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6年1月,木心在大陸的第一本書——散文集《哥倫比亞的倒影》出版,轟動國內文壇並引發爭議,一時間人們爭問「木心是誰」。此後又有多本書在大陸出版。如今,他的新作千首俳句和《偽所羅門書》即將面世……


  ─刊於-2006-10-7-《嘉興日報》

 



 
 關於木心      文/陳村


    我在今夜了此夙願。

    我並不知道木心先生的多少軼事,未能讀到他全部著作,也無力總結出木心的偉大意義。他遲遲沒有出現,我是在文學雜誌上邂逅他的文字和名字,讀罷如遭雷擊,不可能再忘記這個人的存在。我終於發現,生活在我同時代的人中,在中文寫作中,還有這樣的一位前輩。

    阿城和陳丹青是知道他的。在紐約,他倆曾和其他人「湊份子」聽過木心的課,如當年周氏兄弟在日本聽章太炎的課。陳丹青提起木心先生,言必稱「師尊」,據說他保留著聽課筆記。阿城是木心最做出跡象的傳人,他在文章中也閃爍其詞地提到過木心先生,稱「先生」而非「師尊」。兩人的寫作風格有異,木心更典雅更遊刃有餘,阿城要小心多了,但他的流浪與鄉野是木心文章中所無。我一留心,甚至從阿城、陳丹青的文字中認出哪些是木心的遺傳。

    我這輩子讀過無數中文,結識許多作家,至於業餘愛好寫作的文友更知道得無邊無際,毫不誇張地說,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見到的依然活著的中文作家中最是優美、深刻、廣博。一不留神,堆積在我們周圍的「大師」太多了,時不時還要諾貝爾一下。真正熱愛中文的朋友,讀讀木心吧,他們立刻矮下去癟下去並好笑起來。我日前破例看電視,拍的是上海的作家。看的時候不由歎氣,如果木心仍在上海,哪裏輪得到我等說嘴?

    我沒見過木心先生,曾住紐約的朋友向我描述過他。我曾在網上瘋狂地搜索「木心」,希望多搜出一點資訊和作品。我搜到的是:木心,本名孫璞。1927年生。浙江桐鄉縣(一說烏鎮)人。簡歷: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系畢業,曾任杭州繪畫研究社社長,上海市工藝美術中心總設計師,上海市工藝美術協會秘書長,《美化生活》期刊主編,以及交通大學美學理論教授。自1982年起他便長居紐約,從事美術及文學創作,作品多發表於臺北及紐約的報刊。可查到的著作目錄:

《散文一集》--洪範 1986 散文(已絕版)
《瓊美卡隨想錄》 --洪範,1986,散文(已絕版)
《即興判斷》--圓神,1988,散文(已絕版)
《溫莎墓園》--圓神,1988,小說(已絕版)
《西班牙三棵樹》--圓神,1988,詩(已絕版)
《素履之往》--雄獅,1993,散文(剩一本)
《巴瓏》--元尊文化, 1998,詩(已絕版)
《會吾中》--元尊文化,1998,詩(已絕版)
《馬拉格計畫》--翰音,1999,散文(已絕版)
 

    發表於 2006-12-01
 

    http://amoilife.blog.edu.cn/    

 



陳丹青:我的師尊木心先生



      木心本名孫璞,生於1927年,浙江桐鄉人。1946年進入由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專學習油畫,不久又轉投林鳳眠門下,在杭州國立藝專繼續探討中西繪畫。建國後,木心一直堅持著自己的藝術創作。曾任上海工藝美術家協會秘書長。1982年移居紐約。木心著有《散文一集》《瓊美卡隨想錄》《即興判斷》《溫莎墓園》《素履之往》《巴瓏》《會吾中》等作品。同時,他的畫作也被大英博物館收藏,這是20世紀第一位有作品被該館收藏的中國畫家。 


    1 


    1982年我與木心先生在紐約結識,從此成為他的學生。24年來,我目睹先生持續書寫大量散文、小說、詩、雜論;上世紀90年代初,我與其他朋友聽取先生開講《世界文學史》課程,歷時長達5年。課程結束後暢談感想,我說:「我可以想像不出國,但無法想像出國之後我不曾結識木心先生。」 

    上世紀80年代初,新時期文學剛剛萌芽,世界文學剛剛介紹進來,中外經典文學的記憶剛剛開始艱難地恢復,總之,我們剛剛從漫長的文學休克期蘇醒過來——今天,中國文學已經換了三代人,出版盛況空前,過去50多年、過去近百年,乃至更古早的經典中國文學,都在被我們廣泛閱讀、評價、研究,在我們的文學版圖上,大大小小的星座已經各得其位。雖然,文學在今日中國的命運是大家持續議論的話題,但大家都會同意,和30年前相比,我們告別了文學的無知年代。 

    但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中,木心先生的名字不在其間,絕大多數文學讀者不知道這個名字,更沒有閱讀過他的書。在中國當代文學的時間表上,木心先生不屬於其中任何一個階段,在空間上,他密集寫作與出版的地點不在本土。總之,在他的祖國,他之所以未被淹沒,是因為他尚未被認知。 

    這就是我的敍述的困難:木心先生與我們同在一個時代,但是他出現得太遲了,我應該怎樣介紹他呢? 


    2 


    木心先生不是一位「新作家」。他的寫作生涯超過60年,早期作品全部散失,但上世紀80年代再度寫作後,臺灣為他出版了多達十余種文集。他的部分散文與小說被翻譯成英語,成為美國大學文學史課程範本讀物,並作為惟一的中國作家與福克納、海明威作品編在同一教材中。 

    但木心先生也不是所謂「老作家」。大家應該記得,上世紀70年代末迄今為止,我們目擊了被長期遺忘的「老作家」是如何在中國陸續「出土」的過程,這份名單包括周作人、徐志摩、沈從文、錢鐘書、張愛玲、汪曾琪、廢名、胡蘭成……乃至辜鴻銘、陳寅恪、梁漱溟、錢穆等。木心先生不屬於這份名單。他在海外獲得遲來的聲譽是在上世紀80年代,而他被大陸讀者認識、閱讀的過程,今天才剛剛開始。 

    因此,以我的孤陋寡聞,迄今為止在我們視野所及的中文寫作及外語寫作的華裔作者中——包括美國的哈金、法國的高行健——我暫時找不出另一位文學傢俱有像木心先生同樣的命運。我這樣說,不是在陳述木心先生的重要性,而是惟一性。而這惟一性,也即暗示著木心先生的重要性。

    敏銳的人士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現」這位「文學魯賓遜」。就我所知,阿城、何立偉、陳子善以及巴金先生的女兒最早在內地傳說木心先生。第一位將他的文章逐字逐句全文打入電腦,於新世紀發佈在網站上的,是上海作家陳村。他讀到木心先生的《上海賦》時,「如遭雷擊」,乃為文宣告說:「不告訴讀書人木心先生的消息,是我的冷血,是對美好中文的褻瀆。」他指出:「企圖用中文寫作的人,早點讀到木心,會對自己有個量度。因為,木心是中文寫作的標高。」 


    3 


    現在大家終於能夠閱讀木心先生的書。但我們仍然有可能遭遇困難。為什麼?因為我們幾代人已經被深深包圍並浸透在我們的閱讀經驗之中。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我們經常談論一件作品,但很少反省自己的閱讀——初讀木心先生,驚異、讚美者有之,不習慣、不懂得而茫然漠然者也有之。我斗膽以簡略的方式陳述這種閱讀經驗,那就是:當我們打開木心先生的書,很可能不是我們閱讀木心,而是他在閱讀我們。 

    20多年前,當大家忽然發現中國曾經有過譬如沈從文、張愛玲這樣的作家,我們驚異的是什麼呢?正是另一種我們所不熟悉的閱讀經驗。這種被長期中斷、遺忘的陌生經驗立即征服並動搖了我們——這種征服動搖的過程還得加上上世紀80年代西方新文學帶給我們的新經驗(譬如昆德拉、博爾赫斯、魔幻現實主義等)——大家想想看,近30年來,如果我們的寫作實踐與文學觀發生了變化,正是起於閱讀經驗的變化。 

    20多年前當我初讀木心先生的文字,我的錯覺就是將他與「五四」那代人相並置,但隨即我就發現,即便是周氏兄弟所建構的文學領域和寫作境界,也被木心先生大幅度超越——既矛盾又真實的是,木心先生可能是我們時代惟一完整銜接古典漢語傳統與「五四」傳統的文學作者,同時,在「五四」一代以及上世紀40年代作者群中,我們無法找到與木心先生相近似的書寫者——此所以我稱木心先生是一個大異數,是「五四」文化的「遺腹子」,他與後來的傳統的關係,是彼此遺棄的關係。阿城為此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木心先生其實是在為『五四』文學那代人『背過』。」 

    我猜,這就是為什麼今天的讀者驟然遭遇木心先生的文學、文字、文句、文體,都會極度好奇:他是誰?怎麼會有這樣一位作家?我們的困惑猶如發現「文學不明飛行物」:為什麼他從來不曾出現在我們的文學視野之中? 

    不要將木心先生誤作哲學家:從先秦諸子到希臘哲人,從但丁到尼采,他取中國山水畫的散點透視予以觀照,而不是學者式的焦點透視,他說,哲學與思想只能作為文學的遙遠的背景,推近到紙端,文學會燒焦、冒煙的……此外,散文家、小說家、文學家這些稱謂,對於木心先生即便不是誤解,也可能不是正解。我記得1994年陪他在英國拜訪莎士比亞墓,墓碑上寫著「詩人」而不是「劇作家」,先生看見,深以為然。 


    4 


    翻閱那些我在20多年前就閱讀過無數次的散文,再次感到先生是一個無解的謎——他來路寬闊,但沒有師承;他秉承內在的意志,但沒有同志;他與文學團體和世俗地位絕緣,他曾經長期沒有讀者,沒有知音,沒有掌聲……這是他所追求的嗎?在50多年來龐大的中國文學群體之外,我看見,這個人自始至終單獨守護著,同時從不受制於「五四」開啟的價值、精神與世界觀,憑一己之身、一己之才,持續回應並超越那代人遠未展開就被中斷了的命題——譬如白話文如何成熟;譬如傳統漢語在當代文學的命運與可能性;譬如中文寫作與世界文學的關係;譬如在世態與時代的種種變幻中怎樣以文學挽救文學…… 

    最後,恕我略微交代我與先生的關係。先生從來畫畫,我也從來畫畫。先生寫作,我於是在旁邊叫好——現在我簡直不敢相信,當年我讀的都是他一疊疊手寫原稿——然後先生轉過頭來對我說:「你也要寫呀……」回國六年,我竟然出了幾本書,遲遲不敢給先生看。承國內讀者錯愛,我得到幾位熱心的讀者,其中一位是上海青年女作家王淑瑾。我看她當了真,於是借木心先生的著作給她讀。她來電話了:「陳老師啊,我原先以為你寫得好,現在讀了木心先生的書,你在他面前變成小癟三!」

    我聽她這樣說,當下大喜:真的文學總算公道的!可是我的陽謀同時也就被點穿,我今天索性說破:什麼陽謀呢?請大家原諒:我寫書,我出書,就是妄想建立一點可疑的知名度,借此勾引大家有朝一日來讀木心先生的書。


(本文系陳丹青先生的講演稿,有刪節,分節標號為編者加)


    
木心,1927年生,原籍浙江。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

1982年定居紐約。

從1984年起,臺灣洪範、圓神、元尊(遠流代理)、翰音等出版社陸續出版了木心作品,包括:散文集《瓊美卡隨想錄》、《散文一集》、《即興判斷》、《素履之往》、《馬拉格計畫》、《魚麗之宴》、《同情中斷錄》;詩集《西班牙三棵樹》、《巴瓏》、《我紛紛的情欲》、《會吾中》;小說集《溫莎墓園》等。  




相關資料:

木心是誰?
閱讀木心,你準備好了嗎?
木心:文學信仰使我渡過劫難
木心:我是在等待 一等就是二十年
木心答臺灣《聯合文學》創刊號特設之「作家專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ly 的頭像
    fly

    無 酒 館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