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這一俗語原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
意為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和年齡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俗語轉音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2、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皮匠」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
「裨將」在古代指「副將」。原意是三個副將的智慧頂一個諸葛亮,流傳中,人們誤將「裨將」說成了「皮匠」。
3、不見棺材不落淚
本作「不見親棺不落淚」。
並不是見了任何棺材都落淚。訛變為「不見棺材不落淚」,如果不管誰的棺材,只要見到就落淚,有些莫名其妙。
4、有眼不識金鑲玉
本作「有眼不識荊山玉」。
荊,指楚國或楚地。「荊山玉」是指東周著名玉匠卞和在荊山發現的璞玉,訛變為「金鑲玉」也令人費解。
5、不到黃河心不死
本作「不到烏江心不死」。
烏江本是項羽自刎之處,換成了「黃河」,就使人無從索解,而且改變了原來的含義。
6、跳到黃河也洗不清
本是一句歇後語,作「跳到黃河——洗不清」。
因為黃河水中含大量泥沙,十分渾濁,跳進黃河中,要洗淨身上的污穢是不可能的,比喻一個人難於洗刷淨自己身上的汙點。後來訛變為「跳到黃河也洗不清」比較費解。
7、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本作「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
意思是說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費鞋。訛傳為「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不但使人感到具有觸目驚心的恐怖氣氛,而且與原來含義大相徑庭了。(ps. 湖北人說鞋子其音即為孩子,不懂的人真以為是孩子。)
8、狗屁不通
最初是「狗皮不通」。
狗的表皮沒有汗腺,酷夏時節,要借助舌頭來散發體內的燥熱。
「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體這一特點而言。由於「皮」與「屁」諧音,屁為汙濁之物,對於文理不通的詩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貶義,意思更為鮮明。後來人們將錯就錯,約定俗成地將「狗皮不通」變成了「狗屁不通」。
9、無奸不成商
本為「無尖不成商」。
「無尖」的「尖」來源於古代用來度量的鬥。古代米商做生意時,除了要將鬥裝滿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鬥裏的米冒著尖兒。在那個時代,不能敦厚到這種程度的,就被公認為不夠資格當商人。不過現在道德一日千里地下滑,「無尖不成商」慢慢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無奸不成商」。
10、王八蛋
這是民間一句罵人俗語。這一俗語是「忘八端」的諧音。
古時的「八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端」為做人之本,忘記這「八端」,即忘記做人的根本。後來,「忘八端」竟被以訛傳訛,變成「王八蛋」。
11、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這是句表示下了最大決心的狠話,流傳很廣。此話應為:「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是古今賢文裏的名句。全句意為肚量過小的人,算不上真君子、大丈夫。不知何時,人們將無度誤傳為無毒,將一句非常好的話變成了一句惡語。
圖說:
![]() |
![]() |
楊啟東.<夜雨>‧1951‧油彩、畫布‧39×55cm
楊啟東,號東穎,1906年11月8日生,台灣省台中縣人。求學時代,受石川欽一郎之薰陶、影響。
畢業後(30歲至45歲間)採印象派手法創作風景畫與人物畫。其後概用野獸派筆法畫出不透明水彩作品。
六十八歲後轉藉油畫材料表現學院派之寫實人物與風景。現開始畫 八十號以上風景及人物群像,以傳諸後世。
曾多次參加省展 ,並於1960、1963、1964、1969、1980、1985年入選法國春季沙龍,且於1965與1980年獲得 第三名榮譽獎。
為台中市立美術協會、春秋畫會、中部水彩畫會之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