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農﹝Jin Nong﹞﹝1687~1763﹞

字壽門,又字司農,號冬心先生,別號春亭翁,羈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龍棱仙客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年少時聰穎好學,閱讀大量經籍文章,很快就以詩才聞名鄉里。此後又先後跟隨著名學者毛奇齡、何焯讀書,並接觸到許多古代書畫作品。康熙五十九年(1720)金農離開家鄉,第一次來到揚州,結交了很多朋友,成為「揚州八怪」之一。此後,金農常往來於揚州、杭州之間,以賣文賣畫為生,過著職業畫家的生涯。他的兩個得意門生─羅聘和項均也頗有成就。
金農平生未做官,曾被薦舉博學鴻詞科,入京未試而返。好遊歷,「足跡半天下」。博學多才,精篆刻、鑒定,善畫竹、梅、鞍馬、佛像、人物、山水 。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機勃發,還參以古拙的金石筆意,他的畫,吸收漢畫像之長,古樸稚拙,筆墨極不求形似,正是這樣笨拙的美,使金農的畫在似與不似之間,別成一家畫風。但不少作品由羅聘代筆。又長於題詠,「每畫畢,必有題記,一觸之感」,也擅長書法,刻印。

金農的書法融合了《國山碑》、《天發神懺碑》等書法作品,創出了以稚拙樸厚為妍、楷書中雜有隸意、個性極強的書體,自稱「漆書」。漆書用墨,橫粗豎細,直筆多,曲筆少,形同漆匠以扁刷刷抹出來的筆劃。觀金農此作品,其撇畫很有鄭懺書的意味,毫端尖銳細長,使之避免方筆極易造成的那種沉悶板滯的匠氣。金農酪愛金石文字,所見古碑、拓本較多,故此作品用筆多澀進力遒,濃墨書寫如漆,字中帶有較濃厚的金石味,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書法取法於《天發神懺碑》、《國山碑》、《穀朗碑》。篆刻得秦漢法。其書畫題跋被輯成有冬心畫竹、畫梅、畫馬、自寫真、雜畫題記等,著有《冬心先生集》、《冬心雜畫題記》、《冬心齋硯銘》。傳世書跡有《度量如海帖》,今流入日本。《盛仲交贊》,絹本漆書。凡9行,共89字。南京博物院藏。




青木正兒1922年春天來到中國,這位日本漢學家在西湖逛夜市時發現一幅金冬心《梅花圖》拓本。在冬心先生的故里杭州,青木在小攤上覓得冬心藝術的片影,青木說這就是至誠可以通神吧。他用膜拜的激情記錄了當時的情景(《江南春‧竹頭木屑》)。這幅《梅花圖》,題有青木吟誦已久的七絕:「野梅瘦得影如無,多謝山僧分一株。此刻閉門忙不了,酸香咽罷數花須。」關於金冬心,汪曾祺的短篇小說《金冬心》很好看,因為金冬心著名的「夕陽返照桃花渡,柳絮飛來片片紅」詩句,鹽商程雪門送了一千兩酬金。而金冬心這幅《梅花圖》,齊白石一筆一筆臨摹,用白描勾勒,十分有名。































《梅花圖》(左圖)

冬心故鄉杭州錢塘西溪,野梅花像棘草一樣繁茂生長,溪邊的農人常把野梅編成籬笆,就是一道自然的屏障了。梅花開時,真是無限風光。冬心晚年常作梅花以為想念。這幅黑白二色梅花,繁花如簇,古樸蒼老。他用筆十分單純,並不考慮花的形態,樹幹和枝的表現很抽象,墨色和白色的花交相輝映,風采映人。畫面繁枝密萼,花光迷離,恍如月夜映在紙窗上的花影。

作為詩人,冬心是單純的,他仰著頭,數著一朵兩朵梅花無數,「細看黑白分明甚,千萬花須數不來 」,真是有點無奈。作為一位書法家,冬心達到了獨特的境界,他的書法融入了金石篆刻的韻味,畫面與書法融為一體,題字和梅花畫風之間又有著微妙的對應關係。冬心將梅花的形式美與詩情美推向了極致。梅花冷落的外表,有著形外之音。畫面上滿是梅花,這種形式美,又有著近代畫的意味。冬心的梅花,明月前身。彷彿江路野橋二月,梅花彌漫在空氣中。


《玉壺春色圖》(右圖)

立軸  絹本  設色  縱131釐米  橫42.5釐米  南京博物院藏  

圖中取梅樹老幹一截,通貫畫幅中,頂天立地,佈局奇絕,又以大筆鋪枝,小筆勾瓣,繁枝密萼,穿插左右,枝幹以包含水分的淡墨揮寫,濃墨點苔,更顯出老梅淩寒的性格。「花光迷離,恍如曉雪之方開」。右側上端有作者自題,乃知為追思五十年前,觀元至大辛少府貢粉矮梅卷情事,凝思而作,款暑:「薦舉博學宏詞杭郡金農畫記,時年七十又五。」此為金農老年精心之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