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ICASSO自畫像 1901 

追尋「藍」的源流

  在巴黎的巴雷.多,特喬美術館的收藏庫中,收藏著這一幅藍色的畢卡索自畫像。畢卡索的遺族們交付了將近四千件的畢卡索作品給法國政府,以代替遺產稅的繳納。這些作品訂於巴黎馬富地區的畢卡索美術館中展出,「自畫像」就是其中的一件。

  收藏庫位於地下室,在較一般美術館還微弱的燈光下,畫中臉色蒼白的畢卡索,所呈現出的,無論是那因含辛茹苦而泛白的額頭,或者是那嚴峻的眼神,似乎都有一股震懾人心的力量。

  這是畢卡索離開西班牙來到巴黎後,約莫二十歲左右時所畫的一幅作品,當時,他還是一個窮苦的畫家。根據傳記中的記載,由於買不起燈油,他只好棲身於屋頂上的小閣樓裡,藉著蠟燭的微光,描繪一些乏人問津的畫。

  也就在完成這幅「自畫像」的前後,畢卡索開始一心一意地以人類世界的悲哀作為主題,描繪出一系列藍色的作品:藍色的沙灘、藍色的街頭、藍色的房間、藍色的餐桌。連貧困的一家人、蹲著的母子、被遺棄的老人和盲人,也全都浸淫在一片藍色當中。這正是人們所熟知的「藍色時期」。


    圖:父荷西的肖像 1896
  這個時期被稱為是「畢卡索一生當中最美麗的扉頁」。甚至於,還有人為這些作品獻上了「人類孕育出來最酥軟的抒情繪畫」的頌辭。不過,對於年輕時期的畢卡索,究竟是從那兒獲取這種神祕的藍,研究者的解釋依舊分歧不一。而畢卡索本人,也從來不曾對自己的作品提出說明。

  一直到今天,「藍色時期」中藍色的祕密,還是無法充分地加以解釋。


世紀末的藍

  通常,所謂畢卡索的「藍色時期」是指從西元一九○一年到一九○四年而言,如果按照畢卡索的年齡來說,則是他二十~二十五歲這段時間。但十五歲時候,畢卡索就以單一的藍色畫過父親的肖像,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巴塞隆納的畢卡索美術館內,展示著他少年時代習作的房間,裡面就有那一幅藍色的肖像畫。十五歲時的藍色極為輕盈澄澈,絲毫沒有後來在「藍色時期」的那種令人不快的感覺。然而,想要探究畢卡索何以執著於藍色,就不得不追溯到他的少年期。

  畢卡索出生於西班牙南部馬拉加的一戶小康的家庭。從小就在又是畫家又是美術老師的父親的調教薰陶下,接受繪畫方面的基礎教育,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受惠於天分和境遇的活潑爽朗少年。但是,如果從同一時期中,留存於美術館的那些畫來加以想像,他不也是一個對於世間悲慘和貧苦極端敏感且早熟的少年嗎?無庸置疑的,這段時間應該是導致後來的「藍色時期」作品的一個要因。


圖:巴塞隆納的畢卡索美術館
  十四歲時,畢卡索隨著父母親移居到巴塞隆納,並進入港灣附近的美術學校就讀。

  這時,正好是處於新舊世紀交替的轉換期。就如同歐洲的其他都市一樣,號稱西班牙前衛都市的巴塞隆納,也到處瀰漫著追求新思想和新藝術的轉機,再加上當時又是殖民地戰爭敗北後的政治激烈變動期,接踵而至的恐怖主義和燒殺破壞,使得街頭巷尾充斥著慘不忍睹的殘廢軍人。

  這種由興奮和絕望所交織成的現象,團團圍住了畢卡索的性格成形期。

  「是的,畢卡索是從世紀末的巴塞隆納躍昇的天才,畢卡索的藍就是世紀末的顏色。」

 
巴塞隆納的許多市民們都如此說,這似乎也是研究畢卡索的學者們共同的論調。總而言之,它絕不只是顏料的藍色,它是所謂世紀末的時代中,籠罩在畢卡索內心上的憂鬱陰影。也就是說,它正是一種反映了「藍色時期」的藍。

  另一種論點:就在「藍色時期」之前,畢卡索曾經歷了一段「黑色時期」,這是頗富盛名的畢卡索研究者帕勞.伊.法布雷的新解釋:「西元一八九九年開始至一九○○年為止,畢卡索的作品主題有一段期間曾經被黑暗和死亡所籠罩,大半的主題都是死亡或是環繞在死亡四周的苦惱,而色彩並非藍色而是黑色。」

  「『藍色時期』的藍,是渡過了漫漫長夜之後的黎明,是在暗夜中覓得希望的一種顏色。這是我的領悟。因此,後來在巴黎邂逅了戀人之後,畢卡索的畫就從『藍色時期』轉變為『玫瑰時期』。」


圖:畢卡索美術館位在巴塞隆納的舊市街中,一條狹窄石砌小徑的盡頭。是一棟還殘存著中世紀風采的豪商宅第,石壁和中庭一如往昔,建築主體則改建過。美術館周圍並排著一些供碼頭工人居住的老舊公寓。睛朗的日子,從畢卡索畫窗作之間的窗口向外眺望,可以看到公寓的陽台上有一些晾曬的衣物隨風飄曳著,巷弄裡兒童們嬉戲的笑聲也清析可聞。

  這座位在巴塞隆納的畢卡索美術館,將他自少年時期開始一直到晚年的作品,先依照年代和表現方式的不同予以歸類,再分別陳列在許多展示室中。「黑色時期」的畫被集中在第九號和第十號兩間較小的房間,作品大多用粗疏的筆法描繪著死者的臉、臨終的病人和葬禮等等,就連親友們的肖像畫也全是黑色的。

  接下去的第十一號和第十二號則是「藍色時期」的展示室。從第十三號展示室開始,整個畫風就為之一變。雖然沒有「玫瑰時期」的畫,但是,屬於更後期的作品中,簡直可以稱之為另一個畢卡索的彩色時期,那些色彩在美術館的石壁上狂躍飛舞著。


地中海之藍
  
  馬拉加無論是在氣候上或景觀上都和巴塞隆納截然不同。海洋的湛藍、陽光的威猛、亞熱帶巨大的樹木、開著小窗的白壁房舍,還有被烈日烘烤得如遺跡般的荒涼岩山上,延伸著一抹深遽的藍空,這裡正是畢卡索的出生地。

  「畢卡索的藍色來源,是否和地中海上空的碧藍有關呢?」


  在巴塞隆納,所能聽到的卻只有否定的答案。他們說,地中海的藍是明亮的,而畢卡索的藍卻是晦暗的。雖然,也有研究者認為「確實是受到地中海的影響,不過不是晴空的藍,而是地中海的夜空所呈現的藍。」

  在馬拉加還能夠聽到其他不同的解釋。畢卡索親族中的一人,也是研究畢卡索的詩人畫家馬奴耶爾.阿拉魯孔就有他的見解:「由於畢卡索十歲以前的幼年期都是在馬拉加度過的,所以這片土地對於畢卡索後來的藝術,產生的影響共有三樣東西:從街頭賣藝者那兒所見到的山羊、跟父親去看的鬥牛表演,還有就是藍天。」


圖:西班牙南部,以馬拉加為中心,東西綿延達300公里的地中海岸被稱為大陽海岸,是一處以觀光聞名的勝地,一年當中約有200個晴朗的好日子。──於卡沙雷斯村。
  
  街頭賣藝和鬥牛表演的背後,經常都隱藏著某種感傷的哀愁。而馬拉加的藍天對畢卡索來說,則會令他回想起這個地方的貧窮。

  「和那些為了享受陽光而來渡假的觀光客有所不同,當地的居民被無情的大自然壓抑得喘不過氣來,他們絕不會認為藍天是既亮麗又澄澈的。」

  將地中海的藍轉化為哀愁之色的「藍色時期」之謎,似乎豁然解開了。


圖:海邊的窮人 1903

葛雷科之藍

  另外有一種解釋說,「藍色時期」的藍,就是畢卡索從西班牙的繪畫史中所挖掘出來的,如果要談到有關西班牙畫壇的藍色,則早期就已有維拉茲貴斯(Velazquez),以及耶爾.葛雷科(EI Greco)。而且,西班牙的繪畫中,以貧民、乞丐、或脫隊殘兵為主題的名畫也為數不少。

  「藍色時期」以前的畢卡索,曾經在馬德里待過一段日子,並且以習畫學生的身份進出於普拉多(Prado)美術館。他當時臨摹維拉茲貴斯的畫作目前仍留存著。此外,也有幾幅潤飾得接近耶爾.葛雷科風格的肖像畫。

  不過,真正前往普拉多美術館探究藍色之謎後發現,有別於畢卡索那種清一色的藍,十七世紀的藍則富有濃淡和明暗等種種不同趣味的變化,那種幾近不自然的、纖細修長的手指和身軀,表現出極端的優美。畢卡索必然曾經學習過這些技巧,而且,還將此種手法使用於「藍色時期」所獨具的哀愁表現之中。


藍色的神祕

  「藍色是典型的天空顏色,當它變得極為濃厚時,就會露出死亡的徵兆,而當深沉到近乎黑色時,就呈現出人類無法承受的悲哀訊息。」抽象畫家康定斯基(Kandinsky)在他所寫的《藝術中的精神性內涵》(一九一二年)一書中,如此敘述著。

  的確。藍色總是纏繞著超越現實世界的夢幻氣氛。就像康定斯基所說的,雖然藍色也賦予我們「死亡」的感覺,但是與大地的山野和草木的綠相比,藍色彷彿遠離了大地而屬於宇宙天上的神祕色彩。

  正由於藍色超越現實世界,而屬於天上的色彩,所以它也是一種不易達成的理想性顏色。對德國浪漫派(German Romanticism)而言,「藍色的花」正是那種理想的象徵。另外有一種鳥看來似乎近在眼前,卻無論如何也捕捉不到的幸福之鳥,被稱作「青鳥」。

  有如藍騎士畫派(The Blue Rider)之一員的康定斯基,以及晚年的塞尚(Cezanne)等人一樣,著迷於藍色的畫家為數甚多。他們究竟是想藉著這種神祕的色彩來傳達什麼樣的意念呢?


  ──圖文摘自《世界名畫之旅1》(文庫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