想曲》;西班牙籍的法國作曲家拉洛的《F大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西班牙交響曲》;德國作曲家布魯赫的《d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蘇格蘭幻想曲》;波蘭作曲家維尼亞夫斯基的《d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等。奧爾說:「通過出色地表演,使廣大聽眾瞭解布魯赫、拉洛和聖.桑的這幾首傑出的協奏曲的價值,是薩拉沙提一生演出活動立下的最大功勞。」

  薩拉沙提不僅是完美的演奏家,還是完美的作曲家,同時還特別擅長演奏自己的炫技性作品。他創作的小提琴作品有50餘首,都很精緻優雅。他一生中創作最著名的作品是《流浪者之歌》、《西班牙舞曲》4集、根據比才歌劇改編的《卡門主題幻想曲》、《引子與塔蘭泰拉舞曲》等。奧爾對此給予了最肯定和真實的評價:「他那些獨具一格、才氣橫溢而又真正適合公開演奏的樂曲,如此鮮明地表現出他祖國那種熱情似火般的浪漫情調的《西班牙民歌》,無疑是小提琴曲目寶庫中價值連城的珍寶。」這些作品既表現了高難度的技巧,又具有西班牙民族的浪漫情調,曾經風靡一時,至今也是小提琴演奏家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奏的曲目。


《流浪者之歌》賞析薩拉沙提

      《薩拉沙提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薩拉沙提的作品自始至終十分講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純粹的小提琴作品。這一首樂曲是薩拉沙提所有作品中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迴腸盪氣的傷感色彩與艱澀深奧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織出來的絢爛效果,任何人聽後都會心蕩神馳不已。

  吉普賽民族在世界上分佈廣泛,但都是從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過著清苦而又飽受歧視的生活,但這個民族活潑、樂觀、能歌善舞。作者薩拉沙提運用十分恰當的手筆描寫了這一民族性格的幾個側面,並使小提琴的旋律性與技巧性得到相當完美的結合。本曲中的管弦樂伴奏部分,也是作者親自編配的。

  全曲共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中板,C小調,4/4拍子。由強而有力的管弦樂齊奏作為開始,然後主奏小提琴奏出充滿憂傷的旋律。這一部分很短,只是全曲的引子。

  第二部分:緩板,由小提琴奏出新的旋律,是一種美麗的憂鬱,以變奏和反覆做技巧性極強的發展,輕巧的泛音和華麗的左手撥弦顯示出這一主題的豐富內涵。在這部分,管弦樂並不太明顯,始終是以小提琴的輕柔旋律為主題。

  第三部分:稍為緩慢的緩板,2/4拍子。小提琴裝上弱音器,「極有表情地」奏出充滿感傷情調的旋律,悲傷的情緒達到極點。這一旋律廣為人知。

  第四部分:2/4拍子,急變為極快的快板, 有與第二、三部分形成明顯對比的豪邁性,反映出吉普賽民族性格的另一面──能歌善舞。以管弦樂的強奏作為先導,小提琴演奏出十分歡快的旋律,右手的快速撥奏與高音區的滑奏無比歡愉 這一旋律告一段落後,又用小提琴的撥奏開始新的旋律,接著是由十六分音符的斷奏所構成的像遊絲般的旋律,充滿舞蹈氣氛;然後以更具技巧性的撥奏再現第四部分的最初部分,逐漸朝氣蓬勃地趨於高潮,最後像閃電般結束樂曲。

 


  以上資料取材:犁夫的天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ly 的頭像
    fly

    無 酒 館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