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寫面臨重整的時代-第四屆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決審會議紀錄  

 

  此次文章多有瑕疵,包括標點符號不會用,經常一句話一路逗點到底,最後再標上句號。書寫者雖然可以創造特殊的詞,但也需符合基本文法與邏輯性。(顏崑陽)

  文章應該言之有物,感情真摯,有些文章言之無物,或者文字技巧勝於真實感情,比較可惜。(阿盛)

  文字的質感還是要好,用字要精準。這可能是一個重整的時代,散文應該挑選怎樣的題材才能勝出?怎樣表現自己的質感?對參賽者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戰。(張瑞芬)

  現在,出現非常多夾敘夾議的作品,把知識性的東西放到散文中呈現,結果就是故事的感動性變少。基本上文章的題材比十年前更為廣泛多元,每個人為了得獎都備出新招,但錯別字很多,這是每個文學獎都有的問題。(劉克襄)

  我自己對散文的要求是「結構、節奏、層次」,三個重點的前提則是「文字」,一定要文字夠好才能支撐這三項,如果能在結尾做到有意境,留下想像、思考的空間,就是最好的作品。(季季) 

 

 

第四屆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決審會議紀錄
 
 
時 間:2008年10月17日下午12時30分

地 點:自由時報大樓1樓會議室

決審委員:季季、阿盛、張瑞芬、劉克襄、顏崑陽(依姓氏筆畫排序)

記錄:鍾佳欣


首先,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執行長蔡素芬報告,第四屆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共計465件作品參賽,由徐國能、鄭栗兒、李欣倫、孫梓評、王盛弘、劉叔慧等六位初審委員分三組進行初審評閱,選出37篇進入複審。再由柯裕棻、蔡逸君、唐捐等三位複審委員選出14篇作品進入決審。

五位評審共推季季為主席,先評選小品文獎,接著進行散文獎的審議,評審分別對參賽作品提出整體感想。

顏崑陽:此次文章多有瑕疵,包括標點符號不會用,經常一句話一路逗點到底,最後再標上句號。另外,書寫者雖然可以創造特殊的詞,但也需符合基本文法與邏輯性,此次文章充斥太多生硬、似通非通或累贅的詞,整體文字品質不夠好,散文應能以文字品質維持藝術性。敘事形式方面,有些太過平鋪直述,找不到屬於自己的特色;敘事形式涉及整篇文章的節奏感,如果節奏感抓得好,散文的音樂性就會出來。總體來看,有待加強,沒有令人震撼的作品。

阿盛:和最近其他的文學獎作品相較,此次確實沒有使人震撼的文章,不過以一般得獎作品的程度來看,當然也是有符合水準的作品。此外,文章應該言之有物,感情真摯,有些文章言之無物,或者文字技巧勝於真實感情,比較可惜。

張瑞芬:此次整體素質略有降低,先跳過錯字不說,文字的質感還是要好,用字要精準。此次鄉土文學有式微之勢,愛情不流行,政治議題也不受關心,議論與知性的東西很少,這可能是一個重整的時代,散文應該挑選怎樣的題材才能勝出?怎樣表現自己的質感?對參賽者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戰。在黑暗的時代一定都會有好的演出,很期待選出一些有潛力的新人。

劉克襄:相對於小品文,散文獎參賽作品我讀得比較辛苦,重複閱讀後陷入沉思。過去早期的散文,常常以故事性獲得評審青睞。漸漸地,散文的故事性開始用小說的形態表現,「他者」的小說概念混淆了散文的定義。到了現在,則出現非常多夾敘夾議的作品,把知識性的東西放到散文中呈現,結果就是故事的感動性變少。在所有篇章裡,其實也有一、兩篇讀起來有冠軍相,我自己很喜歡;基本上文章的題材比十年前更為廣泛多元,每個人為了得獎都備出新招,但錯別字很多,這是每個文學獎都有的問題。

季季:我對題材不會特別重視,因為這麼多年來看過這麼多的年輕寫手,有一個感想就是,陽光底下無新事。在這種大家都差不多的生活裡,題材是否特殊較不重要;至於文章用什麼角度切入,則涉及個人才氣。我自己對散文的要求是「結構、節奏、層次」,三個重點的前提則是「文字」,一定要文字夠好才能支撐這三項,如果能在結尾做到有意境,留下想像、思考的空間,就是最好的作品。

接著進行第一輪投票,每位評審不計分圈選六篇文章。


五票作品:

〈白雪公主和七矮人〉(阿盛、顏崑陽、劉克襄、張瑞芬、季季)


四票作品:

〈彩虹橋〉(阿盛、顏崑陽、劉克襄、季季)


三票作品:

〈漫長的告別〉(阿盛、顏崑陽、季季)

〈有畔〉(阿盛、劉克襄、張瑞芬)

〈塵生〉(顏崑陽、張瑞芬、季季)


二票作品:

〈報告主管〉(阿盛、張瑞芬)

〈扮戲〉(阿盛、季季)

〈心猿〉(顏崑陽、張瑞芬)

〈身分〉(劉克襄、季季)

〈花嫁〉(劉克襄、張瑞芬)


一票作品:

〈荒了〉(顏崑陽)

〈親愛的林宥嘉〉(劉克襄)


○票作品:

〈瓷露〉

〈國民街42號〉


獲○票作品直接淘汰,由獲一票作品討論起,並由給票的評審先提出意見。

 

〈荒了〉

顏崑陽:寫母親、寫家的東西很多,這都是很熟爛的題材,這一篇剛好寫家也寫母親,這個題材不好處理,一般人會從正面切入,寫家庭的溫馨或母親的偉大,但是作者用了聰明的手法,從特別的角度切入,寫母親跟家的關係,當母親不在,家荒廢了,負面書寫中呈現母親對家庭的重要,不言而喻一個母親在家裡的地位。文字流暢、自然,沒有造作之處。

〈親愛的林宥嘉〉

劉克襄:這是所有篇章裡比較輕鬆的作品,但是做為一個歌迷來講,作者實在太全知,因此不積極推薦此篇。


就兩票作品進行討論,由給票的評審先提出意見。

〈報告主管〉

阿盛:書寫的比喻十分奇特,寫得相當好,透過監獄裡肉體與心靈的對話,寫出監獄的各種情況,包括說謊、真真假假、任何隱密不是真正的隱密等等,結尾處理得很有力道,唯一的缺失是複雜了一點,而且設計性很強,但仍可支持。

張瑞芬:題材較特殊。以前看監獄受刑人的文章,通常是情感多一點,技巧少一點,但此篇沒有這個問題,作者的文字功力不錯,在真話與假話、隱藏跟暴露之間,試圖做一點哲學的辯證;事實上,監獄是隱藏在社會之外、不被看見的,但受刑人卻被迫把所有的事情暴露在主管面前,但暴露出來的事情究竟是真實或虛假也很有問題。表達的技巧性不錯。

顏崑陽:此篇的創新意圖是所有文章中最強的,題材的選擇也非一般性,但文章太觀念性,有個理論先存在那裡,又一直有傅柯的影子,充斥著規訓與懲戒、非常後現代的論述。要把理論化、哲學思辯的東西轉化為感性的書寫本就困難,因此轉化不好就會變成一堆概念,無法清楚地表達。此篇初看嚇人,但細看覺得太刻意,敘述形式經過相當設計,連括弧的使用也十分刻意,括弧有時能產生一種聲音與發言的效果,但此篇使用得太過浮濫,文字太造作,而且其中的邏輯辯證會讓一般讀者看不懂。過於追求創新,到最後卻走火入魔了,應該要回歸自然才好。

季季:此文過於矯情。監獄與自由、形體與精神的辯證,自古以來很多,還是可以書寫此題材,但要用什麼方式寫,應該好好思考。此文非常設計性,用了八個子題做為結構的進行,看起來嚴謹,卻也呈現「僵化」的缺失,如顏老師所講,寫到死胡同裡。我想散文感人的地方,就是有一種情,那種情可以從對方的身體流到我們心中,那樣才是感動,也才是散文最重要的品質。

劉克襄:設計性太強,其實,創新的定義非結構,而是文字傳達感動的實驗。

〈扮戲〉

阿盛:此篇寫的主角是阿嬤,平順、傳神。

季季:文字平鋪直述,部分敘述有些瑣碎,選它是因為很喜歡文中的阿嬤,加上此次的鄉土題材減少,這篇正好是鄉土題材,且阿嬤特殊性很高,不但演戲也種田。作者寫出對阿嬤的觀察與感情。

顏崑陽:此篇太過平實,文中的阿嬤有其特殊性,可是一個好的題材要有成功的敘述才會感動人心,此文有很生動的人物,卻寫弱了。

劉克襄:阿嬤本身很精采,但文字無加分,反而扣分。

〈心猿〉

顏崑陽:此篇想傳達的意義豐富而複雜,通過隱喻符號,整合出來形成一種幻式,設計性合情合理,書寫敘述虛實交織,鏡像性的描寫,掌握得不錯,有魔幻寫實的效果。文中的引用也算恰當,包括《搜神記》裡有關猿猴的記載,以及鏡子的傳說。文字敘述活潑,部分地方拗硬,造作而不自然,但瑕疵不至於瓦解內容的豐富性,創意性相當夠。

張瑞芬:此篇完整度較高,題目與內文連接得不錯,從魔幻寫實出發,文中一個三十幾歲的女子發現生活裡出現猴子,而她的名字就叫「袁菁」──深受猿害之苦的她,事實上就是一個猴子精,因此,插入《搜神記》的故事很具深意。衍生婚姻中跟婚姻外的狀況,一個女子未婚、一天到晚被相親照片所包圍,因此她也在表現自己的心猿意馬。文字雖拗口怪異,但卻形成一種風格。作者意圖從怪異中殺出一條生路。我推薦此篇。

劉克襄:原本不能接受作者引經據典,但被張老師的說法說服,改投此文一票。

阿盛:仍然不喜歡文中的引經據典,寫者的自身能力應該可以處理好「心猿意馬」或「老小姐」的心理狀態,但卻做了太多引用,特別是結尾寫鏡子的部分似乎沒有必要,如果拿掉會很好。

顏崑陽:書寫中某些知識的介入,有時會破壞敘述,有時也可增加厚度,此文引用得不錯,但引用了太多,若能概括性地敘述,關鍵句引出即可,這樣與讀者的隔閡就小了,此點可改進。

季季:好的散文,讀的時候一字一字很流暢,不受干擾,但閱讀此篇時,不斷受到文字的干擾,使得文章的節奏和氣勢一直中斷,這就是散文的敗筆。另外,首段一開始就提到「猴、鳩、蝸」三種動物,混亂讀者視聽,作者太刻意求工,雖有才氣卻不懂節制。

〈身分〉

劉克襄:和〈扮戲〉的情況類似,也是有好的題材,情境感人但卻沒有好好表現。此篇文字拉雜,拉了很多史料進來鋪陳,卻做得不夠成功。

季季:和〈荒了〉比較後,我選擇這篇,〈荒了〉文字活潑,但也較為幼稚,此篇文字較沉穩。起先不知道作者到底要表達的「身分」為何,通過他對歷史的追索也沒有得到答案,最後得知他的身分就是沒有父母親的人,而他的姊姊要結婚、生小孩了,即將有新的家庭……我很喜歡這篇,但很遺憾結尾太匆促,若能再多兩百字寫姊姊結婚而自己什麼都沒有的心情、完全被父母拋棄的孤獨心境,就更好了。

顏崑陽:此文流暢、平淺,和〈荒了〉比起來,〈荒了〉切入的角度較有新意,較能脫穎而出,此文的敘述平實,缺乏靈活的變化。主題書寫身分,不管是家族或自己未來的定位,都寫得較為表層,深沉性的東西沒有觸及。

阿盛:情感部分太過平面,不管是個人血緣或失去父母的身分都不夠深入,提到平埔族的部分似乎沒有必要。

〈花嫁〉

劉克襄:敘述自己的結婚心情,不過拉進了太多歷史,文字控制能力也不是很好,但算是有一點新意。

張瑞芬:這是我的備取,此篇很難給人強烈的感覺,待嫁心情的題材太普通,尤其提到黛妃的世紀婚禮或灰姑娘的例子,都不能帶來驚奇,不過文字瑕疵不多。

顏崑陽:很平淺的文章,寫待嫁女兒心,從以前不漂亮到現在結婚的身體變化,穿插舊時代的婚禮、禮俗等,有點拉雜,鋪敘上情意進不去,是較表層的敘述。

季季:此文題材很簡單,就是新嫁娘試禮服的心情,失敗之處為切入角度。散文第一句非常重要,因此文章應從第三段開始寫起,「彷彿婚禮從此刻開始」,然後再把自己的回想、歷史等等融進來,但文章卻從「1981年在聖保羅教堂……」的黛妃世紀婚禮談起,這種開頭是失敗的,再者,引述太多東西,企圖心強但能力不足。

三票作品:

〈漫長的告別〉

顏崑陽:算是所有篇章中較完整、成熟、少瑕疵的作品。由父親的遺作帶出父親對祖父的印象,再帶到自己的工作,將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現實性,與自己工作的劇團交織一起,甚至處理到葬禮等問題,整合得很不錯,敘述也很靈活,許多文字非常有力量。

阿盛:文字精練,體裁完整,適當地引用父親的生前筆記,帶出父親的立體形象,包括父親的觀念、對人生的看法等,都表達得很清楚,把兩代之間相異與相同都寫出來,這樣的引述不同於經典的引述,是為必要,寫得相當不錯。

季季:這篇的技巧是所有參賽作品中最好的一篇。從結構、文字選用、層次都很清楚。其實作者開始撰寫此文的時間,已經是父親去世多年以後,文章開頭是女兒要代表家屬在法會上致詞,所以女兒蒐集父親的資料,並引用父親所寫的文字,過程中她也發現,原來父親在二十四歲時,也同樣失去了父親,從父親留下的文字才了解他對於生死的看法,結尾則結於她上台致詞,朗誦父親的詩。前後一致,文氣淡然,沒有激情,平淡中有深意,流露出她與父母三者之間的心靈對話。作者擅用劇場的戲劇語彙,轉化、對照生命的舞台,層次處理得非常好,是我的第一名。

顏崑陽:這篇成功的地方是,它是複合性主題,整合了好幾層關係,包括父女、母女的關係,甚至是社會上葬禮文化、捐贈大體的生命光輝,到生命本身的存在意義等,這麼複雜的主題,卻能處理得規律、層次不混亂,功力很好,也是我的第一名。

張瑞芬:有點看不出作者與父親的情感,這部分少了琢磨,另外則是父親平常的言行舉止也很少帶到,找不到太多線索。

季季:其實從文中可以看出女兒和父親的感情較淡,父親去世後過了三、四年大體才被火化,女兒才在父親的葬禮上開始了解父親,起先我認為題目很通俗,但後來覺得「漫長的告別」真的很切題。

〈有畔〉

阿盛:此文描寫現代的農村,藉由田埂衍生出來的意象,包括人與人之間的界線、時代的改變、農村的變與不變等等,寫得不錯,但前後的引用實在無必要。

劉克襄:把引述部分拿掉的話,是一篇不錯的文章,作者對於土地的問題,以及描述土地和自然之間的關係,都處理得綿密而深厚,很有感情,也讓人非常感動。

張瑞芬:文中提到「那邊是我們的田……」,有些不合邏輯,嫻熟農事的作者怎麼會不知道自家的田在哪裡?最後的結尾也有點莫名。

劉克襄:「那邊是我們的田」,這是可以理解的,例如在高速公路旁,遠遠地看著一大片地,也有可能只是概括性地指示位置。

顏崑陽:關於工業文明入侵鄉村,或交通建設改變農村景觀的書寫很多,是很熟爛的題材,但我認為此篇仍有新意,能具體深入地切進農村生活的某些人際關係,「田埂」的意象處理得不錯,分割所有權的標記,而衍生出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雖然敘述技巧沒有很好,但還算流暢。

季季:文字的敘述是失敗的,例如「常見的田間工作是除草……」,直接寫「除草」即可,又如「……放在現代農業的田埂」也是多餘的敘述,此文有諸如此類的問題。

〈塵生〉

顏崑陽:這是此次作品中最浪漫的書寫,寫出了年輕的情懷,文字品質是最好的一篇,詩的意象不斷在文中出現,情感的書寫相當幽微,讀起來十分具有美感。

張瑞芬:文章的筆觸很細膩,情節有一點模糊,一個藝術工作者回到花蓮海岸的故鄉,希望開個小店,整體意境很不錯,是此次散文中純抒情式的一篇,有其特殊性,文字技巧很好。

季季:我認為這是一篇同志的書寫,敘述者的「我」和「他」是一對同志,但最後因為兩人對生命見解不同而分開,但他們都想要開店,夢幻之店一直在文中出現,雖然「他」離開了,但因為有共同的夢想,所以有情感上的連結,這部分很動人。

四票作品:

〈彩虹橋〉

張瑞芬:很喜歡這個故事,但附記有一點怪,其實附記可以拿掉。

季季:要有附記才合理,否則已經死去的人如何寫文章?此篇屬魔幻寫實,為一個靈魂的再敘述,文章裡的任何缺點都可以因為是靈魂的敘述而變得合理。此次原住民的題材太少,加上作者寫得不錯,我支持它。

顏崑陽:本文對一個去世的人用假擬的方式進行回溯的敘事,文字很傳神地寫出原住民的幽默,精準模擬出原住民的口吻,但文字品質稍微差,贅字多,標點的使用也有小瑕疵。整體傳達了原住民的樂天,即使身為弱勢、資源匱乏,但仍能善良、樂觀,相當生動。

阿盛:確實不錯,很有幽默感。

劉克襄:很生動,題材特殊,寫出了原住民貧窮裡的快樂。

五票作品:

〈白雪公主和七矮人〉

顏崑陽:此文敘述方式複雜,具有魔幻寫實的效果,有些地方較為晦澀,但不至於影響文章的整體,算是一篇滿有深度的作品,其中「飄浮」一詞的使用,透過想像力,讓九十歲的老人可以自由穿梭在疾病當中,讓疾病本身產生一種敘述。

劉克襄:我倒不覺得此文屬魔幻寫實,對於一個年紀很大的長者而言,生跟死其實差距不大,就像已經死掉但還活著的人一般,所以用這種語言的敘述法,是抓到平常生活中的某種味道。

季季:這裡使用的「飄浮」其實是一種意象,象徵阿嬤對人生已經「放下」,對自己的生死並不在乎。

阿盛:駕馭結構的能力非常足夠,文字技巧沒有問題,虛實交錯的部分處理得很好,包括阿嬤的病、自己的病,交錯卻不混亂是很不容易的,結尾也寫得不錯。

張瑞芬:我也很喜歡這篇,但文中的對話有點不真實,例如某問句:「阿嬤,怎樣才能學會飄浮?」這不像一般日常會出現的對談,其他部分則沒有問題。

所有獲票作品討論完畢,接著進行第二輪的計分投票,評審各自選出五篇文章,並給予1至5分以判定作品名次。結果如下。


〈白雪公主和七矮人〉21分

(阿盛5分、顏崑陽4分、劉克襄5分、張瑞芬3分、季季4分)

〈漫長的告別〉19分

(阿盛4分、顏崑陽5分、劉克襄4分、張瑞芬1分、季季5分)

〈彩虹橋〉11分

(阿盛3分、顏崑陽1分、劉克襄2分、張瑞芬2分、季季3分)

〈心猿〉9分

(顏崑陽3分、劉克襄1分、張瑞芬5分)

〈塵生〉8分

(顏崑陽2分、張瑞芬4分、季季2分)

〈有畔〉4分

(劉克襄3分、阿盛1分)

〈報告主管〉2分

(阿盛2分)

〈身分〉1分

(季季1分)

經過計分,評審確認且無異議後,第四屆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結果出爐:〈白雪公主和七矮人〉獲得首獎,〈漫長的告別〉獲得二獎,〈彩虹橋〉獲得三獎,〈塵生〉與〈心猿〉並列佳作。

 

--全文刊於2008年11月24、25日 自由時報副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ly 的頭像
    fly

    無 酒 館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