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盛 - 萍聚瓦窯溝(九歌)  

● 終究我還是誠實面對了自己  -阿盛

  《萍聚瓦窯溝》是我的第21本散文集,2007年末《夜燕相思燈》初版,兩書間隔四年多;後者都是長篇幅,前者則幾乎全屬小品。

  新書收錄99篇作品,分為四卷,次序是:十八歲,定格、檳榔波羅蜜、牽拖牽牛花、曾經歌舞來。另外附錄一卷:好讀好書。

  由於篇數多,投稿發表乃採取打包方式,付梓時還原單篇獨立。

  決定交與九歌出版,是去年底,我在聯合報系文學獎贈獎典禮上末座,與蔡澤松社長、陳素芳總編聊了五分鐘,敲定。例同以前與蔡文甫先生談事,往往幾句話便成。之前,我每打電話給蔡先生,告知要結集某本書,他就說寄來吧,我就說好的。不會超過三五句話。如果超過,那通常是聊其他事或人。

  這一次,我和執編陳逸華多次連絡,雙方反覆商榷,九歌求好,我重視此書,所以。開本,25開。封面,兩次做了五款,選一。頁數,幾回推敲,總編決定增加為272頁。套用一些「添柴兒童」的慣用語:還是總編最好了。

  寫這些篇章時,往往我對著電腦欷歔或微笑。往事一波波擊拍心海,我曾受恩於人,我曾重情於人,我曾有負於人,我曾被誤於人...........,而今,要提筆寫下,徬徨有之,篤定有之,欣慰有之,愧悔有之。

  終究我還是誠實面對了自己。因此,《萍聚瓦窯溝》一書得以面對讀者。

  我請12位小朋友寫序,自序不寫。一來,我認為文章自會替作者說話;二來,想聽聽他們的看法;三來,多少有點創意,跳脫一般模式。實情含苞如此,實際結果很好。感謝12位辛苦絞腦汁,我知道這種序不是特別好寫。也預先感謝買此書的讀者。

作家阿盛的將就居


王盛弘--關鍵字:台北

● 為文學把關  -王盛弘﹝著作:《桃花盛開》爾雅、《假面與素顏》九歌、《慢慢走》二魚、《十三座城市》、《關鍵字:台北》馬可孛羅、等﹞

  究竟是寫作私淑班第八或第九期的學生?我是問一次忘一次。
  是在報上看到的招生啟事,打電話過去,兩人略閒聊幾句,平日讀些什麼書?有寫作習慣嗎?云云。彼時有個文學獎即將截稿,老師問我參加否,我據實回答:雖有個題材想寫,但工作忙碌,恐怕不能如期完成。電話彼端傳來一句「熬個夜,值得的」,低緩,沉穩,溫和但無可商量的語氣。
  當夜我一鼓作氣埋頭寫作,翌日賀伯颱風肆虐,全台停班停課,我得以趕上順延的截稿期限。
  熬夜完工的這篇散文是我上私淑班交的第一篇作業,下回上課,老師叫我進書房,給我許多鼓勵;他將作業交還給我,紙張上有淡淡菸草味,這味道過了許多年都沒有完全消散。
  後來文章得獎了,如果沒有老師的叮嚀,肯定我要錯過了。更後來,聽同學說,電話裡報名的每個人,老師都要同他聊上幾句,略試探應對進退,算是把關。
  這是1996年夏天的事。
   
 團體大合照
   
 ●讓一切靜止於斯  -盛浩偉﹝著作:《半青春》聯合文學﹞

  讀阿盛老師《萍聚瓦窯溝》,諸篇文幅短小,然每每令我有種巨大而堅實的感受。其中所寫,雖不過生活曾經,甚至僅片刻片影,的的確確都是已逝過往了,但無論人、事、物、地,皆仍歷歷凝結於眼前。
  除去多餘的傷懷興嘆,不特意道情,其情卻最厚最淳,成為底蘊,支撐著被書寫下的所有。則那一切,便好像從未離開過,也再不會離開一般,挺立靜止於斯,安然永在。

嚴立楷 - 《虛構海洋》(寶瓶)
 
 ●水塘的氣味  -嚴立楷﹝著作:《虛構海洋》寶瓶、合著:《禪詩禪書禪話》﹞

  浮萍聚散無常,不離同一個池塘。我們這些在將就居出入的學子,或聚合或飄散,不免帶著將就居的氣味和記憶,到各自的天地去聚散。每一片浮萍有自己的命運,共同散落在時光的流域。

 賴鈺婷 - 《小地方》(有鹿文化)  

●不動聲色的深情  -賴鈺婷﹝著作:《彼岸花》遠流、《小地方》有鹿﹞

  十年來,阿盛老師殷殷叮囑著我,勤勞多寫,切莫荒廢。在我初到臺北,在大城中膽顫摸索之際,有幸能在他身旁,聆聽學習。不只是寫,不只是讀,更多的是誠實面對人生,面對自己的心念。我對於書寫的概念,是他教給我的;總是膽怯、遲疑、顧慮,但他頻頻鼓勵我「放心下筆大是好」。
  這樣的因緣與陪伴,樸實而真切。其人其文,恰是這樣簡淡古雅,永遠是熱騰騰的心腸,包覆在洞察世情的冷靜裡。不動聲色的深情,十足的金牛座。

 薛好薰 - 《海田父女》(寶瓶)  

●文學的珊瑚礁  -薛好薰﹝著作:《海田父女》寶瓶﹞

  汪洋中的一處珊瑚礁,提供了四海漂流的幼生水族庇護所與食物,讓牠們在此悠遊,成長。於是蝶魚鸚哥魚穿梭、海葵與海百合隨波搖曳、棘穗軟珊瑚豔張著觸手、蝦蟹高舉螯腳忙碌、硨磲貝悠悠吞吐語串……,眾多水族在此安身立命,欣然有所託。陽光穿透湛藍海水,遍灑粼粼波光,照亮一片盎然生機,成為廣漠的汪洋中絕美的風景。
  當第一次推開阿盛老師私淑班的門,我知道,終於在浩瀚的文學汪洋中,找到一處可以棲止的珊瑚礁。

 葉覆鹿 - 《小城市》(九歌)  

●神話學  -陳柏青﹝著作:《小城市》九歌﹞

  曾見多少人來赴,盆地一隅聽盛老師夜談文學,那時候,以為瓦窯溝是水滸傳裡聚義廳,阿盛馴字如點兵,點兵則如馴字,瓦窯溝裡踏出多少豪傑,散步/散佈小小的島就要成就一篇文章盛世。
  現在,我們有了《萍聚瓦窯溝》,這才知道,原來瓦窯溝本是神靈所佇的奧林匹斯,其中所譜,幾行字,尋常生活,自有星辰珠璣在列,人世透澈,便成神話。

 沈楷峰 - 《俄羅斯套娃》(遠景)  
有點像那個苦沙彌  -沈楷峰 ﹝著作:長篇小說 《俄羅斯套娃》遠景﹞

  我所認識的阿盛老師,正如他的文字可親可近。
  細觀每篇小品皆是生活瑣事,有鄉村的回憶、過去的軼事和悠慢的生活情懷,有諷有感有自嘲,淡而有味,恰如我心目中的長者。有點像《我是貓》的老師苦沙彌,但肯定沒有神經衰弱。日常中偶有癖怪,眼冷心熱,個性堅強不計得失,生活得一團高興。
  有時見面老師溫切慰問,不曉得為什麼,自己心中不願與人深談的疑難就這麼傾流而出,如見老友。相信讀這本小品文集,也會予人同樣的感受吧。

林育靖--天使的微光(九歌)
 
●開啟療癒之門  -林育靖﹝著作:《天使的微光》九歌﹞
  
前年底,同事小余邀我為實習醫師開設名為「敘事醫學」的課程,他認為《天使的微光》一書正是敘事醫學的實踐。
  那時我才知道西方醫學界在九○年代後期,有人提倡藉由述說臨床故事來提升醫生的觀察反省力,並鍛鍊感情韌度,面對日復一日經手的悲劇,心靈不致因憂傷過度而崩塌。
  阿盛老師也許很熟悉「敘事醫學」,而且,關於書寫的滌淨功效,他瞭解透澈,早指引我抒發行醫悲喜,療癒之門由是開啟擴展。

石曉楓 - 《無窮花開》(印刻)  

●人間遊走,有生有活  -石曉楓﹝著作:《臨界之旅》聯經、《無窮花開》印刻﹞

  阿盛老師閒時常騎鐵馬遛達,半為運動健身,半當為觀察地景人情。他的文章憶往事、書當世,無不扎根於現實,因為文章寫在生活中,乃能生命力豐厚,沛然莫之能禦。至於世事洞明、人情練達之處,則非僅由浮面觀察可得,老師自年少及於花甲,多能鄙事、繁華世景亦看盡,做文章時固然機鋒屢現、暢快淋漓,言談間亦常蒙其棒喝,迴思良久。
  阿盛老師寫文章亦寫生活、教創作亦教處世,其間全無扞格,關鍵處便在於真性情、真本色。願老師今後得圓念茲在茲的田園夢,耕讀自娛。

李志薔--台北客

●最美好的相逢  -李志薔﹝著作:《甬道》爾雅、《雨天晴》麥田、《臺北客》寶瓶。導演:劇情長片─《單車上路》、《十七號出入口》等﹞

  這些年來,總是如此。一群對文學、創作有興趣的朋友,像剛落了土的稻種,棲身瓦窯溝旁,熱切地吸收養分,又在阿盛老師的細心灌溉下,一個個成熟勇壯起來,孕育出自己的第一、第二本......著作。
  我也擁這樣一段「瓦窯溝時光」。有良師、益友,還有文學信仰相濡以沫,時時浸潤在創作的滿足和喜悅之中。然而我最感念的,卻是那些無形的啟發:對理想的堅持,淡泊,對人生所選之無怨無悔。那是文學以外,生命裡最美好的相逢。

許婉姿--天臺上的月光

 ●真正的現代讀書人  -許婉姿﹝著作:《天台上的月光》九歌﹞

  仔細閱讀阿盛老師的文章,從舊作到新品,由城鄉題材而世情千百態,透過時間之眼,我逐漸看見其中的變與不變。不變的,是對曩昔對土地之深情厚義,是自成格調的鄉愁;而變動,來自於不再因俗物而傷性之後的坦率。
  是以,晚近文章中不乏直指該人該事的明諷,亦有迴身打開記憶之門時的疏朗、瀏亮、透澈,而老師長久地在文學歷史等學問上用功,更是文章顯得紮實迷人之處。雖說「士」之情懷,於今遠矣,但穿越阿盛老師的文字,我可以感覺到一位真正的「現代讀書人」。

鄭麗卿 - 《只要離開,就好》(九歌)
   
●直白的力量  -鄭麗卿﹝著作:《只要離開,就好》寶瓶﹞

  阿盛老師近期的作品,或是幾筆略略勾勒文友或歷史人物,人情義理自在其中;或是追索記憶中鄉村細瑣的生活物件和食物,情景浮凸,讓人拍案大讚:沒錯沒錯,就是這樣;或是描寫蝸居台北和寫作班同學的種種,讀來往往意有所會掩嘴而笑。
  在課堂上,老師一再強調寫作上的真誠直白,勝過辭藻的矯飾,《萍》書中的文字就是最好的展現了。這些文章鑄字成篇,老辣而堅實,題材日常而深沉,可曰永恆合時宜,亦庶幾是暮鼓晨鐘了。

四書聯合發表  

大合照   

攝影:彭義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