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偉文

  根據調查,現在的學生上床睡覺的時間愈來愈晚,幾乎已經會影響到身體健康與第二天上課的專注力與學習效果。

  許多家長也疑惑地說,每當要孩子睡覺,他們卻會表示:「作業還沒有做完!」我想,除了極少數的老師真的會出太多功課之外,大部份的孩子可能是回家後拖拖拉拉,直到很晚了才心不甘情不願地開始寫作業。

  其實要解決這個困擾並不難。

  最近看到一本日本作家寫的勵志書,其中就提到一個非常簡單的成功法則:「回到家之後最先坐的位置,能決定你的人生。」他認為回到家立刻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一個晚上的時間很快就消逝了,或者如果回家馬上就坐到電腦前,那很可能要等到深夜才會關掉電腦。因此,只要控制自己每天回家之後第一個坐下的位置,就等於你的夢想已經實現了。

  的確,對於面對升學考試漫長的學習過程,或者讀書求知這種幾乎一輩子的事情,我們不必事先就做那種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因為這樣反而會給自己形成非常大的精神壓力,導致還沒開始做任何努力,就想要逃避。

  所以作者強調,只要養成在打開家門的那一瞬間,腦子裏想著:「先坐在書桌前,開始唸書,不要求唸多久,反正其他想做的事情之後再說吧!」這樣的習慣就可以了!

  我非常同意這種看法,因為做任何事情,最困難的就是踏出第一步的勇氣。有推理小說之后稱譽的克莉絲蒂曾經這麼說:「超越的秘密在於開始。」就像物理學上的慣性定律一樣,動者恆動,只要開始了,就會慣性一直動下去;但是要讓它開始克服摩擦力的那個起動力,必須相當大。

  曾經獨自一個人騎單車上西藏高原的謝旺霖也這麼說:「騎車的過程遠遠超乎想像的辛苦,但其實更苦的是踏上椅座前那一刻。」

   不過,要讓孩子有自覺地去選擇一個好的開始,或者有勇氣克服過往的「舒適慣性」,其實是不太容易的,家長可以在環境的塑造上作關鍵性的協助。 

  像我們家裏沒有電視機也沒有沙發椅,所以孩子根本不可能一回家就窩在沙發上看電視打電動遊戲。孩子的房間沒有電腦,所以也不可能一回家就上網沈迷於虛擬世界或線上遊戲。我們家居空間的規劃,在客廳中除了整片的書牆之外,就只有一張比乒乓球桌還大的超大書桌,是全家人寫功課或工作閱讀的共同空間,臥房單純只是睡覺用的地方。

  我覺得改造環境本身,也就是從結構面來處理,是最輕鬆不耗費心力的。因為若是周邊有許多誘惑,然後要孩子控制自己不受吸引是強人所難,限制是一種負面的能量,克制也得耗費很大的心力,是非常不值得的,甚至家長必須常常大小聲的叮寧或責罵處罰,破壞了親子關係與家庭和諧那就更可惜了。

  家裏沒有電視,但是我們常用單槍投影機播放挑選過的影片全家一起專心的觀賞與分享討論,若有電視現場轉播重要的國際盛事或節目,我們會用數位電視接收盒接上投影機,一樣用大銀幕仔細觀賞。同時,因為家裏沒有任何裝飾或擺設,只有書,到處都是書,也養成了孩子喜歡閱讀的習慣。透過電影、紀錄片與書本,當孩子真心感受到世界的豐富,也會很熱情地養成主動探索與學習的動機,就不會浪費時間在網路上與朋友用MSN說些沒有意義的話。

  總是覺得不要去限制孩子做我們不喜歡的事,而是要用盡心思想辦法去吸引他們做我們覺得有意義的事。用正面的事物取代負面的事,而不是一昧禁止卻找不到有趣的替代方案。

  在學習領域裏,情境學習最有效,在人格與教養方面,環境的塑造是效益最高的投資。建築學有一句名言:「人塑造環境,環境塑造人。」意思是人有能力改變環境,人也有機會可以選擇環境,但是人一但住進去之後,環境便慢慢地回過頭來改變了我們本身。

  最新的腦神經科學與認知行為學術研究中也發現,環境的影響力不只是粗淺的影響到我們的個性與行為,甚至連我們的基因──這麼核心的基礎也深受影響,也是會與環境彼此影響而互動改變。環境心理學也一再證明,怎樣的環境會塑造出怎麼樣的人。因此,當我們要求孩子要專心讀書前,先看看家裏的佈置與擺設,有沒有太多讓孩子無法定下心來的誘惑呢?

 

 文章引用:李偉文部落格

 延伸悅讀: 

山中圖書館 坐擁美景與書海

2008.09.08 出處:愛家庭雜誌 

  聽到李偉文在電話裡說著他家的地址時,他不斷強調著,可以看到台北盆地及觀音山,真的有這麼好的view嗎?心中抱持著質疑,因為印象中,位於新店與烏來交界處的花園新城,每棟建築物錯落在山谷裡,哪有可能可以看到距離20公里遠的台北盆地及觀音山?結果,答案揭曉。原來他家是位在文藝山城制高點的獨棟老舊公寓。拜訪當天,透過雙眼親眼目睹,景色果真如同他電話裡所提,「進門看景、看雲,出門看山、看樹」。

 

適合孩子成長的秘密花園

 

  「其實想搬到山上,是希望讓孩子從小就能有一個安全跑跳的空間,並能親近土地,感受到大自然的豐富與神秘。因為自然的生命力,正與孩子的蓬勃茁壯的生命相契合。」基於這個理念,李偉文與太太,從雙胞胎女兒誕生後,便在大台北邊緣尋尋覓覓一處適合孩子成長的居住環境。直到有天,到花園新城拜訪朋友時,不經意發現這個社區的建物規劃竟是將房子「種」在山裡,而非把地整平,這個設計理念與他的「尊重自然,與自然共生」想法不謀而合,再加上這裡的每棟建築物之間都保持著「安全距離」,不像都市中前胸貼後背,感覺沒有絲毫隱私一般,於是,他積極請求當地的朋友幫他物色這裡的房子。

 

  「應該不是物色,而是選定。」李偉文笑著說,其實當時開的購屋條件很明確―有view、不能面山壁、出入方便……。「等著等著,終於給我們等到了這一間,看過一次後就決定買下來了。」購屋時,因為孩子還小,並沒有馬上搬遷,所以房子有一陣子就當做荒野保護協會辦活動時的臨時處所,直到孩子上小學後,才將房子整理成現在的模樣,舉家進住。

 

  「這裡有太多好玩的事情,像是觀察昆蟲及植物、溯溪、爬山、賞鳥等等。週三我會提早下班,帶著孩子騎腳踏車、安排活動,孩子對於住在這個沒有商店的山上環境十分適應,完全沒有排斥。」李偉文強調,重要的是家長的陪同,帶領孩子一點一滴地認識環境,他們才能對這份土地有感情,並擴大到周邊的人事物,這才是落實所謂的「生命教育」。

 

  於是,在李偉文一家人的山居歲月裡,無論是一個人行走或是陪著孩子散步,隨時都可以看見松鼠在樹上跳躍著;還寒乍暖時,偶然間可以瞧見蛇爬出來曬太陽;看到門口的油桐花開,就知道五月到了;聽到紫嘯鶇的煞車叫聲,就明白春天來報到了;更別提各種昆蟲與植物的生態觀察,幾乎每天都在李偉文家裡熱鬧上演著。

 

徜徉書海的閱讀空間

 

  戶外是一片與季節結合的自然美景,走進室內,他的家更是處處充滿驚喜!

 

  一整面玻璃景觀牆的設計,從書房、客廳陽台到主臥室,讓人感覺站在空間中任一個角落都可以遠眺台北都會景致,不分日夜精采播放著。充滿童趣的李偉文還在書房的玻璃窗台設置一盞捕蚊燈,到了晚上,除了屋內的燈光外,當長型捕蚊燈開啟時,所有趨光性的飛行昆蟲全都停在觀景窗上面,大大小小超過一百隻,十分壯觀;甚至有時還會吸引螳螂過來捕食,簡直就像是在看一部沒有剪接過的Discovery生態紀錄片。

 

  李偉文的家沒有所謂的客廳,整個公共空間完全被大型書櫃及一張大書桌所取代,全家人的生活動線就是圍繞著大書桌打轉。孩子放學回來,在大書桌上寫功課、作文、做勞作、寫著田野觀察的報告;李偉文回家後,大夥兒用過晚餐後,又回到大書桌上跟孩子討論看過的書、電影,以及今天發生的有趣事情等等。書桌後的三層滑動式大書櫃更是全家人的精神食糧及知識寶庫,無論是自然科學、地理圖鑑、文學小說等,都可以在這裡找到。書櫃的設計理念更延伸至主臥室的牆面上,整面牆的落地書櫃、沿著樑柱設計的懸吊書櫃、甚至連床的四周都設置著二個矮櫃,用來收藏家中多到數不清的書籍。


  「沒辦法,我實在太愛讀書了,每天沒花個三、四小時獨處看書,就全身不自在。」李偉文笑著說。有孩子後,他也希望將這份愛閱讀的心落實在孩子身上,因此才在家中規劃出這麼多書櫃,並以身作則隨時隨地閱讀,以便營造良善的閱讀環境。隨著孩子的成長,為了養成他們的藏書好習慣,還利用零星的角落,像是進出孩童房的轉角處規劃兒童閱讀區,放置了成套的漫畫、少年文學類作品,以便孩子一邊閱讀,一邊學習圖書管理及分類的工作。

 

  「我家沒有電視,但客廳有一面牆是用來投影播放電影的。」每星期挑選一至二部電影或紀錄片給全家欣賞,看完電影後,除了討論劇情外,並請孩子提出500字的心得報告,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像是《鯨騎士》、《月光提琴手》等等都是不錯的題材及選擇。」因為孩子快到上中學的年紀,最近甚至選擇日劇當作影片教材,他更在部落格中大力推動「親子共賞影片」。

 

靜玩山水的閒居樂

 

  從都會搬到山中居住,在生活機能上多少會受到一點點影響,但對李偉文一家子來說,早已學會從中取得平衡點,因此中間的轉換過程,並沒有太多的衝突與適應問題。像是交通問題,因為夫妻兩人都開車,所以並沒有差別;至於孩子的就學問題,由於是太太接送,因此便選擇在上班途中的景美地區學校,且旁邊就是市立圖書館,方便孩子下課後,兩人先走到圖書館看書、寫功課,再等媽媽下班後接他們回家。

 

  至於家中消費用品添購,也是太太在下班回家途中就會採買好,並不需再花費假日其他時間進台北採購,於是多出來的時間,更能讓李偉文一家人安安靜靜地體會在山裡面的生活,能更從容地欣賞大自然的四季變化。

 

  談到對於「家」的觀感,李偉文反而一改快速說話的語調,直指著家中一入門的屏風上,請鄰居以書法謄寫的一首詩代表:

 


  吾居之中,不尚虛禮;
  凡入此居,均為知己;
  隨分故留,忘形笑語;
  不言是非,不侈榮利;
  閒談古今,靜玩山水;
  清茶淡飯,以通幽趣;
  臭味之交,如斯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