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elp get the word out now:Save polar bears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網站中的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You have a role to play. We all have a role to play. (你有一個扮演的角色,我們所有人都有個要扮演的角色)。

  其實,在生態的層面,人類都需要扮演一個共同角色——適度地利用環境資源。

  北極熊的白色雪地故鄉,正因人類的行為而消逝中,下一個,不正是處於劇烈氣候變化中的人類故鄉嗎?

 

 2009年是北極熊的關鍵時刻

    2009年1月12日綜合外電報導,葉松剛編譯,禾引審校

北極熊日後恐怕只成追憶?圖片提供:世界自然基金會  研究顯示,生活在加拿大的13個北極熊亞群,其中已有8個族群的數量減少、或面臨重大的環境壓力。加上全球暖化的影響,在未來的50年內,北極熊的數量可能僅剩目前的1/3。

  這些事證促成在1月16日舉行的國家環境部長會議 (Environment Minister’s National Roundtable),該會為加拿大當局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以強硬手段保育北極熊的永續生存。

  全世界約有20,000到25,000萬隻的北極熊,其中2/3共約15,000隻生活在加拿大境內,他們面臨的危脅有:氣候變遷,溫度升高將減少其海冰棲地;人類的過度捕獵;因開發與工業化而造成棲地的改變;北極食物鏈中的毒化物。

  8個面臨生態問題的北極熊亞群中,有5個的族群數量正在減少,而位於南哈德遜灣(southern Hudson Bay)的北極熊則有明顯生物上的壓力。另外2個生活在北極區中央的族群,可能因過度捕獵的中斷而稍有成長,但仍低於以往的數量。

  戴維斯海峽(Davis Strait)亞群的數量有些許成長,可能是受到豎琴海豹(harp seal)數量增加的影響。而剩下的4個亞群其數量則相對穩定。

  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加拿大分會的物種保育主任艾文斯(Peter Ewins)博士認為,氣候變遷對北極的野生生物與居民也產生重大的影響,科學研究與當地觀察也都支持這樣的論點,他還提到:「當我們知道得越多,就越能瞭解北極熊所面臨的危機。」

  世界自然基金會加拿大分會期望在1月16日舉行的會議,至少能達到以下4項共識:為北極熊制定的《北美保育行動計畫》(North American Conservation Action Plan);政府展現魄力消除北極熊面臨的威脅,包含氣候變遷;替重點棲地提供完整的保護;增加預算完成相關的科學研究。

  在世界自然基金會加拿大分會2008年11月給現任環保局長的信中呼籲,保育北極熊的第一個關鍵步驟,就是與其他利害關係人舉行會議;接著與努納武特(Nunavut)當地政府合作,確保在巴芬灣(Baffin Bay)獵捕北極熊的情況能夠即刻停止,直到當地族群數量回復,並與格陵蘭當局簽屬雙邊協議;最後將《北美保育行動計畫》付諸實行,以解決所有北極熊面臨的問題,包含氣候變遷。

  艾文斯表示:「世界自然基金會非常認同前任環保局長巴以特(John Baird)在2008年4月提出的聲明,當時他說:『對加拿大而言,北極熊數量的減少絕不是選項之一。』擁有世界上2/3的北極熊,加拿大政府為了下一代,有絕對的義務保護/這些動物與牠們棲地,我們期望加拿大政府和相關與會人員,能提出重大決議與承諾。只要攜手合作,我們仍能許北極熊一個健康的未來。」

參考資料 : 世界自然基金會 



    

  摘譯自2007年9月11日ENS美國,華府報導;蔡秦怡編譯;蔡麗伶審

  一組美加研究團隊提出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暖化已對北極熊產生顯著且負面的效應。北極熊在極地海冰的原始棲地,稍早因氣候暖化而破裂分離,這對於北極熊的生存與繁衍造成了最直接的衝擊。

  靠海冰作為狩獵平台的北極熊,以捕捉海豹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為食;當海面浮冰日益減少,北極熊禁食時間便愈來愈長。禁食影響了牠們生育能力,造成北極熊數目減少。

  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暖化,這項人為破壞氣候的後果之一,就是北極海冰每年提早開始溶化,縮短母北極熊春季狩獵時間,造成哈德遜海灣西部的母熊族群平均體重持續減輕。母熊體重減輕不但影響自身生育能力,育幼力亦受波及,造成幼熊生存率減低。

  這份研究報告作者之一、同時也是加拿大環境部野生動物保護局資深科學家史德林(Ian Stirling)表示:「1980年,哈德遜海灣西部的成熟母北極熊平均體重是650磅,然而2004年平均體重降為507磅,整整減輕143磅!」

  1992年發表於加拿大動物學期刊的一篇論文早已指出,母熊體重一旦低於416磅,次年春天便不會生育;再者,北極熊體重愈輕,愈可能為覓食而出沒於人類居住區,這便說明了旅客比較容易看到北極熊的原因。

  「我們擔心的是,倘若海冰時期持續縮短,北極熊不得不縮短狩獵季節;而從夏季到早秋的融冰時期,北極熊就被迫待在陸地地區更長的時間了。」美國太空總署高達德飛行中心科學家,也是此份報告作者之一帕金森(Claire Parkinson)指出:「北極熊囤積的體脂肪無法供應長期陸地生活所需能量,這明顯會威脅到北極熊的健康,長遠來看,甚至影響物種存續。」

  根據史德林和帕金森利用衛星持續觀察發現,北極海冰覆蓋面積至少從1978年便開始縮小。美國太空總署另外兩份報告同步顯示,北極海冰目前融化速率之快,超越過去30年任何時期。

  科學家的最新調查發現,由於全球變暖、北極冰層融化速度加快,北極熊的「傳統領地」受到嚴重影響,它們不得不到更遠處尋找食物,漫長的海上跋涉導致少數北極熊因精疲力竭而被淹死!痛心的事實再次給人類敲響氣候變化的警鐘。

  北極圈冰層因為全球暖化結果,原本偌大的冰山漸溶,使得雪陸間距拉長。因此,北極熊需花上較以往長的時間滑泳,因體力不支而溺斃。

  目前,關於全球暖化現象的唯一管制,是1997年在日本京都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簡稱UNFCCC)參加國所制定的「京都協議」,目的是減緩大氣中暖化氣體增加,以防止氣候劇烈變遷對於人類造成傷害。

  諷刺的是,幾個我們熟知的大國如澳大利亞、美國悍然拒絕參加此一協定。尤其是美國,即使參與京都議定書的制定,卻因為懼怕經濟下滑,並沒有加入這份協議中,尤其手中握有相關利益的政商首腦,更強烈反對京都協議。

  在京都協議中,我們見視了權利導向,將義務視為無物的荒謬。在經濟發展下的所揮耗世界資源與生態,完全沒有出現在那些高喊著發展的人的言論中。

  

  資料引用:環境資訊中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