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的咽喉
 
  鳴著圓舞曲

  而告知

  從軟管裏

  將被擠出的

  就是春


  ─林亨泰 選自《長的咽喉》(新光書店出版)

    林亨泰,筆名亨人、桓太,「跨越語言的一代」詩人、詩評論家。公元一九二四年出生於台中州北斗郡,今彰化北斗鎮。就讀私立台北中學  (今泰北高中)時,接觸到有別於日本傳統詩歌的「新體詩」,埋下他寫詩的種籽,開始嘗試寫詩。也是在中學時期,接觸了現代文學,注意到歐美現代作家,奠定了他日後的文藝理論及創作的基礎,也對他參與五○年代現代詩運動,產生重大影響。

    一九四六年,林亨泰考入師範學院博物系就讀,次年轉入教育系,因此認識了同樣來自彰化的朱實,並由他邀請加入「銀鈴會」。「銀鈴會」創立於一九四二年,原本只是輪流傳閱同仁合訂作品的文學小團體。戰後的政治腐敗,通貨膨脹,加上二二八事件的衝擊,文學陷入低迷,但「銀鈴會」卻決定逆時代潮流而行,以振奮文學,將刊物改名《潮流》,一九四八年五月重新復刊,意謂:「潮流是時勢的趨勢與傾向,是台灣青年血脈的流向」。《潮流》每一期都有林亨泰的作品刊出。稍後,開始嘗試以中文寫詩,分別在「新生報」的「橋」副刊、「學生世界」,以及楊逵主編的「力行報」副刊,發表作品。一九四九年春天,林亨泰把他這段期間的詩作整理自印出版,題名《靈魂的產聲》,列入「潮流叢書」之一。「銀鈴會」解散後,他也暫時停筆。

    《靈魂的產聲》可以視為林亨泰四○年代詩作的總結,絕大多數是日文詩只有少數幾首是中文詩。這些詩顯示他涉獵了不少哲學的書籍,不僅利用這些生吞活剝的「知識」,試圖去解釋人生的某些因惑,甚至在些像〈黑格爾辯證法〉、〈形而上學者〉、〈哲學家〉,直接在詩題上就賣弄了起來。但這些詩也特別凸顯了作者有不斷往生命深層探索的衝動,另一方面,則對情感的抒發顯得刻意的節制,表示它的冷靜、自制。似乎就在這裡奠定了他日後主要的詩風格。林亨泰自稱他們這一代的作家為「跨越語言的一代」,因為戰後面臨喪失已純熟的語言工具,重新學習中文,對年紀已超過青少年時期的人來說,是一條鴻溝。

    一九五二年三月一日,紀弦創辦了現代詩社,發行《現代詩》季刊。一九五六年宣佈成立現代派,以文學革命家的姿態推行現代詩運動。桓夫說:「這運動得力於台灣詩人林亨泰幫忙很大,也才能達到其主旨提倡的六大信條……採取全盤西化的詩的技法,追求知性的純粹詩。」紀弦對台灣詩的過往全無瞭解,卻完全抹殺了台灣詩已往的成就,誇口說自已「給台灣帶來了詩的火種」,忘了與他合力推動現代派運動的林亨泰,不僅受過日本近代詩運動的熏陶,對日本現代詩的演變、詩風十分瞭解,而且早已寫過不少前衛性的詩篇。桓夫還說,林亨泰的詩作本身,就對詩壇流行的詩作了嚴厲的批判。

    林亨泰的詩創作因為參與現代派而復活,但現代派詩人似乎只看到他在詩的形式革命期作出的實驗詩的詩型,感到驚奇與騷動,似乎看不到林亨泰詩從日治時期台灣詩所繼承的根球。所以,五○年代的林亨泰雖然走在時代的最尖端寫前衛的詩,但他和後來組成《笠》的本土詩人立場一致,同樣把追求現代與現實的融合,視為現代詩的基本創作精神。這也是林亨泰固然會經和現代派並肩作戰,卻無力引渡那些現代派的信徒,放下統治者的優越感,走到地面上來。

    五○年代出版的詩集《長的咽喉》,是與《靈魂的產聲》性質相近的作品,代表林亨泰早期受到日本初期現代主義思潮影響,所寫的具有短詩風格的作品。他在「現代派」的最大貢獻就是他所發表的評論,提供了現代派的現代詩理論基礎,這固然因為「現代派」的詩革命理想,缺少落地生根的實踐而備受質疑,卻無損於這些詩運動主導理論的完好,林亨泰在走進「現代派」之前,本來因有感於「戰鬥文藝」、「反共文藝」、「本來打算就此折筆不再寫詩」,所以,在他開始把「怪詩」寄給紀弦時,「現代派」的詩革命還沒有發動。他說,這次運動使得原本只關心寫什麼的詩人們開始注意到「怎麼寫」。林亨泰在這個時期發表的詩論,被人稱為「主知的現代主義」。

    六○年代詩壇最重大的事,應是刊名具有本土味的《笠》詩刊的創刊,它為台灣詩壇開啟了嶄新的一頁。《笠》的創始人中,有不少都與現代派頗有淵源,現在他們卻要與現代派分道揚鑣。《笠》的刊名是林亨泰取的,他也被推舉為首任主編。《笠》的創刊啟事中,宣佈了五四已成過去式,雖然只從正面強調:這個世代終於有了屬於這個時代的詩,這是比任何事情都值得慶賀的。卻仍然對過往的詩運動產生了批判。此外,他為《笠》定下的規模,是深具推展詩運動的價值的,「笠下影」介紹詩人,「詩史資料」蒐集、整理詩資料,「作品合評」以座談方式評論作品。都是著眼於將台灣詩由個人創作推向團隊運動的有效措施。桓夫說,很可惜的是林亨泰主編幾期之後,因病請辭,「致使無法從事更深入精神核心的創作,也使依靠他的現代派詩人們,無法更深入較實質的詩想境域,這是詩壇的損失。」

    陸續出版的作品集有《現代詩的基本精神──論真摯性》(一九六八)、《林亨泰詩集》(一九八四)、《爪痕集》(一九八六)、《跨不過的歷史》(一九九○)、《見者之言》(一九九三)。他是台灣詩由現代走入本土的引路人。


   圖:林亨泰(左三) 獲臺灣文學家牛津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