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榮春(1914~1994),小說家,為專心文學終身不娶,也不就業,矢志獻身文學,直到八十一歲去世為止。只有極少數的作品得到發表,絕大部分的歲月,都是默默潛隱在頭城那個小鎮,把文學創作視為靈修的功課,持續寫了四十多年,累積了將近三百萬字的作品,去世後才被家人在衣櫥裡發現。……
 


  生命的無形的根本的活動,
 ……叫他停止這種工作,那無異是叫他不要再活下去一樣。

  ──李榮春 摘自《李家老四》


  李榮春,小說家,為專心文學終身不娶,也不就業。公元一九一四年出生於宜蘭頭城,一九九四年病逝。日治時代畢業於頭城公學校,卻以自修方式學習漢文、英文及白話漢文。廿四歲時,加入「台灣農業義勇團」,隨團至中國工作。除役後,繼續留在安徽及江蘇紹興等地讀書、寫作。矢志獻身文學。

  戰後回到台灣,決定全心投入文學,深知文學創作是艱苦的志業,決定放棄一切現實生活的享受,包括不結婚,以免拖累妻小受苦,也不接受固定的職業羈絆,僅憑打零工餬口,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文學,直到八十一歲去世為止,只有極少數的作品得到發表,絕大部分的歲月,都是默默潛隱在頭城那個小鎮,把文學創作視為靈修的功課,持續寫了四十多年,累積了將近三百萬字的作品,去世後才被家人在衣櫥裡發現。

  其實,李榮春在一九五二年,就完成了一部六十萬字的長篇小說《祖國與同胞》,主要是為經歷過戰爭的苦難人民作歷史見證。可見李氏是戰後最早一批能用中文寫作的本土作家,在長篇巨著方面,更拔得頭籌,可惜,這部作品得到的「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稿費補助,只夠印行作品的三分之一,始終找不到以全貌示人的機會。而且錯過這個機緣,幾乎註定日後李榮春文學生涯一生孤寂的命運。

  李榮春一生都在周遭幾乎沒有一絲善意的環境下寫作,在頭城那個偏僻的小鎮裡,愛文學成痴的李榮春,沒有讀者、沒有掌聲、沒有知音,沒有回響,他被現實世界視為落魄、失敗者,他活在不被了解、也不被諒解的人間角落。周邊的人群大都以「頭瞉壞去」的異類看待他,只知道他是一個孤獨的羅漢腳。他能夠忍受生活四周的冷漠和孤獨,固然是由於他對文學抱有崇高而堅定的信念,他把文學視為生命的全部,也用全生命去追求,不僅是台灣文學史上罕見的作家特例,也是不可多得的創作家典範。

  所以能在孤絕的環境中創作而毫不氣餒,是李榮春對自己的作品終將穿越時空,在另一個年代、環境得到知音,獲得了解,深具信心。《祖國與同胞》之外,他陸續寫了《海角歸人》、《洋樓芳夢》、《衛神父》、《李家老四》、《懷母》等作品,都是長篇小說,此外,也留下了一些短篇作品,顯示李氏的文學無意和他身處的時代和解──即使作品不被同時代的人了解,不被當代文壇接受,他依然要照著自己的文學目標前進。

  五○年代中期,李榮春也有幾次嘗試尋求與外界對話的經驗。一次是《祖國與同胞》得到「中華文藝獎金會」的補助時,他印了一千冊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作為進軍本地文壇的「見面禮」,可惜他得到的是失敗的經驗和大大的挫折。他後來把這部作品寫作、出版的經過,以及一顆追求文學的熾熱心靈經歷的煎熬,寫成一部二十八萬字的《洋樓芳夢》。這段文學經驗,是造成他日後形同自囚於頭城這個山鄉,用世俗最不屑的方式,經營自己的文學,也不再理會外界的批評、外人的看法,只孤獨地為自己的文學理想奮鬥的主要原因。《祖國與同胞》也曾經成為他和鍾肇政、鍾理和、廖清秀等文友相識相交的媒介,這群孤單寂的文友透過鍾肇政負責的《文友通訊》相互取暖,或許「通訊」不曾為他們的文學志業帶來什麼實質的幫助,但彼此惺惺相惜,經由通信,也認真地在討論著同屬於本土作家才有的文學議題。或許,尋求《祖國與同胞》出版一事的結局,帶給他太大的打擊,使他終究還是逐漸關閉與外界交通的管道。

  一九五九年,他坐在地上,伴著孤燈完成的《海角歸人》獲得「公論報」的「日月潭」副刊連載,也曾應聘為該副刊編輯,都只是和文藝界保持短暫的連繫。此後,他把自己鎖在山城,心無旁騖地走進自我的文學世界裡去。從六○年代到九○年代的三十多年間,李榮春成為不被知道的存在,以李榮春這麼專注的文學精神,卻以不被人知道的方式,聽任他孤獨地守在山城、孤軍奮鬥,這對台灣文學的損失,是可以衡量得出來的。李榮春像個隱士一樣,把自己藏起來,把文學創作當作一種人生的修鍊,固然構成了他的文學特質,但那也猶如得不到充分陽光照射下生長的莊稼,也許可以憑藉著超強的生存意志,一樣堅強地生存下來,一樣的開花、結果,總是免不了有些許蒼白。

  直到他去世之後,家人首先把他的最後作品《懷母》印製出版。絕大多數的讀者是透過《懷母》首度認識李榮春,經由《懷母》固然可以感受到他做為作家多情、深情的文學特質,但他那受制於特殊的文學創作環境,構成的封閉式的思維現象,經常要不由自主地鑽進別人的靈魂裡去遊盪,或是失神而夢遊於自己的心靈幻境的文學風格,不可否認地已形成與現實、與外界的交通,有了某種程度的障礙。除非客觀而比較全面地去閱讀李榮春,才能肯定李榮春對自己的文學自負;否則,指責一個明顯遭受五○年代台灣社會,以不當的文學生態型塑的李榮春文學,有孤獨、避世、自閉的囈語式文學封閉現象,是倒果為因的誣控。李榮春不是有意割絕現實的隱逸作家,他只是尋求更簡單的方式,以便全心去擁抱他摯愛的文學,追求他的終身信仰。

 

◎李榮春寫作年表︰

一九一四年 民國三年,出生於頭城;排行老四,父名李雲,業木匠,世居頭城和平街;母名黃針,世居四結瑪璘社。

一九二一年 民國十年,八歲。父親去世。

一九二二年 民國十一年,九歲。就讀日據時代頭城公學校。

一九二八年 民國十七年,十五歲。國小畢業。

一九二九年 民國十八年,十六歲。入私塾學漢文,繼之以堅毅不拔的毅力,自修 英、日、中文。

一九三七年 民國廿六年,廿四歲。加入「台灣農業義勇團」赴中國大陸,一心冀望除役後可加入祖國抗戰行列。

一九三九年 民國廿八年,廿六歲。自義勇團除役,轉赴東京,停留半年後又回大陸。

一九四○年 民國廿九年,廿七歲。想加入抗戰行列,可惜投效無門。和朋友寄居在安徽壽縣一年,開始終日讀書寫作。

一九四一年 民國三十年,廿八歲。偶遇一女子於上海,並隨其返回離紹興不遠的王坦山上,依然終日讀書寫作。

一九四六年 民國三十五年,三十三歲。返台。僅攜帶兩箱寫作資料及書籍,此外別無長物。

一九四八年 民國三十七年,三十五歲。矢志為日本鐵蹄下的苦難中國人民留下歷史的見證,乃構思第一部長篇小說〈祖國與同胞〉。

一九五二年 民國四十一年,三十九歲。〈祖國與同胞〉六十萬字初稿完成。

一九五三年 民國四十二年,四十歲。獲中華文藝協會獎金補助。

一九五六年 民國四十五年,四十三歲。出版〈祖國與同胞〉前三分之一,共二十三萬字,印發一千冊。

一九五七年 民國四十六年,四十四歲。完成〈洋樓芳夢〉長篇小說。置於私櫃內,直到去世後,親屬整理遺物,方被發覺。

一九五九年 民國四十八年,四十六歲。〈海角歸人〉長篇小說,開始在《公論報》連載。生活環境窮困,整部作品都坐在地上伴以孤燈完成。

一九六四年 民國五十三年,五十一歲。警總約談,兩天後釋回。避居頭城募善堂。

一九六七年 民國五十六年,五十四年。因母親中風二十八年後逝世,乃開始構思以母親八十大壽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李家老四〉。

一九七七年 民國六十六年,六十四歲。完成小說〈懷母〉。

一九八三年 民國七十二年,七十歲。完成長篇小說〈李家老四〉。

一九九四年 民國八十三年,元月三十一日中風辭世,享壽八十一歲。

一九九七年 民國八十六年,姪子李鏡明整理遺稿,於晨星出版《懷母》。

一九九八年 民國八十七年,晨星出版《烏石帆影》。






  戰後最早一批能用中文寫作的本土作家,

  湮沒八十年的台灣文壇遺珠
  

以個人史、家族史為軸心寫作長篇巨著的台灣文學史特例,「李榮春全集」完整紀錄李榮春的淋漓盡致的文學生命,三百萬言創作全數呈現。



《祖國與同胞》上、下冊 (上、下冊不分售900元)

這是一部書寫大時代動盪下一位熱血青年求生存的故事。主人翁--魯誠,是日治殖民地時代,典型的台灣知識分子,將一生的命運寄託在「祖國」上,就為尋求其心中的理想出口,而一心一意要到中國大後方加入抗日戰爭的行列,卻不得門路;因為在上海招妓而偶然鍾情於一位來自紹興的女子,在還不知她的真實身分時,就隨其返鄉,卻將自己置身於完全陌生的險境中……


《海角歸人》一個文學孤燈的生命之旅 (280元)

牧野--在戰後從海角飄零歸返故鄉-台灣,卻發覺戰後的故土既冰冷又殘缺,人們更是冷漠無情;為追求一個自由、純淨的創作天地,於是他選擇了離群索居,不敢結婚,婉拒就業,然而受限於沒有可以聆聽他心靈詮釋的對象,亦無他立足的文學空間於是他選擇了退讓與沉默……


《鄉愁》一個孤獨羅漢腳的家族回憶(370元)

李家,在祖先遷台後,落居於宜蘭頭城,在這裡有著先人拓墾的歷史、有父母親辛勤的生活影像、有兄弟姊妹的成長……。作者以自己為主角,從母親過世後開始倒述,逝而不返的往事雖如雲煙,由作者的回憶復現,歷歷在眼前,一個家族強烈凝聚力,清晰呈現。


《洋樓芳夢》一個文學迷狂者的孤寂告白(350元)

羅慶一生最大的目標,也是唯一的目標,就是「創作」;在他的創作過程中,極度渴望著作品能被人了解;但關心他創作的朋友們,卻只在意版稅、得獎、成名,及可能帶來的名利雙收,而對這群市儈之徒,羅慶除了冷漠外,還有滿懷的痛苦及無奈的忿懣。羅慶無力地護衛著自己的理想的同時,只有沉浸於冥思、閱讀,他才能完全得到身心的安頓。


《八十大壽》一個枝繁葉茂家族的發展史 (上下冊不分售700元)

從母親臥病多年後,忽然病情轉劇,全身不能動彈,連言語的能力都失去了,經過全家大小的「念力」搶救,母親病情總算穩定下來了,家人於是唱議提早為母親舉辦八十大壽。小說從這裡倒述回去,主要敘述這個枝繁葉茂的家族,在母親的帶領下發展的過程,呈現凝聚這個家族的內在特質。


《懷母》懷母、魏神父及其他短篇小說(390元)

〈懷母〉--是一部人子的告白,以母親去世為主題,用默片的呈現方式,表達一位年近耳順的作家,對母親的依戀與孺慕之情,文字纖細感人。
〈魏神父〉--孤寂的心靈,在流浪的旅程中,「老四」每每在信仰的邊緣徘徊,透過「魏神父」,他終於找到聯繫這疏離人世情感的精神依託。


《和平街》李榮春短篇小說集(380元)

本書共收錄了李榮春先生的二十篇中、短篇小說,富涵個人的自傳色彩,以其生活的場景,與人生經歷,用文字經營出對社會的觀察與批判,對文化的省思與期待,對自己鄉土的認同與愛戀。


《李榮春的文學世界》(250元)

本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份是李榮春先生在《文友通訊》時期與鍾肇政、陳有仁、鍾理和等人的書信往來。
第二部分是李榮春先生的作品慢慢為人所知、所見後,由彭瑞金先生等人陸續在報章雜 誌上所發表的評論文章;讀者可以在這些文章中,嘗試了解李榮春的內在。
第三部份則為李榮春的生平年表及附錄二篇;附錄則是由李鏡明先生整理榮春先生遺著時所寫。 



宜蘭縣籍作家資料庫李榮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ly 的頭像
    fly

    無 酒 館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