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第一長河的尼羅河,發源於今天的埃塞俄比亞高原,穿越了廣袤的漫漫黃沙,在今天的埃及亞歷山大海港城市注入了地中海。正是這條河流,孕育和滋養了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古埃及文明。今人瞭解的古埃及文明,最早產生於西元前三千多年。早在西元前3100年,埃及就建立起了君主專制國家,進入了早期王朝時期。
  早期王朝歷時約400多年,到西元前2686年,君主專制制度完全確立,埃及進入了古王朝時期。這一時期也是埃及古文明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修建了許多金字塔陵墓,流傳下來了許多古老的神話故事。其中刻在金字塔裏的《金字塔銘文》被認為是《亡靈書》的前身和發端。

  西元前2181年,埃及陷入分裂,進入了第一中間時期,隨著西元前2040年埃及的再次統一而結束,古埃及進入了中王國時期。這是埃及古文明發展的第二個高峰期。大量的繪畫、雕塑作品出現,民間口頭故事逐漸豐富起來。其中《遇難水手的故事》、《辛努赫特的故事》、《鄉民與雇工》等都十分形象地描述了當時埃及各階層人民的生活風貌。西元前1795,由於百姓不堪忍受殘暴法老的統治,舉行了一次全國性的大起義,埃及再度陷入了分裂,進入了第二中間時期。

  西元前1567年,第二中間時期結束,空前繁榮的古埃及新王國建立。新王朝出現了幾位著名的法老,埃及在他們的統治下,成為了一個地跨亞、非兩洲的大國。經濟、社會制度逐漸健全、完善,民間口頭文學創作空前繁榮,內容各異、各種各樣的歌謠,如愛情歌謠、戰鬥歌謠等廣為流傳。著名的宗教詩篇《阿頓頌詩》被認為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而《亡靈書》也是在這一時期豐滿、定型下來。新王朝在西元前1085年宣告結束,此後的後王朝時期,埃及逐漸衰微,法老制度名存實亡,到西元前332年,希臘馬其頓征服了埃及,延續了近3000年的埃及法老時代宣告終結,古埃及文明也隨之結束。

 
  世世代代被尼羅河水滋養的古埃及民族,把尼羅河和太陽奉為賦予生命的源泉,認為太陽初升的方向也就是尼羅河的東岸,象徵著生命。而日落的地方尼羅河的西岸,則象徵著死亡。因此,古埃及人把太陽神拉神視為至高無上的神靈,而人死之後就被埋在尼羅河的西岸。隨著世代的遷移,尼羅河西岸漸漸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帝王陵墓群。它們經歷了漫長的風沙侵襲,很多都被湮埋在了荒涼沙丘之下。一直到十八世紀,歐洲的探險學家、考古學家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了這些沉睡了千年的古墓,並在其牆壁上,發現了許多象形文字,經過漫長而艱難的破譯工作,著名的古埃及宗教詩篇總匯《亡靈書》漸漸為世人顯示出了它的原貌。

 
  《亡靈書》早在古王國時期就已經有了雛形,其內容經過世代的發展而不斷充實和豐富起來。最初,這些銘文還主要用於帝王的陵墓。到了新時期,即《亡靈書》基本完成的時期,中層官員甚至是平民百姓的陵墓中也開始大量出現了。

 
  古埃及人認為人有靈魂,死後它並不隨之消滅。如果靈魂在遊歷下界之後有機會回到死者的體內,那麼這個人就可以得到再生。因此,古埃及人將屍體精心的製成木乃伊存放在棺木中。而《亡靈書》則是一部指引死者如何面對死亡審判,而不淪陷地獄,如何最後獲得重生的「指南手冊」。其中的巫術、咒語,歌頌神靈的頌詩,可以使亡靈逢凶化吉,在接受審判時得到好的結果,乃至以後獲得重生。該書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阿尼的紙草》,全書由190章構成,描述大祭祀阿尼模擬自己在死後面對進入神靈領土時的程式和應念各種頌詩以及有關神的軼事,主要記載亡靈在葬禮之日吟誦的祭文;死者在冥府裏得到自由活動的方法和咒文;講述天地起源、各種神話傳說;描述了對死者賜予心臟的形式;以及如何在墓中防止身體腐化,如何獲得空氣和水,繼而獲得離開墳墓的力量等等。這些篇章有的表達了原始人們對天地起源等各種自然現象的理解和想像,有的表達了古埃及人民對太陽的崇拜:


    讚美你,拉,使生命從昏睡中蘇醒!

    你上升,照耀,顯示你光輝的形象,

    千萬年過去了,我們不能一一清數,

    千萬年將到來,你光照萬年! [1]

 
  拉,就是太陽神,古埃及人民認為這是周而復始、朝生夕落的太陽賦予了人類生命。其次,《阿尼的紙草》中還有些表達了人們祈求遠離死亡、獲得重生的願望,於是它教導亡靈在接受審判時,要這樣對神靈說:
 
  你好!偉大的神!正義之主!我來到你面前,我主,乃是為了能見到你的尊容。我認識你,我知道你的名字,以及那些與你同在正義的大廳中的四十二位神明的名字。他們以行惡者為食物,並且在奧塞利斯審查品行之時飲他們行惡者的血。哪!「正義之主」就是你的名字。


    我來到你面前,

    我帶來正義,

    我為你驅走詭詐。

    我沒有對人行惡。

    我沒有虐待牲畜。

    我沒有在神聖之處犯過。

    我沒有知道那不該知道的事。

    我沒有見到罪惡……。

    我的名字沒有為神明所知。

    我沒有對神明不敬。

    我沒有對窮人行兇。

    我沒有行神所惡之事。

    ……

    我是無辜的!無辜的!無辜的!無辜的!

 
  因此,《亡靈書》從一個側面表達了古埃及人民對自然現象、對生命最原始的理解,而且也表現了早期人類的社會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死者對亡靈說的這番話,其實也就是在現實生活中被視為惡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講,《亡靈書》像是一部百科全書,反映了古埃及社會宗教、政治、經濟、哲學、歷史、民間習俗等各個方面的全貌,是研究古埃及歷史的一把鑰匙。它的語言講求韻律,句式長短不一,富於音樂感,表現了古埃及人們卓越的文藝水準,為後來詩歌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 本節中譯文部分均引自錫金先生譯《亡靈書》,吉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文章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外國文學研究所
社科院外文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