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弘致詞  喜斌致詞  育靖致詞 
 志薔致詞  九歌出版社陳素芳總編輯致詞 阿盛老師 

  終於等到六月十二日的三人新書發表會,王盛弘郭喜斌林育靖都是相識多年的老朋友,由美女作家賴鈺婷主持現場,名作家阿盛、九歌出版社總編輯陳素芳與青年作家導演李志薔、夯文化工作室藝術總監陳穎君現場致詞。三位新書作家皆有備而來,分別從旅行者、文化觀察者與醫師的角度,藉圖說故事、講心情,在笑聲與感動中,現場氣氛充分陶融了知性與感性,只能說,沒來的朋友真是可惜了啊。

 

鈺婷

上圖:主持人為美女作家賴鈺婷,著有《彼岸花》一書。

  

志薔致詞

上圖:作家導演李志薔,影片近作為公視人生劇展「秋宜的婚事」,電影作品有「豔光四射歌舞團」、「單車上路」等等,並出版《流離島影》、《甬道》、《雨天晴》、《台北客》等書。

  

九歌出版社陳素芳總編輯致詞

上圖:九歌出版社總編輯陳素芳,台灣文壇文學推手,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阿盛老師

上圖:有「散文阿盛」之稱的名作家阿盛,著作成就,族繁不及備載,請至阿盛寫作私淑班新聞台。

 

盛師致詞中.... 

上圖左起:新書作家林育靖、郭喜斌、王盛弘。

 

銀娟 

上圖:在公視人生劇展「秋宜的婚事」裏,飾演麵攤老闆之女的蔡銀娟,現實生活中是得獎無數的畫家、作家和編劇,出版有《夏綠蒂的愛情習題》、《我的32個臉孔》,個人部落格「銀娟的花園城市」。

 

文傑 

上圖:特地從台中遠道而來的年輕作家蔡文傑,身殘心不殘的背後有位偉大的母親,著有台語詩集《風大我愈欲行》。

 

fly和與會來賓 

上、下圖:為了錄音而一夜沒睡的fly,日前因蕁麻疹而不得不服用類固醇,藥物副作用所造成的「月亮臉」尚未消退,而且還是滿月呢!

左起:志薔、fly、成明  fly與志薔 

更多相片在  無酒館相簿「三人新書聯合發表會 

       阿盛寫作私淑班新聞台相簿 

 

王盛弘 - 十三座城市  林育靖--天使的微光(九歌)  郭喜斌 - 聽!台灣廟宇說故事 

  王盛弘、郭喜斌、林育靖三人新書聯合發表會     

 

    日期:99年6月12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30

    地點:台北市洪建全基金會敏隆講堂

    地址:羅斯福路二段9號12樓,靠近古亭捷運站6號出口

 

 王盛弘:《十三座城市》──馬可孛羅出版

王盛弘 - 十三座城市

  旅人的心光  ─  向陽

  ——序王盛弘散文集《十三座城市》
 
  閱讀王盛弘的散文是一種享受,尤其是他近幾年來的集子,朝向旅行書寫,結合對都市的細膩觀看、自然的深刻體悟,以及感性和知性兼容的文筆,呈現了一個喜愛旅行的旅人心境,更讓人感到暢快。從《慢慢走》到《關鍵字:台北》,王盛弘寫出了旅行書寫的核心議題:空間的遊走,以及出入。遊走多重空間,使得他的散文展現三稜鏡般多變、多彩的炫麗;出入不同的風景,又使他的散文凝練著深具人文色彩的心象。他的散文會發光,讓讀者在閱讀之際,看到隱蔽於表象之下的微塵暗影,也看到城市與人群的幽暗魅影。

  通過旅行,通過走踏,王盛弘的散文也是人間的散文。在《關鍵字:台北》這本標誌著地誌書寫旅程碑的集子裡,台北這座城市因此有了人味。他寫德惠街、牯嶺街、永康街、二二八公園、建國花市、台北東區,也寫夜店、健身房……以他的走踏、觀察、感悟,為新世紀台灣都市文學開拓了一塊新的版圖,表現了他註記台北這座多樣都市的才賦。一步一腳印似的,讓台北這座灰黑的城市,因為他的書寫,而有了生氣勃勃的血肉之美,與夫溫暖。他處理台北的城市空間,不僅是地標、街名,也帶進了在這空間之中存活的人們的悲喜苦樂愛慾情仇,而使得他筆下的都會空間有光影晃動,有暗香竄流。

  這本新作《十三座城市》可說是《關鍵字:台北》的遺緒:王盛弘筆下的十三座城市並未遺漏台北,台北作為出發,也作為歸返;作為文本,也作為腳註,是王盛弘展開旅行書寫的源頭,也是他反芻旅行的歸宿——因此,這本新著就保留了相當部分《關鍵字:台北》的優點,作為旅人,行走過的城市街道印記著旅人的眸光、腳跡,映現了旅人的心象。一如他在本書後記中所說,「彷彿隔著一扇瀏亮玻璃窗」,看見的是「以客觀世界為布景的主觀映象」。這映像是旅人王盛弘心境的再現,十三座城市,無非一座心的城市,心的王國。通過台北,台北之外的另外十二座城市因而生動起來。這些城市的點點滴滴,鑲嵌了一個從台北出發的旅人的驚歎、沉思、反芻和凝視。

  但同時,這本新作也展開了新的空間。那是一個獨行的旅人對於不同城市的景觀的靜觀——異於《關鍵字:台北》對於都市人間群像的細膩刻繪,《十三座城市》更多了都市街景、風物的細描。王盛弘寫上海、蘇州、香港、京都、東京、首爾、峇里島、愛丁堡、約克、倫敦、巴黎、巴塞隆納,以異國旅人的眼睛,看到了這些城市留駐在他心中的景象,細緻地鋪陳一個異國旅人在異地中的行蹤,同時也帶出這些異國城市的光亮。其中特別是對於日本京都的情有所鍾,盡皆展現於本書「京都的石頭」一輯之中,他對京都的庭園的沉浸,對於京都隨處可見的木石草花的精細描繪,把旅行書寫從浮光掠影的感慨、頌讚,推進到一個交織了文學、歷史、自然的多重書寫空間之中,因而活現了像京都這樣具有特色的都市之美。這是旅行書寫最為深刻的部分。讀他的京都書寫,不僅看到京都的街道,還撫觸了京都這座都市的心。

  一個旅人心中放出的光,可以照亮一座城市。《十三座城市》正是這樣一本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書。作為旅行書寫,通過王盛弘的筆端,城市中最幽微而不易被「觀光」之處,一一纖細顯露。藉由舒緩的行踏,也通過默識,王盛弘寫出了我們以為熟悉實則陌生的城市心景;也藉由精確的細描,王盛弘寫活了他所履踏過的城市不易為人所窺看的城市之美。如果說,旅行書寫不僅只是書寫眼睛所看,也還要寫出心中所識;不僅只是描摹地誌空間,也還要凸顯人文空間,在觀景的同時又能觀心,融匯外在景觀與內在心境於書寫之中,給予閱讀者旅行「風光」之外的旅人「心光」,《十三座城市》庶幾近矣。

 

 林育靖:《天使的微光》──九歌出版 

林育靖--天使的微光(九歌) 

 【談書】談《天使的微光》 ─ 阿盛

  台灣現代文學史上,「醫生作家」代有人出,自蔣渭水、賴和以降,未嘗斷層。

  然而,女性醫生作家偏少。究實檢視,直到林育靖出現文壇,才真正補足了這個缺角。我們可以明確稱呼她是「女醫生散文家」,因為之前無例。

  《天使的微光》是林育靖第一本散文集,算是啼聲初試,如何以家稱之?我知道這有點冒險,但多年觀察,深信她會持續書寫,卓然成家應該指日可待。白紙黑字,我願意賭一次。

  《天》書中皆是與醫病有關的文章,這是當然的。林育靖處理這類題材,明顯自覺的迴避了枯燥的專業知識陳述,著意描繪學醫行醫過程中所領悟的人性人情,作品因而有了深廣的人生層次。這樣的有自覺,正是優秀寫作者的共同性格特徵。所謂「有人味乃成文學」,即是此意。

  人有諸般情意,醫者患者皆然。我們並不特別青眼醫者的職業,我們卻相當珍視有凡人認知的寫作者。個人不喜歡評論說教文章,理由便是:凡人偏作聖賢語,強要他人做聖賢。

  林育靖筆下盡是凡人,完全不唱高調,我很欣賞此點。她寫病者的恐懼無助、求神求生……,也寫醫者的心虛無奈、疲困束手……;病者千般相,醫者也千般相。她很明白,「人」這個字,只有兩筆,而現相千萬種。

  幽默感亦是林育靖的書寫好本錢。《天》書中收錄的作品,幾乎篇篇透露出作者的器識,她會坦然自嘲,但不嘲人。當初她開始習作,我已發現這特質。寫作者當然未必得如此,幽默感最好還是多少要有一些。

  醫生,這個詞可能有兩種意涵。其一,醫人之病使其續生;其二,醫者永遠是學習生,蓋醫術無法通全也。寫作其實類近之,不論初學或成家,都有很大的書寫空間待補;而寫作者筆下的人事物景,留在紙頁中、留在人心中,都可被視為另類的生命延續。

  我期待林育靖日後創作更多,她的筆路屬於寬闊型,看得出來,她的寫作題材甚是多元。我將之認定為優點,原因:書寫應如大川,廣納支流。 

 

郭喜斌:《聽!台灣廟宇說故事》──貓頭鷹出版

郭喜斌 - 聽!台灣廟宇說故事

  摘錄名家推薦序
 
  劉銓芝老師推薦序,「……這一位十分用心的文史工作者,將研究台灣古寺廟多年的經驗與成果,匯集全台各地寺廟的雕刻與彩繪作品,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將它還原成原本的民間傳說與故事,相信經由這本書的解說,再一邊欣賞著一幅幅的平面或立體的作品場景,真的可以聽到來自悠久歷史歲月的鮮活故事。」
 
  康諾鍚老師推薦序,「……與喜斌相識約於四年多前,當時他正埋首替麥寮拱範宮出一本建築與裝飾藝術的專書。他鍥而不捨孜孜矻矻的找資料,穿街走巷請教前輩、長老,更深入地親做田野調查,我備受感動,覺得他是位深情專意認真的新秀。為要出版一本好書,『上窮碧落下黃泉』,拍照、找資料,歸類整理,少說也得花五年十年以上的功夫才能有成。今其能集結出版,願與大家分享,我心喜之餘,大力推薦此本好書,讀者可作為參考書或看圖說故事,和親朋好友分享,一定大有收穫。」


--〈序〉原文請見《聽!台灣廟宇說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