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崖天書 

  貴州高山崖壁上有一些被稱為紅崖天書的奇特符號,它們大小不一、形狀古怪,每個符號好像都是隨意擺放,之間沒有任何的規律可循,由於紅崖天書難以破解而被譽為千古之謎。紅崖天書到底是自然界的鬼斧神工,還是人為書寫的神秘碑文呢?它裡面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
  

  紅崖天書,又被稱為紅崖碑、紅崖古跡、紅岩天書,是位於中國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的曬甲山崖石壁上的神秘符號,被稱為「南中第一奇跡」,和倉頡書、夏禹書、夜郎天書、巴蜀符號、東巴文、岣嶁碑文字和仙居蝌蚪文並稱為中國八種神秘文字。

  天書並非篆刻,而是書寫在一塊長達百米,高達三十米的巨大淺紅色石屏上,符號呈鐵灰色,有數十個,大者如鬥,小者如升,其形狀若篆似隸。對其含義後人雖多有解讀,但仍未取得一致的意見。對紅崖天書的研究共有過三次高潮,分別為明朝嘉靖年間、清朝光緒年間和1990年代。

  據北京科技網報導,曬甲山紅崖天書所處的地區名叫關嶺,相傳這個地方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的宿營地,至今這裡還有著許多當年諸葛亮部隊在此屯兵打仗的遺跡。目前有關紅巖山上藏有紅崖天書的文字記載,最早源自地方誌《黔語》裡明朝貴州普安州舉人邵元善在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所作的《紅崖詩》,邵元善是一位在當地作過官的舉人。

  該詩寫道:
  
  
    紅崖削立一千丈,刻劃盤迴非一狀。參差時作鐘鼎形,騰躑或成飛走象。
  
    諸葛曾聞此住兵,至今銅鼓有遺聲。即看壁上粉奇詭,圖譜渾疑尚詛盟。
  
  
  詩的描述中提到,紅崖天書是當年諸葛亮與當地少數民族結盟紀念的一種圖譜;該詩不僅提到了紅崖天書,而且給出了對其含義的解釋,即認為是諸葛亮南征時的圖譜示意圖。在明代以後很多地方誌中都有過描述,因此有人又把紅崖天書稱做諸葛碑。

紅崖天書 

  一張清代摹本中出現的一個「虎」字,這張帶虎字摹本的製作者名叫瞿鴻錫,曾做過兩任安順地區的知府,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瞿鴻錫曾親自帶人前去紅巖山考證紅崖天書。

  根據《永寧州志》的記載,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翟鴻錫想要紅崖天書的拓片,永寧州團首羅光堂便使用腐蝕液塗抹在字的四周以便進行拓印,這種破壞天書原貌的做法遭到了當地人的反對,翟鴻錫又命人用硃砂對原跡進行了修復。貴州提督徐印川(一說為周達武)在其後視察時又在天書中加了一個虎字,翟鴻錫以此時字跡進行臨摹,共有二十多字。後來,由於自然或人為的原因,天書字跡日益淡化,1996年時只剩下七八個字隱約可見了。

  目前天書上的符號因遭到毀損而已大多無法辨認,而歷史資料也存在很多矛盾和出入。由於天書既非陰文也非陽文,而是直接書寫在石壁上的,無法拓印,在沒有照相技術的情況下只能進行臨摹,而歷史上各種摹本之間有很大出入,有的多達50字,有的少至19字。

  後人對天書的含義進行了多種解釋,說法不一,莫友芝認為是大禹治水至此所留的遺跡,《安順府志》認為這是殷高宗石刻,近代有人認為是自然形成的石花,另有人認為紅崖天書是古代少數民族遺留下來的文字,但都沒有充足證據。就在專家們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偶然的發現,似乎又給他們的研究帶來了一點希望。

  林國恩,是目前最為系統的研究紅崖天書的專家,多次前往紅崖古跡實地考察。他認為,瞿鴻錫所考證摹寫的紅崖天書,正是紅崖天書表層被破壞後,用硃砂按照最初紅崖天書滲入岩層的深層印跡重新描摹的,是最接近於紅崖天書原始風貌的摹本。

  1990年,林國恩從北京大學出版的《中國山水文化大觀》等書中瞭解到「紅崖天書」之後,對前人的破譯內容表示疑問,並產生了濃厚的研究興趣,從此將自己的全部業餘時間投注到破譯工作上。他祖傳三代中醫,自幼年起即背誦古文,誦讀四書五經。1965年考進上海交通大學後,課餘悉心鑽研文史、學習繪畫。分配到江南造船廠之後,他仍醉心於業餘文史研究。由於他是造船工程師,造船廠綜合性、系統工程學對他具有深刻影響,也為他破譯「天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對「天書」進行了多學科的研究。首先是對其眾多的各種摹本進行分析,確認了原跡摹本作為依據。接著從古文字、繪畫方面找出其中與歷史事件和人物相聯繫的基本特徵。為了揭開「天書」神秘的面紗,林國恩近九年來可謂瀝盡心血。光說查字典,「天書」中有50多個字,必須把每個字從古到今的演變過程查找清楚,僅此一項,他反覆閱讀了《中國篆書大辭典》、《古文字通典》等七部字典,作了數萬字的筆記。他遍覽歷史、詩詞、地理、兵器、佛經等各類書籍,寫下了幾十萬字的讀書心得。他把「天書」摹本放大貼在家中臥室,早晚躺在床上仍冥思苦想。他還三上貴州,實地考証。他的這項業餘研究得到了單位的理解和支持。 

  通過對摹本的仔細分析,專家們發現,天書裡除了後人添加的虎字外,每個符號好像都是隨意擺放,之間沒有任何的規律可循,而有的符號又像是一種圖畫。

  經過反覆研究,專家們首先確定了一些明顯可辨識的文字,在摹本的左上角,出現了明顯的一個允字和一個甲字,左下角出現的是一個篆文丙字,丙字的右邊是古文中表示武器的戌字,右上角出現的符號下面是個明顯的心字,這些字之間有沒有什麼聯繫呢?

  專家發現,緊貼在一起的「丙、戌」二字,與中國古代用天干地支表示紀年的「丙戌」年號非常一致,莫非天書與「丙戌」年有關?

  天書出現的年代至少是明嘉靖1546年以前,因為這一年,有關紅崖天書文字記載的詠紅崖詩篇才第一次出現,而在此之前的所有史書和地方誌上,對於紅崖天書這樣很有名氣的奇特碑文,居然沒有絲毫記載,因此專家做出大膽推斷:紅崖天書的出現是在明朝時期。

  查閱中國的歷代年號表,「丙戌」年正是明朝時期的1406年,這時天書摹本右上角出現的「允」字讓專家眼前豁然一亮,經分析,這個允就是明朝朱允文的允,就此分析天書與建文帝朱允文遁逃雲貴有關。

  中國歷史上,建文帝的下落一直是個千古謎案,至今眾說紛紜,有的說建文帝已被燒死,但更多的歷史學家傾向認為,建文帝被燕王朱棣篡位之後一直逃亡在外地。

  林國恩在隨後對紅崖天書摹本的考證中,又找到了令他興奮的證據和推論。按照古文從右往左閱讀的順序,在摹本右上角出現的這個符號,心字上方像一個反寫的乙字,乙字最早是燕子的意思,但這裡卻為什麼反寫呢,林國恩突然領悟,乙字反寫就是燕反,燕反不正是影射燕王朱棣造反嗎。而心字又有些歪斜,這不正是暗指一顆歪心嗎。連起來就是燕王造反、一顆歪心,意指燕反之心,而這正與史實相吻合。

紅崖天書 

  或許這是一種巧合,然而在對摹本的整體佈局系統分析、仔細推敲後,林國恩又發現了更多與建文帝有關的資訊。

  摹本右上角的這個孤立的像品字的符號,在分解之後,分明就是篆書變體中的允、文、上三個字,把隱藏的這三個字組合在一起不正是允文在上嗎。而在歷代皇帝的很多收藏書畫或詔文中,右上方都有一個皇帝的印章,預示著皇帝的權利至高無上,這種格式俗稱皇抬頭,那麼摹本上方的這個品字元號不正好意味著建文帝的印璽嗎。

  林國恩推測,紅崖天書所寫的是一篇建文帝討伐他的叔叔燕王朱棣的檄文,但在當時那個政治氛圍之下,永樂帝怎麼可能允許建文帝這麼大張旗鼓地討伐他呢,於是建文帝想到一個高招,他命令手下想出了一種變形的文字,製作出了這樣一種看了之後不解其意的變形文字。

  根據林國恩的觀點,紅崖天書可能是運用了鐘鼎文等篆隸書體,並對字形進行了肢解,亦文亦畫。1997年,林國恩認為已基本破解「天書」,並將研究結果寫成十萬字論文。經申請版權登記,很快獲准通過。1999年正式發表研究成果,這一成果包括考証要點和譯文兩方面。考証要點是:確認清代瞿鴻錫摹本為真跡摹本;文字為漢字系統;全書應自右至左直排閱讀;全書圖文並茂,一字一圖,局部如此,整體亦如此。從內容分析,「紅崖天書」成書約在1406年,是明初遜國建文皇帝所頒的一道討伐燕王朱棣篡位的「伐燕詔檄」,整個天書構成一幅圖畫,是禦駕親征圖,文字直譯為:


    燕反之心,迫朕(皇龍)遜國。叛逆殘忍,金川門破。

    殘酷殺害(段、毆、牢、殺子民),致屍橫、死亡、白骨累累,罄竹難書。

    使大明日月無光,變成囚殺地獄。須降伏燕魔做階下囚(斬首消滅)。

    丙戌(年)甲天下之鳳皇——允炆(御制)。
  
  
  林國恩經過仔細研究,認為紅崖天書是明朝建文帝在靖難之役後,逃到貴州所作的聲討燕王朱棣的檄文,寫於1406年,這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最有說服力的解釋。


紅崖天書 

 

  --以上資料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