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意映卿卿/李建復
  
    「意映卿卿」取材自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林覺民與陳意映雖奉父母之命結婚,婚後兩人感情非常恩愛。辛亥革命時期,1911年3月29日,林覺民參加黃花崗廣州起義,臨起義前自知九死一生,在手帕上寫下「與妻訣別書」,與當時己懷有身孕的太太告別。「與妻訣別書」寫於起義前三天,內容感人肺腑,起義失敗被捕,慷慨就義。


    意映卿卿    作詞:許乃勝 作曲:蘇來
   
   
    獨白﹕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
    吾作此書  淚珠和筆墨齊下
    不能竟書而欲擱筆  又恐汝不察吾衷
    謂吾忍舍汝而死  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
    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
   
    意映卿卿  再一次呼喚你的名
    今夜  我的筆沾滿你的情
    然而  我的肩卻負擔四萬萬個情
    鍾情如我  又怎能抵住此情萬萬千千
   
    意映卿卿  再一次呼喚你的名
    曾經  我的眼充滿你的淚
    然而  我的心已許下四萬萬個願
    率性如我  又怎能拋下此願青雲貫天

    夢裡遙望  低低切切
    千百年後的三月
    我也無悔  我也無怨


 林覺民小傳: 

    林覺民,字意洞,一八八七年(清光緒十三年)生於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十四歲進人福建高等學堂,開始接触民主革命思想,他非常推崇西方的「平等」、「自由」學說,自號「抖飛」以表明傾向革命。 
    由於他性格剛直,敢於斗爭,每當學校中鬧起風潮,總是被推為首領。 
    課餘論及時事,他總是慷慨陳詞:「中國非革命無以自強。」 
    林覺民受審訊結束時,張鳴岐對身旁的幕友私語道:「惜哉!林覺民。面貌如玉,肝腸如鐵,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奇男子。」林覺民在獄中粒米不進,就義時俯仰自如,面不改色。時年僅二十五歲。
 

   

 

       

與妻訣別書/林覺民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羶,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其使我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辭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
     
    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後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後有遠行,必以見告,我願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餘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時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汙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無時無地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重圓?則較死為尤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
     
   吾今死無餘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我死後,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日後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汝旁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吾愛汝至。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夫!紙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舍我,其時時於夢中得我乎!一慟!
          
     
                 辛亥三月二十六夜四鼓 意洞手書

  

329青年節之由來

    「意映卿卿如晤……」革命先烈林覺民,為了全中國人的福祉,寧願放棄大好的錦繡前程及幸福的家庭,義無反顧的參加革命,僅留下這篇「與妻訣別書」。

    一九一一年,同盟會革命黨人紛紛集中到香港,挑選文武雙全,智勇兼備而又抱必死決心的五百人在廣州起義。趙聲稱這些人為「選鋒」。就是精選的先鋒之意。他們都是革命陣營的精英。負責這次廣州起義的是黃克強和趙聲。當時計劃在發動革命之後,由黃克強率領一支軍隊攻打漢口。
    趙聲率領另一支軍隊攻打江南,直撲南京。可是由於溫生才暗殺孚琦,廣州清軍到處追查革命黨羽。
    革命黨人一再更改起義的日期,最後黃克強決定在三月二十九日起義。因為臨時決定起義,還在香港的趙聲等三百多人來不及到廣州。所以黃克強只率領一百多人來參加起義。一九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下午五點三十分,黃克強率領林覺民、方聲洞、朱執信,及其他革命志士在廣州發動起義。革命軍在廣州城內橫衝直撞,攻破總督府衙門。兩廣總督張鳴岐嚇得驚慌而逃,後來清軍大隊開到,革命軍雖然奮勇作戰,可是死傷越來越多,漸漸支持不住了,林覺民等四十三人被捕就義,第十次起義終於失敗。青年革命志士幾乎全部都犧牲了。
    後來有一位黨人潘達微,把這次起義犧牲的七十二烈士埋葬在黃花崗。因為犧牲的都是熱血青年,所以民國以後政府明訂這天為青年節。在廣州三二九起義犧牲的烈士以林覺民的事跡流傳最廣,最令人敬佩和感動。林覺民在起義前,曾寫了一封信向妻子告別,信中他表白了拋妻棄子,參加革命,就是要把家庭之愛化昇為愛國家,愛同胞的民族之愛。這封與妻訣別書,真情流露,後人讀了都深受感動。林覺民被捕後,不但不畏懼,反而勸告滿清官吏要洗心革面,獻身為國。滿清官吏只好判他死刑,他臨刑前面不改色,至死不失英雄本色。死時才二十五歲。
    三二九起義失敗後,趙聲匆匆趕來,和黃克強見面,兩人抱頭痛哭,不久趙聲因為悲傷過度一病不起。他臨死之前,口裡還不斷唸著杜甫的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次起義,革命黨雖然損失很大,但是對全國人心也發揮了作用,震醒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在此役中犧牲之革命先烈,其中七十二人葬於廣州黃花崗,皆為有為之青年菁英。由於烈士們捨己救國的精神偉大感人,因此政府在民國三十三年三月六日明定每年三月二十九日為青年節。
    青年節當天,中央會由總統親臨主持,在忠烈祠公祭革命先烈及陣亡將士,各地方政府亦會在當地的忠烈祠舉行公祭,並舉行慶祝青年節大會,表揚「十大傑出青年」,藉此激勵青年們珍視革命成果,為人類創造福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