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倉庫
港町の古い倉庫を見ると、私は懐かしい気持が湧く。
横浜の海岸通りで生まれ、神戸で育った私、
そこに鄉愁とも言うべきものを感じるからであろう。
ことに古びた煉瓦の赤い色が、私の心を惹きつける。
──摘自東山魁夷《森と湖と》
很喜歡東山魁夷的作品。
昨晚無意間翻出兩本二十年前買的《東山魁夷小画集》(新潮文庫出版),猛地想起:原來我不是打算將它們買齊了的麼?一個疏忽,這下恐怕真要到古董店去找了……
圖:古董店
画集是在當時專賣日文書的永漢書局買的,在誠品現身台北前,永漢的空間格局、裝潢進書算是一流的了,「到永漢」也許也是滿足少年時虛榮心的一種方式吧。
東山魁夷的小畫冊全套共六冊,因為經濟的緣故,祇買了《ドイツ・オーストリア》與《森と湖と》兩冊,當時決定發薪後再來買齊,後來怎麼會忘了呢?如今,二十年轉眼過去了,彼時尚健在的畫家如今已離世多年,剩下的那四冊,還會在那兒等着我嗎?
喜愛東山魁夷的畫作,盯看畫,發現時間在畫景裏緩慢移動,尤其是他畫的房屋街道門窗,非常有異地人文色彩,圖畫旁寫着如詩句般簡短的說明,夾雜在蝌蚪文中的漢字能將想像空間從腦海裏推運開來,我拼湊着可能的意思,寫成另一首短句,往往是這樣,心中渴望的情境慢慢地被暈漫,彷彿我真曾在夢中遊訪了畫中風景。
圖:コペンハーゲんの街角
東山魁夷的鄉鎮街道風景畫,讓我想起尤特里羅,喜歡尤特里羅的畫應源於相同的因素吧。
──可唐巷(Passage de Cottin)瀰漫着濃濃巴黎舊街道的味道,經過街道兩旁的公寓,尤特里羅如往常的大部份日子,登上石階爬上小坡往拉盼‧阿吉爾酒店去了,這次定然又要酩酊大醉地顛行在夜色中,可唐巷原來是連接着美酒的臍帶啊!
-2008-06-01-
圖:坂道の家
平明でわかりやすい描寫、その中に秘められた敘情性と精神性
さて、日本を代表する畫家・東山魁夷(1908-1999)はどのような道を歩んできたのか、その足跡を辿ることにしましょう。
本名は東山新吉、1908年船具商に勤務する父の次男として橫浜に生れ、3歳の時に神戸に転居、幼少の頃は一人家に引き篭もり、絵を描いて遊ぶのが好きな子供だったといわれています。幼稚園に入園した頃には、すでに畫家としての素質が萌芽し、人前で絵を描き、物語をつくっては発表することに喜びを見出していました。
18歳の時、畫家を目指すことに反対の父親を擔任教師から説得してもらい、東京美術學校日本畫科に進學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した。同級生の橋本明治、加藤栄三、山田伸吾らと共に切磋琢磨し、在學中の第10回帝展に「山國の秋」を初出品、入選を果たしています。
圖:ベルゲンの家
東山魁夷(1908-1999)(ひがしやま かいい Kaii Higashiyama)
日本風景畫家、散文家。曾留學德國,旅行北歐,多次訪問中國。其風景畫以西方寫實的眼光捕捉日本情調之美,善於表現未經現代文明污染的純潔的大自然。他的作品在保持平面性的同時增強空間感,在裝飾性中抒情寓意,格調高雅蘊藉,充滿詩情哲理,透著淡淡的傷感。他對藝術理論、音樂有一定造詣,擅長散文。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聽泉》《和風景的對話》《探求日本的美》等。著有《東山魁夷》11卷。《一片樹葉》(節選)被選入蘇教版初中教材。
東中魁夷歷任日本畫院展審查員、常務理事長、顧問等職。他大膽探索,用西畫技巧和表現手法改進日本畫,使日本畫在保持平面性的同時增強了畫面的空間感。他的風景畫中不出現人物形象,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對人生的強烈情感。代表作有《春曉》(由日本政府贈送給毛澤東)、《京洛四季組畫》、《唐招提寺壁畫》等。另有文集11卷出版。
東山魁夷曾三次到過中國,撫觸到中國民族精神的美。他到過風景優美的黃山、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和古代東西方文明交流的要道———絲綢之路。這三次中國之行,使他走進了中國水墨畫的世界。他的以中國風景為對象所作的畫,幾乎都是採用水墨。看來他對中國是有很深的情誼的,中國民族審美傳統深深地浸潤了他的心。因此,他雖是作家中的業餘畫家,卻是一個正宗的日本繪畫大師。他的畫自成一格,獨特的創作之路,創造了他繪畫的輝煌。
只憑想像,總以為東山魁夷身材魁梧,體力無窮,不然難以接二連三地駕馭大作巨構。登門謁見之後,才弄清「廬山真面目」,原來是一位身材不過一米六,且是瘦骨伶仃的老人。
誠然,當時的東山魁夷已是耄耋之年,且兩腿行動欠佳,已不可能像青壯年時那樣,經常到深山、海灘、湖區和北海道的森林。但是,他仍然在設法不脫離大自然,特地請園工,把北海道森林中的白樺樹移植到自己住宅的庭園裏。那天,我們見到他畫室外的庭園裏,一片白樺林,鬱鬱蔥蔥,還有小鳥在林中啼唱。我想,東山魁夷先生面對畫室外的白樺林,是在喚起他以往沐浴在大自然中的豐富生活的感受積累,重新匯合成創作激情。
那天,他正畫著一幅接近完成的「雪景」,清澈的溪流畔,松林覆蓋著白雪,溪邊的近景,是一片帶有銀光閃閃蘆花的蘆葦,正隨風搖曳,仿佛可以聽到蘆葦在風中彼此磨擦的沙沙聲,在寧靜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動的生命,委實是一首優美的彩繪抒情詩。
東山魁夷說:「畫了一輩子的畫,才感到剛剛邁進藝術之門。」我想,東山魁夷先生作為藝術上爐火純青,已有很高聲譽的藝術家,說這樣一句自謙的話,是包容著深刻的內涵的。
圖:白馬の森
東山魁夷略曆
1908年 生於橫濱市。
1931年 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現東京藝術大學)。
1933年 留學歐洲,攻讀美術(1935年歸國)。
1947年 第三回日展【殘照】特選受賞,一鳴驚人。
1950年 第六回日展【道】,大放異彩。
1956年 第十一回日展【光昏】,日本藝術院賞。
1960年 東宮禦所壁畫【日月四季圖】完成。
1968年 新宮殿壁畫完成。
1969年 獲文化勳章,被選為文化功勞者。
1974年 日展理事長就任。
1975年 唐招提寺壁畫【山雲】、【濤聲】完成。
1990年 長野市城山公園內,東山魁夷館開館。
1999年 5月6日逝世,獲贈從三位、勳一等瑞寶章。
圖:北山初雪
東山魁夷,1908年生於橫濱,早年日本東京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後赴柏林刻苦學習美術史。中年後他條件好些了,由於需要畫風景寫生而常常國內外旅行,並為此進行了大量創作。曾任日本全國美術展覽評委、常務理事、理事長。是當代日本最負盛名的風景畫家,生前國內即建有東山魁夷美術館(所在地:香川県阪出市沙彌島字)。作品在日本及世界各地展出,是日本20世紀最具世界影響力的風景畫家。
有的藝術家生在祖國,卻不能反映出本土的精神真髓。東山是一個真懂大和民族的人。中老年之作,峋爛之極,歸於平淡。對於世界哲理、詩歌、以及東方的佛理都進行了很深的思考。他也認真思考過現代弊病。
東山魁夷是當代日本畫的泰斗。自1971年開始為奈良唐招提寺鑒真和尚「禦影堂」繪製障壁畫。前後耗費了11年的時間。東山於1975年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山雲】、【濤聲】。1980年完成第二期工程【黃山曉雲】、【揚州熏風】、【桂林月霄】等。1981年完成鑒真和尚廚子繪【瑞光】後,大功告成。至此,東山魁夷登上了戰後日本畫的最高峰。
東山繪畫之美,美在淡雅與靜寂。清澄的靜寂中蘊藏著幽深的內涵,濃鬱的韻味強烈撼動人心。作品中最注重表現日本情調之美,其精髓可說是大和民族獨具特色的美意識【物哀】與【幽玄】等範疇。一種對自然和人生的深深依戀和淡淡傷感。
東山的此種藝術境界,即是他的人生境界,沿著東山魁夷行進過的迢迢大和路,絢爛之極複歸於平淡。這種人生哲學及美學精神,貫穿東山的整個人生和創作之路,使其繪畫及文字的魅力,經世相傳,走向永遠。
資料來源:日本繪畫大師及其簡介
圖:「京洛小景」千灯会
閱讀東山魁夷
閱讀過東山魁夷的畫作,漠視自然的心會被迅速燃燒,取而代之的是發自內心深處對自然由衷的崇敬與關注。你會發現大自然原來是如此的美麗。
散文《一片葉子》開始了我對東山魁夷最初的瞭解,最為平常不過的葉子,能被他出神入化地描寫,甚至還引發出許多關於人生的哲理,令人嘆服。之後,又不斷讀到他的許多畫作,真是畫如其文,一種清新如水,單純至美的氣氛撲面而來,使得觀者迷醉,靈魂像要在大自然中獨自行走,整塊整塊的色彩如落葉,一片片飄進了人們的記憶。
東山魁夷是一位出色的日本風景畫家,走的是一條艱難的日本畫道路。從美術學校畢業後,像眾多畫家一樣,東山毅然去了歐洲,不過不是藝術氣氛濃鬱的巴黎,而是富有冷峻色彩的德國。用東山自己的話說:「因為當時我的心境比較起高雅更傾向於素樸,比較起熱情奔放更傾向於謹慎節制……」。由此可見,北歐寂靜、寂寥的景致正融合了作者的心境,喚起了作者的內心渴求。東山像一個旅行家撲向了大自然,領略著那裏陰鬱莊嚴的山川風物,帶著這樣的情感,後來兩次尋訪北歐,去實現心中的白夜之旅。
不過,在他的自傳回憶文章中,我發現他的身世的不同尋常之處:青年時期便家道中落,親人相繼離世,而且當時的貧窮狀況已經到了極限,給這樣一位大畫家的身世罩上一層濃重之色,也給讀者帶來心靈上的沉重。這一時期,畫家更是以一種特殊情感投入大自然懷抱,對親密的山、樹訴說著一切,在那裏找尋瞬間的安寧和慰藉。最終東山找到了感覺:「我著迷地在各地的海岸行走,海風和滾滾湧來的波濤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呼吸和跳動。」我覺得「行走」一詞較能準確地概括出東山對藝術的執著,對自然的深情。為了畫「黎明潮湧」,他去了很多地方看海,看礁石,像這樣一種嚴謹的工作態度,對自然忠誠的感情,相信人們自然也會為之動容。
東山是站在東西方結合點上,通過西方來眺望東方,反觀日本和東方民族藝術中美的物質,增加對傳統認識和自信。他的虔誠求美之心,建立在對鄉土的熱愛和對西方的親和感情的基礎上的,吸收西方藝術,但不失東方藝術的精髓。我們從他的許多作品中,可以明確感受到這一點。
像「森林‧白馬」這樣一種幻想性作品,以優雅抒情筆調,給人切身領略到大自然的神秘,發現日本人的心情,獲得一種靜謐而舒暢的慰藉,感受到一處純潔而慈愛的溫暖。畫面總的說像一首鋼琴曲,以藍色森林為背景,森林中間隱約出現一匹白馬,像是要走進觀眾的心裏,又像要消失在幽深的叢林,這種「生長在內心的森林,誰也無法窺知」。參差的樹枝,錯落重疊,枝椏被除,空間的寂寞。製造了豐富。
無論從東山魁夷的主要作品「冬華」、「夕照」,還是「森林‧白馬」、「綠色回音」,我們都可以看到貫穿東山繪畫的一個共同點:裝飾性、象徵性和構圖的對稱,造成這種現象主要還是源自于東山先生內心對靈魂安寧、平衡的祈求。
東山以虔敬、謙遜的宗教感情,將對自然、生命、人生的認識滲入到風景畫中,達到忘我、無我之境,以滋潤的筆端描繪出裝飾性的寂靜、幽玄,不禁讓人懷念起故鄉,懷念起與人類朝夕相伴的自然。
資料來源:閱讀東山魁夷
圖:夕涼
長野縣信濃美術館
香川縣立東山魁夷美術館
市川市東山魁夷紀念館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