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該如何看待生命?日本的臨終關懷大師日野原重明醫師在《生命的尊嚴-探討醫療的心》(東大出版社)說:「開始就要考慮結束」,教導我們必須體認死亡是整體生命的一部分,要把「生死學課程」納入自己的「生涯學習」、「生命規劃」,為自己塑造出細緻的生命質感


助念結善緣   最後的祝福

【聯合報╱高崇銘/國泰醫院檢驗科組長】 2007.08.25 



「要不要去幫人家助念?」剛過五點下班時刻,正準備走出實驗室,同事在電話那一端把我攔了下來。「在哪邊?」「三西的單人病房,幫忙助念到晚上七點。到了護理站再問問,她們會跟你講在哪間病房!」

我趕忙拿出放在背包的紫紅菩提持珠,盤繞在手腕間,輕步地走上三樓。當我走近護理站想找人問問,就聽到「南無阿彌陀佛……」的佛喚聲,從緊鄰在護理站的361病房裡低昂地飄揚出來。

隨著佛號聲,我逕自地推開房門,家屬一見到我,便合掌作揖地迎向前來,我輕聲地說著:「我是來助念!」家屬有禮地幫我引到靠窗的座位。

我望了望病房的四周,病床上躺著那位剛剛往生的病人,個頭不大的身軀整個被金黃色陀羅被覆蓋著,只露出兩隻冰冷的腳掌。在床邊兩側的有限空間,各坐落著五六張的椅子。對面的座位上,坐著兩個面帶戚容的中老年婦人,以及一位看似茫然的青少年。這一邊則坐著三兩個披著藏紅色法衣的助念義工,背向著我正吟唱著阿彌陀佛的聖號,引領家屬以及往生者傾聽持念阿彌陀佛的招喚聲。

隨著韻調悠揚的念誦聲,我逐漸融入「南無阿彌陀佛」慈悲呼喚的空靈……,過了一段時間,房門被推了開來,魚貫地走進一些人,有穿著刑警背心的、有拿著公文檔案的檢察官、有醫院的社工師……,似乎這個死亡病例有些複雜的法務流程需要進行,一段助念的因緣就在紛雜之間畫下休止符。

隔天,我向護送員問了問讓我納悶的「361病房」。原來往生者是院內資深的護士小姐,那天與先生共乘一部機車,在一場交通意外,先生毫髮未損,而坐在後座的她卻挫斷了頸椎,也摔進了這場生死無常的遊戲;在加護病房裡,她終究競奔不過死神追逐而來的陰影,從此與親人陰陽相隔。

每天在醫院接觸各式各樣的病人,這段床邊助念的因緣,對我而言,也算是另類的與病人接觸,也是一種看待死亡的學習!但是看待死亡,對一般人來說,即使是每天與生老病死接觸的醫療人員,都是一種揮之不去的忌諱。

我們該如何看待生命?日本的臨終關懷大師日野原重明醫師在《生命的尊嚴-探討醫療的心》(東大出版社)說:「開始就要考慮結束」,教導我們必須體認死亡是整體生命的一部分,要把「生死學課程」納入自己的「生涯學習」、「生命規劃」,為自己塑造出細緻的生命質感。

當生命質感無法趨向於細緻,而流於粗俗化,層出不窮的貪婪、暴力、八卦、譟鬱、自殺……,就濁化出一個我們自詡為科學文明的現代社會。

有人問我為什麼跑去幫人臨終助念?臨終助念是對生命臨別的祝福,猶如在生命的時光之旅,為摯愛的親友送行。藉由佛喚聲中的喜願之光,我們陪伴臨終的人或往生者在阿彌陀佛的慈悲、安穩、喜悅的氛圍裡。而生命在任何的階段、任何的時空,都可以被祝福的!

那天我受了大陸網友的請託,為一個瞬逝的音樂才女祈願並祝福,在我的「芬陀利華園」譜寫了「當生命化作慈悲的音符」:「妳的生命在樂音中化為一道永恆的慈悲虹光,漫向無盡的世界……」,在無遠弗屆的網海中,為陌生的生靈拈出一瓣祝願的蓮香!(稿酬捐贈台灣世界展望會)

「芬陀利華園」(http://www.fjblog.cn/user1/13/1034.shtml)

【2007/08/25 聯合報】



《活動快訊》家庭照顧者培訓班
 
【聯合報╱台北訊】 2007.08.25 
 
 
內容:居家復健技巧、心理調適、社會資源、身體清潔、管路照護、營養及藥物指導

時間:9月22日(星期六)上午8時40分到下午5時

地點:國泰醫院汐止分院第一會議室(汐止市建成路59巷2號B2F)

洽詢:(02)26482121轉2001~2003

備註:講義費50元、午餐需自備

【2007/08/25 聯合報】
 

 

時間:9月3日(星期一)下午1至5時

地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雙連教會(台北市中山北路2段111號7樓)

主辦:雙連安養中心、台灣失智症協會

報名:(02)2636-5999轉2134

【2007/08/25 聯合報】
 



《活動快訊》預防失智症、失智症的照護原則
 
【聯合報╱台北訊】 2007.08.25 03:44 am
 
 
主講: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徐榮隆、前台北市立療養院老人精神科病房護理長許寶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