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燮﹝Zheng Xie﹞(1693~1765)

    鄭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江蘇興化人。生於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卒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終年73歲。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和藝術家,是清代揚州畫派的傑出人物。
    鄭燮出身貧寒知識分子家庭,幼年喪母,賴後母撫養。父親鄭立庵是縣私孰教師,教授幾百名學生。鄭燮自幼隨父親讀書,愛讀歷史書和詩文詞集,博學強記,所讀的書都能背誦。少年時在真州毛家灣讀書,從學於鄉先輩陸震。二十餘歲中秀才,雍正壬子年(1732年)到南京鄉試中舉人,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禮部試,中進士。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東范縣令。乾隆十一年(1746年)調任濰縣縣令。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弘歷東巡至山東,封鄭燮為書畫史,鄭燮自刻印章一枚:《乾隆東封書畫史》。十八年因請賑得罪大吏而罷官。他書畫上常用的印章印文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乾隆東封書畫史」、「七品官耳」等,可說是其生平的紀實。

    鄭燮為政有幹才,愛民如子,做官期間,不肯逢迎上司,頗能關心人民疾苦,痛恨官場腐敗作風,同情底層群眾,對於民事處理公正,十二年沒有一件冤案。在濰縣任上的頭兩年,適逢山東大災荒,出現了「人相食」的慘痛景象,鄭燮採取應急措施,不及申報上司批准,動用官倉糧食借貸給饑民;秋後災情仍重,他又焚燒了所有貸券,採取以工代賑辦法,修城鑿池,招徠遠近災民赴工就食;責令邑中大戶開廠煮粥和積粟之家平囤糧,使饑民得以度過災荒。但這些措施,卻觸犯了豪紳富戶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誣罷職。他離濰縣時,「囊橐蕭然,僅有圖書數肯從人俯仰。」他十分注重對自然的直接觀察,以真切的感受來萌發畫意,曾說卷,百姓痛惜挽留,甚至為其立生祠。

    鄭燮為官清廉,性格曠達,不拘小節,喜高談闊論,臧否人物。當時即被人稱為「」和「」。罷官後居揚州,身無長物,只有廖廖幾卷圖書,便以賣畫為生,受石濤、八大山人影響較深,又發揮了自己的獨創精神,為「揚州八怪」之一。他的詩、書、畫被譽為「三絕」,頗具風格,他的作品富有思想性、創造性、戰鬥性,把深刻的思想內容與完美的藝術形式較好地統一起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板橋風格。

    其詩宗陶淵明、陸放翁,畫竹似蘇東坡。他的畫以竹、石、蘭蕙為最工,用筆秀勁瀟灑,多而不亂,少而不疏,芳蘭數叢,濃墨畫花,秀逸多姿;濃淡疏密,墨色淋漓,天趣橫溢,神理俱足。他主張「不泥古法」,重視藝術的獨創性。重視深入生活,觀察寫生。書法雜用篆、隸、行、楷並以隸為主,兼有畫意的美感,獨創一格,自號「六分半書」,人稱之謂「亂石鋪街」,後人稱為「板橋體」。兼長篆刻,古樸不俗。《桐陰論畫》的作者秦祖永曾把丁敬、金農、鄭燮、黃易、奚岡、蔣仁、陳鴻壽七人的印章邊款題跋輯為「七家印跋」。作品很多,畫風極大地影響了清代的畫壇。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穀菊泉圖》、《拄石幹霄圖》、《叢蘭荊棘圖》、《畫竹留贈圖》等。著作有《板橋詩鈔》、《板橋詞鈔》、《板橋家書》、《板橋題畫》、《板橋先生印冊》等自刻本行世。

    鄭燮的藝術思想受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影響,要求自己「第一要明理作個好人」,出仕作官,要「立功天地,字養生民」。在文學創作上也主張「理必歸於聖賢,文必切於日用」,「作主子文章,不可作奴才文章」。他的詩歌很多是描繪窮苦人民生活,揭露富豪和胥吏的殘暴貪婪。在繪畫和書法上,他深感「『以區區筆墨供人玩好』是可恥的『俗事』」,而提出:「凡吾畫蘭、畫竹、畫石,用以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創作中盡力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倫理道德的教育意義。對待傳統和前人成法,主張「學一半,撇一半」,「師其意不在跡象間」,即「不泥古法,不執己見,惟活而已」。重視自己的創造性,強調:「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主張「胸無成竹」的創作方法,指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聯繫和區別,詳盡敘述了從觀察感受、構思醞釀,到落筆定型的創作過程,見解獨到,為前人所未道。他的許多創作感受與經驗體會,見之於題跋、題詩,如「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等,都是很有價值的美學觀點。 
 

  



《竹石圖》 
 

    鄭燮專長於畫蘭、竹、石、松、菊等,偶亦寫梅,筆法直接取法石濤,又多從徐渭、高其佩等畫家中得其意。剪裁構圖崇尚簡潔,筆情縱逸,隨意揮灑,蒼勁豪邁。其題材雖然局限於傳統的文人畫「四君子」範圍,但通過題詩、題跋寓社會倫理教育於畫中,能時出新意。如:

《墨竹圖》題詩云: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荊棘叢蘭圖》跋云:
「滿幅皆君子,其後以棘終之,何也?蓋君子能納小人,無小人亦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蘭,其花更碩茂矣。」

《柱石圖》題詩云:
「誰與荒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雲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

其書法以畫法入筆,折中行書和隸書之間,自稱『六分半書』。縱橫錯落,整整斜斜,如亂石鋪街,不落前人窠臼,別具一番風味,後人亦稱書體為「板橋體」。 

     鄭燮專長於畫蘭、竹、石、松、菊等,偶亦寫梅,筆法直接取法石濤,又多從徐渭、高其佩等畫家中得其意。剪裁構圖崇尚簡潔,筆情縱逸,隨意揮灑,蒼勁豪邁。其題材雖然局限於傳統的文人畫「四君子」範圍,但通過題詩、題跋寓社會倫理教育於畫中,能時出新意。如:《墨竹圖》題詩云:《荊棘叢蘭圖》跋云:《柱石圖》題詩云:其書法以畫法入筆,折中行書和隸書之間,自稱『六分半書』。縱橫錯落,整整斜斜,如亂石鋪街,不落前人窠臼,別具一番風味,後人亦稱書體為「板橋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