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雷翁卡伐洛
英文姓名:Ruggiero Leoncavallo
生卒年月日:1857年04月23日~1919年08月09日
國籍:義大利
樂派:浪漫樂派
    
 
 
  在威爾第之後,義大利歌劇界正式進入「寫實主義」(Verismo)的時代。在此之中,除了目前最為人所知的普契尼外,其實還有許多才華洋溢的歌劇作曲家,魯給洛.雷翁卡伐洛就是其中的一位。 

 

   雷翁卡伐洛生於 1857 年,在拿波里的家鄉就讀音樂院,之後又花十年時間在波隆那大學攻讀文學,擁有深厚的文學素養,是他與同時代歌劇作曲家的不同處。雷氏的早期歌劇企圖以麥迪奇家族為題材,充滿文藝復興的華麗氣息,但並不合他的出版商資助人雷柯第的胃口。之後有鑑於另一位寫實主義歌劇作曲家馬士康尼的獨幕歌劇「鄉村騎士」的大受歡迎,他在 1892 年創作獨幕歌劇形式的二幕歌劇《Pagliacci》(丑角;又名戲中戲),自撰劇本與音樂,由年輕指揮家托斯卡尼尼在米蘭指揮首演,很快地獲得成功。該劇奠定了雷氏在義大利歌劇史的地位,也變成流傳至今最廣為人知的曲目之一。

  《丑角》的故事改編自查尼的小說,取材發生在拿波里的真實謀殺事件。一旅行劇團團長的妻子與當地青年私下幽會並計議私奔,但被團長發現。最後團長在演出中恍惚不分現實與戲劇,追問妻子情夫姓名,當場手刃兩人,戲也嘎然而止。此劇雖然來自真實事件,但在雷氏的文學性處理下,該事件的煽動劇情被轉化成「戲與人生」的深沈探討,無論在結構上與意義上,都與眾不同,令人回味再三。一個明顯的例子,是該劇最前面的由東尼歐所唱的「先生,女士!請容許我說說話」序幕,與最後同一人所說「戲已結束」的宣示,其中所揭露戲與人生界線的模糊難分,首尾呼應,是作曲家深思熟慮的安排。而劇中處處湧現的戲劇性音樂與優美旋律,如男主角卡尼歐的「小丑,粉墨登場吧!」與女主角聶達的「飛鳥之歌」,合唱團的婚禮場景「鐘之歌」,也是該劇歷久不衰的原因。 

  雷翁卡伐洛的其他作品,目前仍舊上演的不多。其中一部是《La bohème》(波西米亞人),與普契尼的著名歌劇取材自同一小說,但雷氏創作在先,自編劇本,添加不少深刻的內容。劇中馬切羅所唱的「我愛慕的穆塞塔」,至今仍舊傳唱。此外是歌劇《Zazà》(莎莎)中的晨歌,旋律輕快深具活力,也是音樂會的常見曲目。(文/ 郭文華)
 
 
 
資料引用:
博客來網路書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