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奔濤駭浪裏,
 
  觀望碧色的天空,
 
  唯有正義,
 
  是千古不滅,
 
  無始無終。
  
 
  -楊雲萍

「戰前台灣文學全集(9)」
 詩:〈序詩〉




    楊雲萍,本名楊友濂,是日治時期新文學作家之中,少見的古文、白話文、日文俱佳的作家。作品有舊體詩、新詩、散文及隨筆等。公元一九○六年出生於台北士林。祖父為士林宿儒,自幼即受到良好的漢文教育。中學時,考入台灣總督府台北中學校,是該校僅的兩名台灣人學生之一,與日後之優秀的日文造詣應有相當關係。
    一九二五年,與友人江夢筆合力創辦了台灣第一本白話文雜誌──《人人》。這本雜誌只十餘頁,發刊詞上面註明是「器人雲萍個人雜誌」。「器人」是江夢筆的筆名,江父因經營人參行,做漢藥生意,經常往返中、台,因此家中常有中國白話文雜誌,如《小說月報》、《東方雜誌》、《星期六派》等,楊氏因此有機會接觸白話文作品。在辦雜誌之前,楊雲萍已在《台灣民報》上發表多篇作品,有隨筆、短論、小說和新詩。有的用古文寫,有的用白話文,甚至有的還是流行口語。從這裡可以看到作家在摸索試探的創作痕跡。不過,這項經歷卻顯示,比賴和晚生十餘年的楊雲萍,似乎早一步走進白話文寫作的園地。

    《人人》只出了二期,內容卻相當多樣,有散文、小說、新詩、古詩、短論,也有翻譯詩。第一期的作者只有兩個人──器人和雲萍,絕大多數是楊雲萍的作品。目錄是:創刊詞(器人)。罪與罰(小說──雲萍)。女人呀(散文詩──太戈爾著,雲萍譯)。論覺悟是人類上進的機會接線(論說──器人)。相片、即興、月兒(新詩──雲萍)。小鳥兒(散文詩──雲萍)。車中即景(新詩──器人)。吟草集(古詩──雲萍)。無題錄(隨筆──雲萍)。編後記(雲萍)。

    適值台灣新舊文學論戰發生,代表舊文學的連雅堂全力反對新文學,批評主張新文學的人是「誠坎井之蛙不足以語汪洋之海也」。楊雲萍在白話文雜誌上發表古詩〈吟草集〉是有意的。他說「〈吟草集〉是我的舊詩集,本擬在《人人》連載,可是僅刊登一期,就沒繼續下去了。原因是看不起舊體詩。原來想把〈吟草集〉刊出的動機,是一點賭氣的意思的。」就是說:「我們之反對舊詩、舊文,並不是我們不懂舊文學,或是不會寫作舊文學;而是因為舊文學已沒有存在的價值,故反對耳。」這番話是足以讓反對新文學的人閉嘴的。所以多年後,連雅堂和楊雲萍見面時,連氏說:「當年,我以為你才配攻擊舊文學,因為你懂得舊文學!」

    《人人》第二期出刊時,江夢筆已到中國定居,而鄭作衡(縱橫)、鄭嶺秋、江肖梅、張我軍等加入,張我軍的〈亂都之戀〉有一部分刊於此。江夢筆後來返台投淡水河自殺,《人人》也沒有再辦下去,但它開啟了白話文創作的先聲,只可惜無法像《台灣民報》那樣,成為新文學的重要舞台,反而是楊雲萍加入《台灣民報》陣營,重要的作品都發表在這裡。

    一九二六年,楊雲萍赴日讀書,先入日本大學文學部預科,再入日本文化學院大學部文科,著名的日本作家菊池寬和後來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川端康成都任教於此。赴日留學前後,是他創作的高峰期。留學後,雖得名師指導,作品不僅沒有明顯增加,反而走向尾聲,主要是興趣改變,轉向歷史研究。戰後曾擔任台灣行政長官公署簡任參議,一九四七年起即任台大歷史系教授。一九四六年,「台灣文化協進會」成立,發行《台灣文化》,楊雲萍出任主編,並發表〈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回顧〉及雜記多篇。早期的新詩及小說,部分分別選入「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台灣作家全集」有《楊雲萍、張我軍、蔡秋桐合集》。

    日文詩集《山河》於一九四三年由台北清水書店出版,共收入二十四首詩。「山河」典出杜甫詩「國破山河在」。其實,詩集裡並沒有「山河」這首詩,不過是藉此表達詩人內心裡濃厚的家國之思。市集裡走江湖的、賣冷飲的、憑欄望月的姑娘,在他的詩裡出現。〈妻〉彈鋼琴的手,洗尿布、拔蘿蔔,自己卻埋首古書堆的寂寞,也是他的詩。〈巷裡黃昏〉寫里巷風光。〈賣不掉的詩〉感慨文學的寂寞。《山河》的本質還是屬於生活的現實詩篇。

    小說創作大都精短簡鍊,也大都屬於站在庶民觀點,批判、諷刺統治階級及附合他們為作倀的士紳。〈光臨〉與賴和的〈鬥鬧熱〉同時刊出,寫用心巴結警部大人的保正,傾力備辦了一桌酒席卻等無人,攀結大人的希望幻滅。嘲諷保正逢迎警察的醜態。〈黃昏的蔗園〉寫製糖會社欺騙蔗農,蔗農按會社的獎勵辦法投入大筆資金努力增產,會社卻巧施鬼計,讓蔗農虧了老本。批判資本家剝削、壓榨農民的惡行。〈秋菊的半生〉寫貧家女子淪落風塵、命運悲慘的一生。

    他的小說的精短現象,雖然可以歸咎於新文學運動伊始,白話文的使用未臻閑熟,但楊雲萍本身的文學意識,無疑也非常重要。他的文學,尤其是小說,裡面含有的尖銳的批判意識,以及強烈的抵抗精神,在在都指向他擁有知識分子的悲天憫人的天性,創作是他用來「抵抗」殖民統治的手段。或許他中止這樣的文學風格與退出台灣青年會的原因相同:他反對偏激和極端。


      延伸閱讀:

    林春蘭碩士論文-楊雲萍的文化活動及其精神歷程 
    
   
楊雲萍文書數位典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