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館裡頭這尊商朝青銅器鴞卣

  最近最夯的新聞之一,太概就是這座因外形酷似熱門遊戲裡「憤怒的小鳥」,而被網友瘋狂轉發的「鴞卣」了。我沒玩過線上遊戲,不知到底像在哪裡,不過這件古文物還真是可愛,圓滾滾胖嘟嘟的造型,讓人一見就「龍心大悅」。正面的紋飾頗有機械鳥的基本元素,我不禁連想會不會是外星人的產物;而鴞卣背面的紋飾才真是精緻,迥然不同於正面的簡約。

  讓人很冏的是,我不知道「」字怎麼唸?又代表什麼意思?

  於是,查詢過程中又延伸出來另一個疑問:,雖唸作「窘」,但其意真表窘態嗎?還是如時下流行示意的煩悶、無奈呢?

山西博物館裡頭這尊商朝青銅器鴞卣(背面)

  鴞卣,19.7釐米,口長徑12釐米,短徑8.6釐米。寬13.4釐米。1956年山西省石樓縣二郎坡村出土,現藏於山西博物館。「鴞卣」形如兩鴞相背而立,蓋為首,器為身,圜眼勾喙,凜然威武。不僅是實用器,更是商代晚期精美的藝術品。

  卣,古代盛酒器。古文獻和銅器銘文常有「秬鬯一卣」(註1)的話,「秬鬯」是古代祭祀時用的一種香酒,卣是專門盛這種香酒的酒器,是盛酒器中重要的一類,考古發現的數量很多。橢圓口,深腹,圈足,有蓋和提梁;腹或圓或橢圓或方,也有作圓筒形、鴟鵠(貓頭鷹一類的鳥)形,或作虎吃人形等。主要盛行於商代和西周,一般說,商代多橢圓形或方形,西周多圓形。

  而現藏於山西博物館的鴞卣,形橢圓,大腹,有四足,帶蓋。蓋上有鈕,蓋、體子母扣接。整體為一鴞鳥形狀,配以花紋,栩栩如生。蓋有鴞嘴、突起的眼睛和雷紋填地的夔紋。足飾夔紋、垂鱗紋,均以細膩的雷紋填地。通體紋飾十分精美,融線雕、平雕、凸雕於一身。有商代晚期作風,是不可多得的一件商代青銅器珍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卣是一種酒器。《周禮鬯人》:「廟用修」,鄭玄注:「修讀卣,卣,中尊,謂獻象之屬。」

山西博物館裡頭這尊商朝青銅器鴞卣(側面)

  古老莊嚴的文物,被網友們用新方式解讀後瞬間變「潮」。無獨有偶,近日在陝西省發現的「囧」字樣戰國陶片,雖有2000多年的歷史,但陶片上刻著的「囧」字正是網絡熱詞,因此這塊陶片也在網上大受歡迎。

  陝西省鳳翔縣一位農民近日向文物部門上交了一塊陶器殘片,上面有一個「囧」字。據文物工作者介紹,這個有「囧」的陶片,已有2000年歷史。這個刻著「囧」字的陶器殘片是一個盛器的底部,像一個章子:一個「口」,「口」裏有一個「兒」,「兒」下面是一個小口。據文物工作者介紹,這種圖案叫做陶文,可能是一個匠人的名章。匠人在器物上加蓋自己的名章,是當時比較普遍的做法。

  囧,起源於甲骨文,是在先秦的戰國時代作為官方發文中經常會出現的吉祥圖案。在篆書字體中,最早的「日」的寫法就是「囧」。後來,唐代的書法家顏真卿在自己的作品中運用了篆書的寫法,「明」字寫成「囧月」(註2),現在仍有書法家在沿用這種字形。

陝西省發現的「囧」字樣戰國陶片。 

(註1)秬鬯一卣

    秬(音巨),可釀酒的黑黍。

    鬯(音暢),古代祭祀用的酒,用郁金草釀黑黍而成。

    卣(音酉),古時盛酒的器具。

(註2)查《辭源》注:

1、冏(音炯),明亮。字本作囧,楷書譌作冏。《藝文類聚》九 郭璞《井賦》:「乃回澄以靜映,狀冏然而鏡灼。」冏冏:光明貌。……今通作「炯炯」。

2、鳥飛貌。《文選》 木玄虛)《海賦》:「望濤遠決,冏然鳥逝。」

3、冏卿。官名,即太僕寺卿。《書》《冏命》《序》:「穆王伯冏太樸正。」後來因以冏卿為太樸的別稱。

牆壁上的「囧」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