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盛寫作私淑班 17周年特開夏季進修班

   100年7月14日(四)開課,名額已滿,下次請早! 

攝影:彭義方


● 報名資格:不限經驗條件,凡對文學欣賞與創作有興趣者,皆可報名

● 課程內容:以散文或小說習作為主

● 招生名額:小班制,名額限定15名,額滿即止﹝名額已滿﹞

● 上課時間:每週四,晚上7:20至9:40,共18堂

● 開課日期:2011年7月14日開課(週四)
 

● 課程收費:6000元/人(含講義等,不預收)

● 地址:新北市中和區中山路二段67號(大愛香榭大廈)

● 交通︰捷運頂溪站/或275、297、706路公車,抽水站下

● 停車場:中山路二段光華街口,7-11便利商店巷內20公尺有自強游泳池停車場

 ● 報名方式:可在私淑班新聞台留言版或回應欄留言報名,或寄至阿盛電子信箱:asheng424@pchome.com.tw 報名

● 洽詢電話:(02)2242-6146

 

 阿盛情深如此-側記作家阿盛

文/張嘉惠  

.緣起

  從中學時代到研究所時期,因為興趣使然,總有機會因採訪或參加文藝營隊,得以親炙作家容顏,聽他們侃侃而談對文學的精闢見解,或是他們的人生歷練、寫作經歷。正式教書這幾年,在日復一日的課堂生涯中,卻不免感覺離文學人生愈來愈遙遠,有一種焦慮感始終揮之不去。尤其在懷孕之後,這種感覺更加強烈。面對即將到來的新生命,在將為人母的興奮期待之外,仍免不了一絲擔憂,擔憂自此之後就更沒有自我的空間。

  在這樣的心態下,我按下了一組之前蒐集教學資料時就抄下的號碼──作家阿盛寫作私淑班的報名電話。幾個月後,「入門班」成班,我於是挺著八個月的大肚子,來到作家阿盛經營的文學天地,正式成為寫作班的學員。

.私淑班裡日月長

  踏進盛師位於中和市的「將就居」,立刻感受到這是一個溫馨而充滿濃濃書香味的小天地。牆上掛著許多盛師的收藏品:書法、畫作、民俗文物,滿滿的書櫃和一張張歷屆寫作班學員們的合照,還有一尊閉目含笑的觀音,默默見證著寫作班走過的這十多年歲月。

  盛師於十四年前靠一己之力成立「寫作私淑班」,背後沒有財團、基金會的支持,僅僅是為了喜好文學的朋友們提供一個入門的橋樑。在此之前,他曾是中國時報的記者、編輯、主任,也是臺灣鄉土文學不能忽略的代表作家。大學畢業後的他做過中學教師,因〈同學們〉、〈廁所的故事〉等名篇於文壇出道,被延攬至中國時報工作。十七年的報社生涯,他看遍都會百態,而胸中那份對寫作的熱忱驅使他辭去工作,更全心地面對自己的創作生涯。剛開始創立寫作班,朋友們都說他絕對撐不下去,憑著一股韌性和堅持,十多年的歲月過去了,盛師仍堅守崗位,默默在社會一角傳承文學的香火。

  在每次上課前,盛師總會熱好一壺麥茶,煮好咖啡,給學生或提神或潤喉解渴。簡單的一個動作,卻說明了老師對學生的重視。他收學生的方式像姜太公釣魚,靜靜等待願者上鉤。這些學員中,有大學生、中學教師、軍警業、紀錄片導演、甚至還有過大學教授。然而面對這些來自四面八方、各行各業的學生,他總是用一樣認真而誠摯的態度來看待每一位願意親近文學的人。

  盛師有一本厚厚的筆記本,封面是已故畫家劉其偉的畫作,筆記本中記載了他這十多年來每一期寫作班的學員資料。一般而言,為初次參加者開設「入門班」,到筆者這一屆已是第四十三期入門班了。為維持品質,每班學員人數最多不超過二十人,多在十五人上下。走過十多年歲月,大環境改變了,純文學風氣也不如以往,近年來入門班要成班總要等一段時間,人數也較少,但筆者偏愛這樣的上課氛圍:和幾位學員一起討論名家作品,分析篇章結構、內涵主旨,老師適時點出我們的盲點,提綱挈領地闡示要點所在。昏黃的燈下,大家拋開白天的工作,可以全心沉浸在作品中,彷彿回到學院裡,重溫學生時代的單純美好。

  對筆者而言,尋找作家在作品中著力設想之處,猶如尋寶遊戲般刺激。看似簡單的賞讀作品,其實背後需要長時間寫作功力的累積以及大量閱讀作品培養的敏銳,才能深刻地點出作品的深意。寫作最難在如何「自然」而貼切地呈現主題,第一次討論盛師出道名作〈廁所的故事〉,文章看似輕鬆詼諧,但經盛師提點,這才發覺寫作者早在敘述者、時序、敘述語調等結構上做了許多功夫,才能將作品以完美的藝術手法自然地呈現。可知「解人」不是這麼好做的,「閱千劍而識器」更是果不其然!

  在賞析作品之餘,盛師尚有許多文壇趣聞,佐以了解作家為人情思,這可是別處得不到的私房秘辛。一回盛師拿出一幅他認為是鬼畫符的鍾馗畫,是好友吳念真戲作後硬要他收下的,我們於是得以欣賞「真跡」。其餘如客串侯孝賢電影「好男好女」的拍攝、編輯散文選時和作家的心理戰等等,信手拈來都是有趣的文壇逸事,當然更可貴的是盛師累積多年的人生經驗與智慧。

  至於特別班或高階班、進階班,則以培養學員的寫作興趣、能力為主,這些班別中,每個學員都得交出作業,也得用心研讀其他學員的作品,互相給予建議。多年來,歷屆學員累積了許多作品,陸續集結為:《打開抽屜都是你》、《第五個季節》、《裁一段碧華》、《午後爵士》、《夏天踮起腳尖來》、《玻璃瓶裡的夏天》等作品;也有一些學員已出版個人作品,是文壇矚目的新秀;或是成為各項文學獎的常勝軍。這不僅是學員們的成績,更是「『願』把金針度予人」的盛師,努力耕耘文學園地的成果。

  每一期寫作班結業,盛師照例會發給學員一紙他手寫的證書,勉勵學員「放心下筆大是好」。他認為自己並不是開設什麼「寫作速成班」,而是希望來參加的學員都能在文學花園中發掘感動,找到自己內在的書寫力量,這才是他多年來經營寫作班的目的──讓更多人認識書寫的美好。私淑班中日月長,悠悠十多年過去,不改初衷的他面對大環境的變化,雖偶有感嘆,但是學員熱情的支持和他對文學的信念,相信他仍會秉持台灣水牛的精神,心甘情願繼續犁一方文學的田。

.一生志業是文學

  從中學時期,盛師就曾在報刊上發表作品,當年以〈廁所的故事〉一文成名時,正是七十年代末期,鄉土文學論戰之後。他的出現標誌著鄉土文學概念的成熟,尤其可貴的是他的作品並未染上論戰的煙硝味,也沒有為「鄉土」而「鄉土」而掉入意識先行的窠臼,而是能自然本色地再現出農村社會的生活。創作迄今三十年,他始終保持這樣一份難得的清明,不商業、不流俗,更不被任何口號收編。

  盛師上課時向來不講什麼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讀書、他寫作、他放棄文學界龍頭大報主任的職位,完全只是因為文學之於他,是一生的志業,其餘羈絆心念的塵世俗務,都可放棄。報社生涯十多年,他看盡城市裡許許多多不同角落不同的人生,也結交了許多文學藝術界的好友,但是盛師堅持一項原則:不參與政治活動。近十年來本土論述抬頭,多年前一起煮茶論詩的朋友中,或者有人進入政府部門做了大官,電話打來,他一律說:等你卸下官職再說,一直到朋友離開官職,他才恢復聯絡。作為一個寫作者,一個文化人,他看得很清楚:「這一生,如果能有一點什麼留下來,就是文學而已,其他都是虛的。」這樣的言談,在當今或許會被視為不合時宜,但卻是作家風骨,文化人格的呈現。

  回到創作層面來看,或許只有實際創作過的人才明白,每一篇創作,無論是書畫舞蹈戲劇文學,都是作者嘔心瀝血的結晶。在盛師創作歷程中,《秀才樓五更鼓》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著力至深的一部作品。他提到在創作的兩年間,幾乎全心全意只有小說寫作一事,書成之後,他大病一場,老母、親人從台南新營趕上來,都以為他撐不過去了,卻還是「關關難過關關過」的挺了過來。

  回首盛師前半生,也真是過了無數的關,由於天性愛文學,大學志願只填文史相關科系,靠著做苦工賺學費渡過大學生涯。他做過模板工、爬鷹架,還曾半夜當臨時演員。開始寫書後,常常一手抱著兒子,一手繼續書寫,寫到天亮還不自覺。心甘情願地走上寫作這條路,又開始寫作教學十多年,如果不是對人生有透徹的觀察,對寫作有至高的熱情,如何走到今日?或許也只有曹雪芹的:「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能堪慰寫作者的心緒吧!

采風說書轉流年

  寫作至今,對盛師來說,書寫始終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力量,不是為了誰,也不是為了名利。有時他會在「阿盛寫作私淑班部落格」上戲稱自己是老先生,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只要一筆在握,便有橫槊賦詩的氣概在胸懷。詩人陳義芝即認為:

  「阿盛是無可取代的鄉土作家。在磚庭土厝的變動光影裡,在民間底層人物的辛酸記憶裡,他創造了一種獨特韻致的『說書』風格。滄海桑田牽引的生活細節,百味雜陳的生命體會,以及煙熏斑駁的信仰,在他筆下都栩栩如生地存活。」

  詩人楊牧早在三十年前便稱讚他的作品為「質樸敦厚的鄉土文學」,在文學界,盛師代表做人處身皆有進退守則,厚道而富人情,受「鄉土教養」薰陶的一代。始終用恭敬誠摯的心看待斯土斯民,以及在這塊土地上的各種文化與傳承。無論現今外在環境如何改變,他仍持續關注人情人性,創作不輟,在文學教育方面,也受到五四文藝獎的肯定。

  去年年底新書出版,他接受出版社編輯建議,信任並放手讓編輯策劃相關活動,因此,台灣出版界有了第一支為本土作家所製作的MV,由目前頗富好評的圖象工作者楊雅棠負責攝影,動聽的音樂則是由知名音樂人雷光夏所創作。新書發表會上,他和老友、學生齊聚一堂,熱鬧的盛況正是他多年教學寫作的成果呈現。

  回到課堂上,盛師教我們吟唱謠諺,更叮嚀我們要:「學些伶俐學些騃」,因為「騃無伶俐難成事,伶俐無騃做不來。」所以「伶俐兼騃」才是大材。他自己則是這首詩的最佳代表,試問一個寫作者,如果沒有「伶俐」,怎麼看透人間事?如果沒有「騃」,怎麼肯甘心為理想奉獻?學些伶俐學些騃,這樣深切的叮嚀,值得人細細琢磨,用一生去實踐。

  在中和盆地熙來擾往的街市一角,有一方純淨的文學天地,不隨潮流起舞,不與世遷移,十多年來默默耕耘,這是作家阿盛所打造的文學小鎮,是國內最悠久的純文學私淑寫作班,更是台灣文學最動人的人文風景之一。衷心期盼這樣的人文風景更多一些,也願私淑班能長長久久,在台灣現代文學史上,留下最深情的一頁。

 

附註:行筆自此,距參加寫作班已屆一年,僅以此文,見證這一年的師生緣,並期許自己在奶瓶尿布教科書粉筆之外,猶能不忘初衷。

--刊載於《花城校刊》-2008-05-23-

  

延伸悅讀:【佳評】斯土斯民的浮世群像-張嘉惠  


 下圖:二○○三年阿盛老師獲頒五四獎文學教育獎時,與柏楊先生、楊牧先生等合影。
    下圖:私淑班上課時討論彼此作業,隨意自在但都很認真






 下圖:私淑班學員創作合集《裁一緞碧華》、《第五個季節》新書發表會大合照


 下圖:私淑班學員文學獎合集《夏天踮起腳尖來》新書發表會大合照


 下圖:學員李志薔《台北客》、私淑班五人合集《玻璃瓶裡的夏天》聯合新書發表會大合照


 下圖:《夜燕相思燈》MV首映‧簽書會大合照


 下圖:《散文30》暨雙『關』聯合新書簽名會大合照

 下圖:阿盛寫作私淑班97年宜蘭秋遊 

古厝前大合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