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屆聯合報文學獎決審記要

第31屆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決審記要--最漂亮的小說起飛
 
【聯合報/王立/記錄整理】

時間:2009年8月22日下午2時

地點:聯合報第二大樓會議室

決審委員:朱天心、彭小妍、駱以軍(依姓氏筆畫序)


金融風暴造就的經濟低氣壓,窒息得人心無法喘息。舉目張望,大未來在茫茫的黑暗中,文學倒成了屹立不搖、暗裡放光的啟明星。好聽的故事向來引人入勝,撫慰創痛、帶來希望;在最壞的時代,帶領文學衝撞突圍的小說家,無論新銳或老將,要用什麼樣創意/技藝的展演,讓我們看見小說這一迷人的文類最漂亮的起飛?

暴熱的午後,三位決審委員準時到場,替這場小說武林的年度競技評斷高下。小說家駱以軍甫以磚頭厚巨著《西夏旅館》榮膺金鼎獎最佳著作人獎,另一位同行前輩朱天心致力新作《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想挖掘小說/說故事的新礦脈;熟擅1930年代寫實小說傳承的學者彭小妍,不但曾獲小說大獎,代表著《斷掌順娘》更贏得評論家王德威讚譽:「全作透露的古典寫美風格,遙指1940年代作家如吳組緗、王魯彥等作品的佳處。」

本次徵文合計收到411件作品參賽,由青壯代小說家羅位育、林俊穎、鍾文音、蔡逸君、宇文正與吳婉茹等六位擔任初/複審兩階段評審委員,最後披沙瀝金選出12件作品進入決審。

朱、駱兩位共同推舉,由彭小妍出任主席。三位委員達成共識,第一回合投票先自12篇作品圈選心目中前三名,集中討論焦點。


第一次投票

K的訊息(朱)

外星人進攻地球的那一天(朱、駱)

天日(彭)

裹(彭)

兩個女人(彭)

起初以為是夢(駱)

鳥(朱、駱)

九票投出七篇作品,得票落點分散,未有任一篇贏得三位委員一致青睞。顯然大獎出線有待群雄一番鏖戰,比拚技藝。三位委員決定針對得票作品進行細部討論,凝聚共識。


得票作品討論

〈K的訊息〉

朱天心指出,以徵文篇幅6000字嘗試說故事,對老手都是高難度,何況新手上路。〈K的訊息〉處理校園霸凌主題,沒有掉入習見「社會事件簿」或「日本學園寫實」俗套,文字簡單,主角也與刻板印象認知相去不遠,「但我始終覺得,這是此次作品中,唯一認真想事情,不是順著命題拖著走的作品」。

〈K〉是駱的前五名,「確實一刀切中核心」。他說現在的小說篇幅,很難看到像張大春〈將軍碑〉、黃錦樹〈魚骸〉般的大小說。這篇小說的強項也同時是弱項,不像基本技藝派完成鏡頭、完成氣氛;作者太憤怒、太貼近事件本身。不是推理一層一層推進,角色類近群眾演員。結尾不賣弄戲劇性,把球丟出去。

彭小妍沒投票,「因為敘事者功能不太清楚」,欠缺說服力。


〈外星人進攻地球的那一天〉

在駱以軍眼中,決審作品〈起初以為是夢〉、〈風景不見了〉作者應當都是二十幾歲、很會講故事,調度的是這個世代的感情。但〈外星人進攻地球的那一天〉讓他想起村上春樹《神的孩子都在跳舞》傑出的短篇,寫「沒來由的孤寂、孤獨」,清楚精準操作,沒有村上腔。駱以軍說,〈外〉不是他同齡小說世代將書寫放在大命題大探問,很多地方甚至很傻,「錯看HBO電影當是新聞」。與〈起初以為是夢〉、〈風景不見了〉的組構不同,〈外〉大量夢遊式自由的跑動,每一段落都發一個光,沒有那麼戲劇性的場面出現,「你會以為搞不好是真的發生」。小說起飛時,「非常節制,非常沒有靠技術面」。

「對村上腔感冒」的朱天心,乍看〈外〉空空的、疏離的、有點冷,有一點氣氛像村上,但細讀自有差異。她直指〈外〉在「這次小說中最有節制之美」,逼近現實是合拍的。「作者有自覺,不是所有事件都有來龍去脈;浮光掠影反應真實人生,最乾淨、最節制、最好看」。

彭小妍對〈外〉的批評包括:村上腔太重,模仿較不足取;感情太漂浮、凡事太無聊,「不會打動我心裡的弦」。


〈天日〉

彭小妍看這一篇感情深刻,寫與繼父間水火不容,主角有資格叛逆。層層轉折,刻畫與父親關係的轉變,「語言做得比較用功」。

朱天心認為這篇基本動作和文字都不錯,但題材、類型在文學獎中常見,有電視劇的感覺,從讀者角度看來假假的。駱以軍也同意此類寫「家屋、酸臭之屋」的微型家變小說太多,母親或父親的不在,懸空在社會脈駱的邊緣人,加入懷舊傷殘青春諸元素,菲傭等角色看來都像道具。缺少叛逆獨特秀異。


〈裹〉

彭小妍對這篇以「春運」(中國大陸農曆年前後返鄉人潮大流動)為背景的小說大為激賞,打零工人急著回鄉,一個小女孩為什麼死了?而且是面無表情的死了?留下一些留白,孩子為什麼一絲不掛?(駱以軍在旁說:可能衣物被搶走了。)慘絕人寰,但「沒有寫得很恐怖」。沒有個性的群眾,處理得不錯;該留白的留白該營造的營造,表現極佳。

駱以軍第一遍看〈裹〉非常喜歡,讓他想起《駱駝祥子》加殘雪。寫群眾暴力,活在群眾中的個人,物質性的被剝奪,「暴力的恐怖不是小女孩是怎麼死的」。似夢非夢,在車站被剝光的屍體,這麼短的篇幅中,展現扎實的寫實主義技巧。但兩個大陸背景的小說,他更喜歡〈鳥〉。

朱天心認為〈裹〉最可取最動人的是為小女孩裹屍的場景,文學微妙的部分有出來。文字密實,下了很重的料;但她感覺不到臨場感,作者可能不是大陸人,看到大陸上「春運」驚心動人的電視新聞畫面,用寫實主義傳統寫出這樣的場景,官能完全感受不到。

彭小妍補充,〈裹〉不是寫實,寫實是1930年代的東西。作者沒有走老套,寫法並不熟悉,也不像殘雪。「和十九世紀以來的寫實手法完全不同,開創了自己的風格。」


〈兩個女人〉

投票的彭小妍指出,流暢簡單的文筆,直接不傷感寫平凡人物。看不出模仿痕跡,是可取之處。

駱以軍讀後覺得「真的可愛」,很感動,作者對基本技藝很執念,面對小說沒有犯錯。朱天心認為小說有點「裝可愛」,裡面的阿嬤像照演員文英寫。


〈起初以為是夢〉

駱以軍說這篇讓他想起《花與愛麗絲》等日本電影,女兒沒有少女氣,母親卻打扮成少女交男友,像研究所的學生看了大量電影做出來的。

若選五篇,朱天心說會把〈起〉列入考慮。作者有文學素養,寫得完整沒有破綻,但像選定文學練習的命題強迫自己寫,資料少閱歷少,沒有太多想法。「情節一定是反高潮的自我消解,該哭的時候一定笑」。


〈鳥〉

駱以軍直說「這篇我特喜歡」,和〈裹〉形成對比,有些作品可以靠用功達成,但有些作品就是神蹟,漂亮的艷異的。〈鳥〉讓他想起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他懷疑背景是南京,最漂亮的小說起飛是花鳥市場,小城中的樹影、風流動的感覺、植物的味道……氣味、表情、顏色,文字的物質性表現得非常嫵媚。不像〈起初以為是夢〉、〈風景不見了〉,只是對位好的理念;〈鳥〉是一趟旅程,光線不是單向的,是全景幻燈。作者太盛大、荷爾蒙太多,是非常才華洋溢的感受者。

朱天心看重〈鳥〉,放棄選〈裹〉。〈裹〉寫現場故事,作者卻像不在場。〈鳥〉像侯孝賢《童年往事》,不見共和國腔,她在台灣看過許多學生文學獎,沒有這種的作品,沒有這樣的真實感。作者並非如法炮製一篇成長小說,他/她借到不同眼睛,很細膩地描繪城市的自然景觀。讀到這樣的作品,有振奮的感覺。

彭小妍指出,〈鳥〉用敘事者眼光描寫,細微看待周遭事物,手法太熟悉,無法感動。「這幾年的小說沒有這樣的細膩描寫,所以讓兩位覺得很驚奇。」


討論結束,形成〈裹〉與〈鳥〉兩篇風格、表現迥異的小說壁壘分明的對決。第二次投票為凸顯作品在評審心目中的高下位置,採計分制(第一名3分、第二名2分、第三名1分)。


第二次投票

K的訊息(朱1分;計1分)

外星人進攻地球的那一天(朱2分、駱2分;計4分)

天日(彭2分;計2分)

裹(彭3分、駱1分;計4分)

鳥(朱3分、彭1分、駱3分;計7分)


投票結果,大勢底定,高分脫穎而出的〈鳥〉獲得大獎;平分秋色同分的〈裹〉、〈外星人進攻地球的那一天〉得到評審獎。

彭小妍仍替〈裹〉抱不平:她並不把〈裹〉看成寫實,「看起來是寫實,不是用寫實手法,勇敢走一條沒有人走的路」。朱天心安慰她,〈鳥〉喚起下一代小說是可以這樣寫的:心很熱、眼睛敏感、不放過對周遭的觀察,把打動你的描摹下來。不一定要公式化、加重鹹,這應當是〈鳥〉得獎的指標意義。非常喜歡〈裹〉最後挑選〈鳥〉的駱以軍也說,〈鳥〉的作者非常有才氣,不刻意,充滿可能性。

硝煙落定,儘管各有偏愛,三位決審委員一致希望,無論得獎不得獎,創作者都要繼續寫下去,寫出更高成就。

 

第31屆聯合報文學獎散文決審記要/穿越生命的扼口
 
【聯合報/王盛弘/記錄整理】

時間:2009年8月22日下午二時

地點:聯合報第一大樓會議室

決審委員:廖玉蕙、簡媜、蔡詩萍(以姓名筆畫序)


第31屆聯合報文學獎散文組共收到390篇作品,經鍾怡雯、胡金倫、劉叔慧、陳建志、楊錦郁、王盛弘等六人交叉初、複審,選出13篇作品晉入決審;廖玉蕙、簡媜、蔡詩萍擔任決審委員。

分述總體印象

廖玉蕙被推舉為主席,三人分述總體印象。

蔡詩萍著眼於題材,分析13篇作品主要分為三類,一是比重最大的親情,寫父母與子女的骨肉之情,以及手足之情,為散文創作的大宗;第二類反映了現代生活都會經驗,拍貼、網購都可入文,其中有些篇章玩得有點過火;第三類則將獨特的生命經驗化為文學素材。這三類作品反應了散文這一文類在不同世代裡的共相。整體來說,沒有格外突出亮眼的作品,但維持在高原期。

簡媜提醒參賽者,思想與技巧的兼容並蓄是必要的,她鍾愛能夠掌握題材,創新、不落俗套,同時具有文學美感的作品;簡媜強調,出乎意料的,這些作品普遍存在著基本功的謬誤,錯字、別字、修辭瑕疵,都令人讀來不耐,凸顯的是參賽者對作品,以及對這一文學獎的不夠尊重。她也觀察到網路書寫對散文創作產生的影響,文句和分段偏短、細碎,不易營造文氣、感覺容易中斷,這是創作者應該更有自覺的。

廖玉蕙呼應簡媜說法,也發現錯字、別字、修辭不夠準確的作品不少;同時她指出,有些作品過於矯揉造作;擔任過各類文學獎評審的廖玉蕙直言,有幾篇作品出自文學獎得獎老手之筆,但是耽溺於同樣的題材與寫法,並不可取。


第一次投票

不分名次,每位評審委員選出三篇,結果如次,依收件編號序:

〈最快板〉3票(廖、簡、蔡)

〈拍貼式自溺〉2票(廖、蔡)

〈告別〉1票(簡)

〈扼口〉3票(廖、簡、蔡)

其他入圍的作品〈有椅〉、〈過敏居士〉、〈餐廳〉、〈難忘的那兩碗麵片湯〉、〈百萬富翁〉、〈牠們的死〉、〈蠔〉、〈陽台〉、〈網拍公式講義〉未獲青睞,逕予淘汰。四篇分獲評審支持的作品進入討論。


〈最快板〉

簡媜準備了書面講評:失去視覺,是缺憾,能自缺憾處獲得領悟,肉眼盲、心眼開,則是升了一層境界。作者行文流暢,文字清淡有味,描寫具有層次感,自個我的視力缺陷寫起,以平靜的筆觸寫漸漸失去光明的過程,越是筆調淡然,越對照出陷入黑暗的恐懼。

廖玉蕙指出,這篇文章同時照應了許多方面,寫得周整也工整。蛾的意象初看突兀,但漸漸能了然於心。全文寫眼睛愈來愈瞎,但心眼愈來愈亮,筆調抒情、丰姿跌宕。

蔡詩萍也肯定這是一篇好作品,兼顧了文字和主題,清淡、柔軟。


〈拍貼式自溺〉

廖玉蕙欣賞本文的時代感,並舉自己與學生一起拍貼的親身經驗,認為這篇文章恰如其分地寫出拍貼這個行為,讀來有臨場感。

蔡詩萍也肯定題材具有都會感、時代感,但是作者的寫作技巧尚無法完全駕馭這個題材。

簡媜認為這篇作品全力寫拍貼,頗像拍貼說明書;修辭不夠精確。


〈告別〉

簡媜說,這篇作品藉親人之逝,探討生離死別之義,文字清淡有味,時而憂傷,時而冷靜,筆觸靈動;寫生者與逝者都必須在「死亡」之前,學習「告別」。文中寫哥哥對母親行拜別大禮,頗為動人。但是短句、分段太細,使情思文意中斷,是瑕疵。

蔡詩萍認為這是一篇好的抒情散文,能夠打動人心;唯分析心境和敘述故事的調子差異過大。

廖玉蕙則指出,這篇文章寫親情,主題不夠突出,加上通篇一再使用「告別」的字眼,顯得拖沓,不夠簡潔。


〈扼口〉

廖玉蕙釋題:扼口,是生命的主權宣示。以一位阿嬤的扼口,由病而死探究口腔種種,咽喉、舌、齒、牙齦……一路寫來,將人情與器官作有效的連結,看得出作者有醫學專業背景,所以行文自然,有說服力。

蔡詩萍以能夠擄獲奧斯卡大獎的好萊塢電影相比,認為這篇文章通俗、好讀,手法純熟,技巧聰明,沒什麼缺點。

簡媜也讚美此文設計工整,以口為關鍵字,書寫醫療經驗,文字沉穩,雖無華采卻樸實有致,架構謹然,善於敘述。文中,張嘴、閉口,各有要義,醫生要病人「張嘴」,病人要醫生「閉嘴」,指涉的都是生存的難題與生命尊嚴。允為佳品!


揭曉

本次散文組決審過程沒有太大的歧見,經過充分討論後,三位決審委員一致決議將大獎贈給〈扼口〉;〈最快板〉獲評審獎;至於〈拍貼式自溺〉與〈告別〉因各有較明顯瑕疵,成績與前二名尚有段距離,共列佳作,平分評審獎獎金。


 
第31屆聯合報文學獎新詩決審記要/危機下的情感

聯合報/楊錦郁/記錄整理】

時間:2009年8月25日下午

地點:聯合報社會議室

決審委員:南方朔、陳育虹、路寒袖(依姓氏筆畫)


今年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類共收到近六百件來稿,由初審委員王開平、林德俊,複審委員李進文、楊佳嫻、鄭順聰、嚴忠政兩階段評選,選出了14首晉入決審,決審會議由委員們互推南方朔為主席,在投票之前,南方朔請每位決審委員先說明自己評審的標準。

晉入決審的作品都有一定的水準

路寒袖說,聯合報文學獎是項指標性的大獎,所以他以嚴格的態度來看待。他表示從入圍決選的作品來看,有多篇寫讀書心得、舞蹈心得的,他認為敢去寫這種作品的人,基本功力都不差,也能抓住他的眼光,因為題材裡面有很多的元素都快被定型化,只要一撩撥,元素就會出來,所以他反倒覺得這樣的寫法有點取巧。至於在評選的標準上,他說:「我注意的是結構的嚴謹、創新,我也很重視在音韻律動上的功力,以及氣氛、格局的掌握。」

陳育虹也認為決審的作品中,有較多讀書和觀舞的心得,而且沒有多做延伸,她的評選標準有幾大部分:一、文字,二、音樂性,三、整體的表現。總而言之:「詩要像詩。」

南方朔說,決審的作品中,有六篇在談modern love,關於現代愛情這個題目,近二、三十來,在西方很熱門;另外,他認為各個學科有各自的解釋,最好不要用詩來碰觸舞蹈或物理,難度很高。他表示晉入決審的這些作品都不錯。


第一次投票

接著進行第一次投票,每人選三篇,不分名次。

第一次投票結果,得到票數的有5篇:

  〈安息香〉(南)

  〈石榴〉(南、路)

  〈蘆葦叢〉(陳)

  〈一無所有──六合詩(sestina)變作)(路)

  〈餐桌上的陌生人〉(南、陳)

  〈組詩:四方盒子〉(陳、路)

另外〈女子群像──Pina Bausch「熱情馬祖卡」〉、〈都說了不是夏天〉、〈偽史詩的敘事調──記桑多.馬芮小說與奧匈帝國瓦解〉、〈狂戀〉、〈一般女孩〉、〈A Long Way──致伊實美.畢亞(Ishmael Beah)〉、〈清境:一座農場〉、〈限制級〉八篇入圍作品沒有得到票數,先行淘汰。接著逐篇進行討論:


〈安息香〉

南方朔說,在寫現代愛情的入圍作品中,大部分都沒有情節,但〈安息香〉以焦慮的愛情為主題,情節完整;安息可指涉為情感的安息,也可以是死亡。

路寒袖表示,這篇是他的第四名,沒選的原因是「安息」在安息愛情或逝者中間沒有表現得很清楚。陳育虹則認為此篇的「安息」表達的應是人去樓空,而不是死亡。


〈石榴〉  

陳育虹認為這篇有些故事在裡面,但沒有特別延伸。她說,情詩雖不能太明,不過也不能太不清楚,它可以是組詩的片段,當成單獨的整首詩則有點曖昧。

路寒袖則表示他很喜歡這首詩,它寫愛情的衝突矛盾,因為爭吵產生的距離感讓敘述者有了危機感,組織結構意識清楚,有些句子很不錯。用石榴汁液擴散,表達兩人情感鬆動,處理得很好。  

南方朔開口說這篇是他的第一名,作者用石榴汁來做為汙染的象徵,裡面敘述現代愛情的距離感、危機感、不能溝通,讓人無聊的細節。在細節及意象的表達都相當好。


〈蘆葦叢〉

這首是陳育虹的首選。詩以副題向物理學家Hugh Everett III致敬,點出作者將物理學「多重世界(平行世界)理論」帶入作品的企圖。作者從湖畔蘆葦搖曳與雀鳥驚飛的線條,觀察到「可見」與「不可見」的,虛實並存的世界,並進而探討「我」與「記憶」的關係。整首詩文字熟練、感性,意象豐富,氛圍掌握自如;詩中探討存在與思維的「不確定」,恰好應對了詩本身的不易界定。她十分肯定作者不拘於文學領域,擴大閱讀與書寫題材的創作方向。  

路寒袖說作者試圖從感性、科學、哲學中去建構連結,但處理具象的東西都是斷裂的,作者並沒有把自我的感覺轉化為大家能解的經驗。

南方朔說,近代物理學牽涉到兩個大家最有興趣的主題,一是時間性,二是宇宙到底有幾元,這些東西已被現代一些物理學家認為華麗但沒意義。這首詩在談物理基本的概念,問題是每個句子都很「聰明」,但都不清楚、很危險。


〈一無所有──六合詩(sestina)〉

路寒袖說這首詩在寫生命的類型,從無開始也結束於無,但歸於無之間有很多過程,也能把內心的意象做很好的表現。

陳育虹認為,作者把自己規範在「六合詩」中,是在挑戰自己,他必須配合這種形式反覆推進,所以不免有太多重複的東西。

南方朔認為作者「其志可嘉」,找到最難的詩體下手,結果在「泉水」、「果實」、「梗蒂」之間不斷重複,經營沒成功,可惜。


〈餐桌上的陌生人〉

路寒袖認為這首詩有悲天憫人的關懷,其實這類主題在文學獎比賽中太多了,但他不因之「廢言」,而是回到詩的本身。從詩中,他看到的是用台灣的眼光去看第三世界,感覺拼貼、不夠真誠。

陳育虹說,一開始讀此詩覺得有點輕佻,再讀下去,感受到作者舉重若輕的意圖。她說:「作者講的現狀不是自己看到的,而是拼貼的,用『輕』的方式把收到的圖象表達到餐桌上,還滿新鮮的。」

南方朔說,這首詩在看新聞有感之外,並不完全將自己置身事外,它講第三世界的同時,也在諷刺台灣的窮奢極侈,是首很不錯的社會詩。


〈組詩:四方盒子〉

陳育虹說,作者扣緊「寂寞」的主題,從第一段講完屋子、第二段講寂寞夜晚、再寫到舊日記、最後打開抽屜找到火柴盒,在黑暗中把自己燃燒。文字樸素,不匠氣,意象也很貼切。

路寒袖表示:這首詩安排五個由大至小的空間,最小的是自己,可視為一首情詩,只是沒寫得那麼白,但是情感卻很飽滿。最後把自己譬喻為一根潮濕的火柴,用這樣來寫寂寞,其實張力更龐大。此外,文字樸素但很細膩。

南方朔說,這首詩的主題明確,但楊喚的時代就有很多這樣的詩,他覺得詩用這樣的句法太古老了。


第二次投票

每篇討論之後,接著進行第二次投票,這一次採計分方式,每人投三篇,前三名分別給3分、2分、1分。


第二次投票:

  〈安息香〉1分(南1)

  〈石榴〉5分(南3、路2)

  〈蘆葦叢〉3分(陳3)

  〈一無所有──六合詩(sestina)變作〉1分(路1)

  〈餐桌上的陌生人〉4分(南2、陳2)

  〈組詩:四方盒子〉4分(陳1、路3)


票選結果,〈石榴〉以5分奪得此次新詩大獎,〈餐桌上的陌生人〉、〈組詩:四方盒子〉以4分並列評審獎。

 

第31屆聯合報文學獎金榜--翱翔的姿態  

總在守候,文學起飛──

聯合報文學獎邁入第31屆,短篇小說、散文、新詩共10位得主,以迥異的姿態,飛過扼口,飛越林園。

 
● 短篇小說獎

.大獎/費瀅
 作品/鳥
 獎金/十五萬元,獎座一座
 費瀅,本名費瀅瀅,女,1986年生於江蘇。歷史系學生,法國索邦大學畢業,高等社會科學院在讀,專業方向: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宅人一枚,無不良嗜好,無特長,愛好廚藝、古玩以及花鳥。
 得獎感言:世上還有件比寫小說更難的事

 我的朋友阿K小說寫的很好,卻去參加詩歌比賽,每一次都混一筆獎金回來,讓我很羡慕。於是自己也嘗試來寫,卻想,要是我得不到詩歌獎就會被她嘲笑吧……其實我真的想投詩歌的,因為寫小說是件辛苦事,我不會建立結構,講不好故事,腦中的畫面很難編排……但是這世上還有件比寫小說更難的事——辦雜誌,請支持我們的雜誌:《閱讀駘蕩志》。

 另外,感謝我的兩隻室友,由於我懶惰,最終是她們幫我裝訂並郵寄了此篇小說。最後要說,我很愛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總帶我去看田野,並縱容我在其中做夢。


.評審獎/許琇禎
 作品/裹
 獎金/十萬元,獎座一座
 許琇禎,1963年生,高雄市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博士。現職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中文系教授。曾獲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獎。著有《台灣當代小說縱論──解嚴前後(1977-1997)》、《沈雁冰及其文學研究》、《朱自清及其散文》等。
 得獎感言:中年女子的包袱

 總是從裡面掏出些什麼又從外面擺進些什麼,走來走去時遠時近可暫可久,最後就搞不清楚原來有什麼又變成什麼。這欠缺想像力的中年女子的包袱,即使再大還是裝不完,就算極小也重得不得了,所幸裡面不只有自己,所以要感謝評審的鼓勵,讓她有機會把這個獎收進包袱,咀嚼反省,然後捧給她最愛的父親母親姊姊妹妹弟弟,還有不小心看到這裡的朋友們。


.評審獎/花柏容
 作品/外星人進攻地球的那一天
 獎金/十萬元,獎座一座
 花柏容,1966年生,台北市人,台大歷史系畢業,現從事廣告業。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首獎、林榮三文學獎小說佳作、小品文獎等。
 得獎感言:外星人沒有來

 我常常覺得,面對日復一日的生活,當一個活人,需要一些勇氣。

 這個故事的出發點是十幾年前,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個糗事,直到最近我才把它寫出來,可能是因為,外星人沒有來,我又活了十幾年,對此有了一些感觸。

 活著,就是試著作夢,接受幻滅,並且不斷在這過程中擺盪。

 如果可以,我希望可以像故事裡那個跳床上的老先生,活到老,跳到老。
 
 
 散文獎

.大獎/黃信恩
 作品/扼口
 獎金/十萬元,獎座一座
 黃信恩,1982年生,來自島境西南,一座寬疏、明亮的臨海城市。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現任職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聽陳建年與Jason Mraz的音樂,喜歡簡單、開朗的生活。甫出版散文集《游牧醫師》(2009,寶瓶)。
 得獎感言:那台X光儀

 四年前我得過一次聯合報文學獎。頒獎典禮後,我將這只造型特殊的獎座塞入背包,搭車到機場。當背包通過X光儀時,安檢人員一臉疑惑,趕緊找其他夥伴,討論包內不明物。我說:「這是獎座。」但基於飛安,他們還是翻開背包盤查。

 謝謝評審、《聯副》編輯,以及鼓勵支持我的朋友。得獎固然開心,但更大的考驗是文章發表後,各方讀者嚴格的品鑑了,彷彿是那台X光儀,利器或藝品各自解讀,我會虛心以對。


.評審獎/呂政達
 作品/最快板
 獎金/六萬元,獎座一座
 呂政達,1962年生,輔仁大學心理系博士生,創作以散文為主,曾在21世紀剛開始得過聯合報文學獎,著有《異考錄》、《與海豚交談的男孩》、《長大前的練習曲》等書,其他的作品有親子家庭心理學,和以少年讀者為對象的電影隨筆,念念不忘嘗試宗教和靈性書寫,但總自覺沒有多少可稱為靈性的那種東西。
 得獎感言:淡淡鄉愁的文藝中年

 二十多年前還是文藝青年時,熱中投稿報紙副刊,《聯副》是必懷志攻之的堡壘,卻總屢投屢退稿。我記得那陣子後來只達陣過一篇極短篇〈戲〉,長不超過八百字,塞在角落。日後我遇見吳靜吉老師,吳老師還戲稱曾拿那篇短文在課堂上用,當作創造力的示範。他言僅於此,我暗暗想著這句話,時間一晃也過了二十年。如今寄作品應徵文學獎,其實是一種非常壯烈的「投稿」,更常作品一去不復返,風蕭蕭兮,所以心情更接近一個視文學為淡淡鄉愁的文藝中年吧。只不過當時年輕的我總算說中了一件事,悠悠二十年,真的不過是場「戲」。


.佳作/林力敏
 作品/拍貼式自溺
 獎金/三萬元,獎座一座
 林力敏,1985年生,台北市人。建國中學、交大外文系畢業,現就讀於輔大翻譯所。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懷恩文學獎首獎等。人生一大目標是寫出像《挪威的森林》或《國境之南、太陽之西》,以及一本深掘自己內心的作品。
 得獎感言:離開十七歲,越走,越遠

 在瞬變的現代資本社會,每個年代都會有幾樣特殊物件,含藏著一代青春男女的火燄。趕在老去前,我從屬於自己的年代,選了七樣物件,做成籤,抽一樣來寫,便成了這篇〈拍貼式自溺〉,給與我一起青春的這一代人。給所有人。

 國小五年級起,就嫌自己老了。歲月悠悠,一步步往十七歲踏去,然後,一步步離開十七歲,越走,越遠。現在留下這篇文章,或許可以比較安心地繼續老去了。

 不過,不管怎樣,我早就已經不怕老了。


.佳作/王文美
 作品/告別
 獎金/三萬元,獎座一座
 王文美,1972年生,台北市人,輔大哲學系畢業。曾任電影、傳播及網路之行銷企畫工作。曾獲宗 教文學獎、台北文學獎等。
 得獎感言:我的喜悅與惶恐微不足道

 得獎了,我的喜悅與惶恐微不足道,謝謝我親愛的家人,謝謝評審及主辦單位,以及生命中許多的偶然與錯誤。
 
 
 
● 新詩獎

.大獎/達瑞
 作品/石榴
 獎金/八萬元,獎座一座
 達瑞,本名董秉哲,1979年生。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畢業。作品曾入選年度詩選、年度小說選,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新詩大獎、小說評審獎,時報文學獎新詩評審獎等。個人新聞台:「熱天午後」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ableguy/
 得獎感言:光裡是塵落而下的記憶

 我經常於時候未至之前惶惶醒來,撳止鬧鐘,形成一道空白的時間段落。異常純粹的綻白孤獨,突然我像靜止於生活外側的人,沒有可做的事且忘了整個昨夜,光裡是塵落而下的記憶,迴旋、靜默。親愛的H,我不時想起了妳,片面揣摹某些離開或失去的情緒,所有妳不在場的部分來回踱步,那是我存寄著妳的方式。在那多出的十幾分鐘內,異常清晰。


.評審獎/游書珣
 作品/餐桌上的陌生人
 獎金/五萬元,獎座一座
 游書珣,1982年生,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畢業,主要創作方向為實驗電影及新詩,積極尋求各項跨領域的創作可能。短片作品曾入圍台灣女性影展、首爾女性影展、台北詩歌節等;詩作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類佳作等。
 得獎感言:深深祈禱世界和平

 首先感謝把世界一點一滴攤在我眼前的龍龜先生,感謝陪伴我的家人,也特別要感謝詩人鴻鴻對我創作上的鼓勵,謝謝你們!

 在某次聚餐的前一晚,我看了龍龜先生歷年來收集的災難剪報,向來對新聞冷感的我突然有好大的感觸,隔天聚餐的時候,鐵板上冒著煙,餐桌上的人們高聲闊論那些高貴的食材,我卻想到了戰火而難以下嚥——報紙上那些苦難的陌生人們就這麼走進了餐廳的包廂,端坐在我們的旁邊。

 謹以這首詩,深深祈禱世界和平。


.評審獎/原筱菲
 作品/組詩:四方盒子
 獎金/五萬元,獎座一座
 原筱菲,本名鄭迪菲,1993年生,黑龍江省大慶市石油高中學生。作品曾收入中國國家典籍《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8年詩歌卷》、《少年中國9人詩選》等三十餘種選本,出版個人文集《指尖的森林掌心的海》及合集《90後十家‧名詩薈萃》、《90季》。曾獲「首屆華語校園文學大賽」金獎等。
 得獎感言:我要變成一隻鳥

 謝謝《聯合報》、評委老師們,把這樣厚重的禮物給了我。

 我知道文學是一個茂密的林子,林間布滿了四時美景。而我只是一隻弱小的瓢蟲,爬行在校園這個封閉的「四方盒子」裡。我有翅膀,卻笨拙,不能飛翔。是《聯合報》重新給了我飛翔的夢想,給了我練翅的機會,我要變成一隻鳥,要長大,要飛,把最好聽的歌唱給滋養我的森林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