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雅典的帕德嫩神廟(西元前447~432年)

    希臘神廟的特色,一方面有它的缺陷,另一方面又有它那迄今無與倫比的高超之處。這一缺陷,在於忽視內部空間;而其高超之處,則在於人體尺度絕妙的應用。我們在歷代建築評論的發展中,可以看到希臘神廟的崇拜者和詆毀者進行著長期的爭論。在當代,也可以看到兩個最有聲望的現代建築師在評價希臘神廟中互相對立,柯比意及其追隨者讚賞希臘神廟的人體尺度感,而萊特及其追隨者則對希臘神廟忽視內部空間感到遺憾。

    凡是首先探究建築空間的人,都會將希臘神廟斥為「非建築」。但若是將帕德嫩神廟(
the Parthenon)當作宏大的雕刻品來觀賞的人,則會像見到稀有的傑作那樣,深受感動。我們已經知道,每個建築師多少都應該同時是雕刻家,才能將自己的空間構思方案發展到建築物的造型和裝飾處理上。但是關於構想帕德嫩神廟的是雕刻家菲地,而不是建築師伊克提努和卡利克萊提斯,這個歷久不衰的傳說完滿地表徵了歷時七個世紀的希臘宗教建築發展的純粹雕刻性質(和效果)。

    希臘神廟的基本組成部分有高台基,其上立有列柱,支托連續的過樑,過樑又支承屋頂,還有一間內殿(
cella),在古風時期就是該類型建築物唯一的核心部分。這個內部空間,從未加以創造性發展,因為它沒有什麼社會功能需要。內殿不僅是一個圍起來的空間,而且簡直是一個封閉的空間,而封閉的內部空間正是雕刻品的特點。希臘神廟不是崇拜的場所,而是祭祀諸神不容入侵的聖所,宗教儀式是在神廟周圍露天舉行的。因此,雕刻師兼建築師的技藝和熱情就放在把支柱塑造成高超的造型藝術品,以及用無與倫比的淺浮雕來佈滿過樑的表面、正面山牆部和牆面。

      圖:雅典的帕德嫩神廟壁上的淺浮雕

    古希臘的思想同心理學的探索和內省很不一樣,後者後來成為基督教傳教的動力,並且在暗寂的墓穴中通過建築形式體現出來,而希臘文明的核心則是戶外活動,這種活動不在四面牆壁和一個屋頂的包圍之中,也不在家庭和神廟的內部空間之中,而是在聖地之上,在衛城上,在露天劇場中。衛城的建築歷史主要是城市化的歷史,它在人體尺度上是無與倫比的,在恬靜安詳和像阿波羅神像似的雕刻美方面是不可逾越的,它具有高度完美的包容力,超脫一切社會問題,具有自信的沉思默想的魅力,充滿精神上的莊嚴性,這一切是以後未曾再達到過的。

    每種建築風格都來源於某種建築任務,而在折衷時期由於缺乏獨創的構思,建築師總是從過去的題材中借用在建築的功能性或象徵性使用的東西。例如,十九世紀新古典主義所採用的題材從來沒有真正應用在建築的目的上:從倫敦的特拉法爾加廣場上的納爾遜紀念柱、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或大英博物館的立面,一直到無數採用希臘柱子和正面山牆頭的拙劣的小門廊,它們都是歐美各國中產階級住宅大規模營造的產物,古希臘建築物的形式被利用來建造紀念碑,作裝飾細部,作表面造型處理,作建築量體的加工處理,但就是從未被用於建築本身的目的。一般說來,雖然希臘復興時期也有某些例外,但遍佈世界的抄襲和重覆希臘風格都不過是像陪葬的假面具一樣,只是一種貼在由牆壁圍成某種內部空間的盒子上的東西。因此,他們保留的是希臘建築裏消極的東西,卻沒有保留原作上傑出的人體尺度感的本質特點。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希臘神廟中唯一供人們通行的部分是其圍廓,即列柱與內殿之間的走道。當希臘神廟流傳到西西里和南義大利時,圍廓更寬敞了。這或許表現出即使是義大利人民也傾向於空間效果的感受,並給予空間以更重要的地位;也表現了連他們都在力求擴展從希臘繼承過來的那種封閉的模式,並使之賦有人性。







──
文摘自《如何看建築》
Bruno Zevi 著/張似贊 譯/田園城市文化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ly 的頭像
    fly

    無 酒 館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