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金農


 「謎」在中國古代稱作「廋辭」、「隱語」,至少在春秋時代就已經出現。《國語‧晉‧第五》曾記載:「有秦客廋辭於朝,大夫莫以能對。」《論語》中的〈為政篇〉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這是孔子告訴弟子從人的現象看其本質的方法,亦為解謎的方法。

 燈謎是我國源遠流長的優良文化傳統,源自古代的「廋辭」、「隱語」,脫離字形變化而純粹以字義表現的文義謎大約是宋朝才開始的。

 燈謎產生的原因有二:一是人性中喜歡「探究」「表現」的原型;另一是節慶生活娛樂的需要設計。至今興盛不衰。

 置謎語於花燈上,供人猜測者曰燈謎。亦名文虎、燈虎。而謎格的種類甚多,在此就不一一說明了。



〈燈謎諷人事〉

李時珍是明朝的著名學者,他的《本草綱目》一書,至今仍被人推崇為醫藥方面的不

朽巨著。據他的兒子李建元在〈進本草綱目疏〉一文中說:他父親曾為一位人所憎恨

的貪官開過一劑藥方,其內容為:

柏子仁三錢、木瓜二錢、官桂三錢、才胡三錢、益智二錢、附子三錢、八角二錢、人

參一錢、台烏三錢、上黨三錢、山藥二錢。

這藥方表面上看沒有什麼不對,但若只讀每一種藥名的頭一字便很不好了,因為諧意

可以念成:「柏木棺材一副,八人抬上山。」這也是一種洩恨的方法!


 
〈燈謎定國運〉

在中國歷史上,秦朝是一個很重要的時代,秦始皇不但統一了分裂的中國,同時也統

一了中央與地方官制,以及文字、貨幣、度量衡等有關的制度。據說「秦」字取意於

「春秋半部」,因此後人有「半部春秋」作謎面製成燈謎的,謎底就是「秦」字。因

為「春」字少了「日」與「秋」字少了「火」,組合成「秦」字;但是沒有太陽的春

天,萬物不易滋生,而原本蕭颯的秋天如果欠缺「火」氣,當然就愈顯淒涼了,秦朝

立國短暫豈非與命名有關?「半部春秋」一謎似乎很切合史實。

 

〈燈謎獻諂媚〉

傳說清高宗乾隆皇帝有一年過大壽,臣工們無不呈獻奇珍異寶,以討皇帝的歡心。紀

昀這個文壇怪才,卻給皇帝送了一個木桶,裡面放了三塊生薑。這份特殊的祝壽禮不

但引起全朝文武百官的驚訝,皇帝見了也大為不滿,頓時朝廷上氣氛緊張了起來。紀

昀是個精通諸子百家的大儒,他一點也不膽怯的站立在朝中,似乎等著皇帝下令處罰

似的。結果出乎意外的,皇帝竟高興了起來,因為乾隆皇帝本身也是個製謎高手,他

猜中紀昀禮物的含意是「一統江山」了。

 

〈以狗過招〉

乾隆時,侍郎紀曉嵐和尚書和珅見到一條狗,二人以狗為謎底,互說謎語。和珅先藉

題發揮:「是狼(侍郎)是狗?」紀曉嵐反唇相稽:「尾巴下垂是狼,上豎(尚書)

是狗!」和珅無言以對。

 

  ──以上摘自 《歷史月刊》第一二○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